《人民政协报》:“颐年模式”打造养老行业标杆
日期:2019-10-23 浏览量:286
——访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颐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让养老再次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如何给老年人一个健康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时间永恒,人生苦短。再风光的人生,也都无法抗拒衰老,最终都会进入步履蹒跚行动不便乃至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这时候你是否会考虑进养老院,可你了解养老院的现状吗?你知道在广东有“颐年”养老院吗?如何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夕阳里的朝阳产业又有着怎么样的前景呢?无论你是何年龄,请跟随笔者走进养老院,一起聆听广东颐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分享她的养老初心与愿景。
“颐年”的由来
怀着敬畏的心情,笔者来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西路35-37号的广东颐年养老院。
当汽车徐徐开进养老院时,我惊讶于眼前这一切:这里虽然是市内,却仿佛在市郊,红色矮房式的建筑物分别建在东西南边,每栋房子都有一个大厅,几十间卧房,每个房间都有一部电视机。这里有浓荫的树木,鸟语花香,经过修饰的花草,盛开着嫩嫩的小花。后院中顺着弯曲的白石阶走下去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
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几位耄耋老人围坐在麻将桌前全神贯注地打着麻将,一位护理人员正笑眯眯地站在他们身旁,按摩、倒水;六七位花甲老人悠然自得地漫步于庭院,护工搀扶着他们唠家常、听他们讲故事;还有一些老人团坐在电视机前谈天说地、有说有笑,护工们正抓紧时间帮助他们整理床铺、洗衣备饭。
为何会取名“颐年”,王莉告诉笔者,颐养天年是中国延续千年的美好愿望。颐年源于颐养天年,颐是有休养、保养之意;年指自然的寿数,指寿长而善终,养老送终。我们的宗旨是让养老院的每一位老人颐养天年,为养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养老送终。
王莉介绍,你看这些护理人员与这些老人并无血缘关系,却常年替这些老人的子女在床前尽孝;她们本可以在午夜熟睡,却要搀扶老人如厕,在天还蒙蒙亮的清晨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她们本可以与家人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长假,却要驻守在养老院为老人照顾起居。
王莉告诉笔者,每天,护理人员5点多就要到岗,帮助老人们起床、如厕、梳洗、喂饭。帮老人们收拾停当之后,护理员们又开始整理房间、洗脏衣服,直至中午11点半,再辅助老人们吃饭,安排午睡。只要上班时间,几乎一刻也歇不下来。而且,她们还要轮流上夜班,定时巡查。
国庆期间,我们在走访养老院时发现,大约有80%以上的老人不愿意回家。“在这里,护工把我们照顾得非常好,过得很舒服,饮食、作息都习惯了,她们打心里把我们当成她们的家人,我们真的很幸运,真的……”林奶奶不断地给我们重复这几句话,仿佛这话里的感激之情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
“养老不是要我们踮起脚做,而是要我们俯下身干,要我们了解、理解、宽容、包容这群可爱的老人。”王莉说,她是湖北人,性格直率,也许是性情使然,既然选择了养老这件事,就要把它做好,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心,不为别的,就想老人在颐年过得舒适安心,他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其实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份认真和率直的性格,让王莉收获了太多已说出口和埋在心里的感激。
对接世界先进的养老经验理念如果你已年迈耳聋,又因此变得口齿不清,导致旁人不愿与你沟通,那么,世界于你而言,会不会变为一座孤岛?
如果你因病卧床,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每天需要由别人来照顾饮食起居,那么,生命于你而言,会不会化作一种不堪忍受的沉重?
如果你经历了相携多年的老伴儿离世,又因子女无暇陪伴而倍感孤独,那么,岁月于你而言,会不会成为一个无比冗长的过程?
“养老不只是我们国家要面对的问题,养老是世界性话题,在探索养老创新的路上,人们从未停止。”王莉告诉笔者,回首涉足养老的这些年,首先是萌生构想,奔赴世界多地考察学习,比如日本、美国,我们从他国成功、成熟经验里提取适应中国的养老理念,成立了广东颐年养老院,它是一家以“健康养老”为主题的专业养老机构,也是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集养老、托管、休闲、医疗、康复、护理、心理辅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院。
“我们不只在海珠区有养老院,在天河区也有,天河区的养老院占地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9000平方米,四合院的格局,环境清雅安静,近900张床位。”王莉表示,天河区的养老院引进了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护理公寓为主体,持续为患有慢性疾病或是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一系列健康护理、个人照料和社会服务项目,是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连续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这里有诊疗室、中医康复室、文化活动室、老年阅览室、有氧运动中心、健康大讲堂等完善的配套设施,也是一家综合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颐年养老“1+N照护模式”,即1名主要负责人主导,N名照护团队成员辅助。如,对于专业失智照护,通过长期有效的照护,能够改善长者认知能力、延缓记忆衰退进程、保持身体健康活跃,解决子女对长者照顾的担忧和困扰;快乐疗法,通过不断创造机会刺激其感官功能,配合物理治疗师共同延缓失智老人脑内神经元的衰亡,在缓解失智老人认知障碍症状、恢复老人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好友”照护模式,旨在营造自由、平等、友好的氛围,让老人在被妥善照护的同时,能享受生活乐趣,感受到生命尊严。
与王莉深入交流后,我们发现她自身透露出的那份独特的人格魅力,确实很富有感染力,举止言谈展现出一种“女强人”的气场与风度,但又不时展露出她那独有的“柔情”。就是这样一个刚柔并济的女人撑起了老人们色彩斑斓的晚年生活。
满足老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
王莉告诉笔者,当时消息一出,老龄产业界“掌声一片”——国家终于对社区养老这一最符合国人养老习惯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动手了,而且是在操作层面!因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几项措施,直指社区养老服务的“痛点”,不得不令人振奋和期待。
那么。究竟多少钱才够?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数据:如果你打算60岁退休,那么至少也要按80岁死亡来准备养老金,也就是说要准备20年够花的钱。1991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877元,按这一年的水平计算,只要准备57540元就够养老了。2017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已经涨到101599元,按这一年的水平计算,要准备203万元才够养老,已经是20多年前的35.3倍。想想看,如果你和一个1991年退休的人说要准备200万元才够养老,他大概也会觉得危言耸听,可事实上这不就成真了吗?
那么,怎么才算“够养老”,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呢?王莉表示,“吃糠咽菜”是种养老的方式,过“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也是种养老的方式。大多数人自然期望老了之后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总体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而且空巢化、独居化加速,问题突出。一方面,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年轻人就业竞争和工作压力大,难以花费更多精力照顾老人,甚至老年人还得成为孙辈的监护者和照料者;另一方面,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
不少老年人,缺少陪伴,生活难自理,就医不方便,精神世界匮乏,可谓“空巢”又“空心”。但长期以来,老年人期盼幸福晚年生活期待分享更多发展成果的愿望并没有得到重视。
如何破解养老困局,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王莉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对于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王莉的理解是,与市场相比,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更应该谈政策和产业未来,这更有憧憬性。毕竟对于这个产业,政策才是市场的源头,是产业周期的扭转者、加速者、刹车者。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把养老纳入到社会管理当中,形成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双模式,宜社则社,宜家则家。当子女缺位现象一时难以扭转时,社区养老能够及时补位,使老人的生活和情感得到关怀。
对养老院而言,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养老院需构建“大健康”格局,医养结合,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另外,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医疗卫生、康复护理、老年教育、金融理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若加以正确引导,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既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先生有一部小品叫《假话真情》,看后令人动容:一位独居老人的三个儿女工作忙很少回家,老人在生日当天,假装生病把儿女们“骗”了回来。在外打拼的子女也应尽量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毕竟儿孙绕膝、阖家团圆的心灵慰借是任何机构或药品都无法替代的。
敬老爱老,是标注社会文明的刻度。但愿“假话真情”的生活悲剧越来越少,“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
赡养更多老人的医护养老院
老年阶段是人生中的特殊时期,也是一生中最丰富,最值得回味的阶段。一些老年人认为进入老年阶段,自己人生旅程接近终点,便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变得悲观;还有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被社会所需要,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变得消极,感到孤单。但是生命的特殊时期绝不意味着毫无“用武之地”,仍然可以是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社会,不仅要注重老年人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更要从精神层面不断满足老年人融入社会生活的各种精神诉求,让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王莉这样说。
就当前而言,王莉认为,我国养老储备替代率整体较低,依靠基本养老金的稳步提升难以匹配老年人需求的增长,未来更多还需依靠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多与养老需求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让政策培育市场,进而需求带动产业,这也是这个产业令人值得坚守和期待的原因。
同时,王莉也用初心与实际行动延伸着养老事业,她的事业不仅在广东,且逐步从华南、华中向全国迈进,力争把颐年的养老模式推向全国。“8月27日,广东颐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湖北武穴市民政局达成项目签约,正式运营湖北武穴市社会福利院及武穴市梅川福利院,接着又签约了湖北宜昌市秭归县福利院、湖北孝感市社会福利院等10多家福利院。”王莉介绍。
王莉表示,作为公办民营的实践者,我们的宗旨是用一流的现代化设施,先进的科学化管理,亲民的人性化服务,让入住老人在生活和身心健康上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中国养老产业创出一条新路。
以颐年养老模式为例,在探索养老模式的过程中做了如下创新:一是多样化。通过数字化赋能,为老年人提供千人千面的多样化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对老年人进行“标签化”处理,分层、分级运维。如,某位老年人曾经是教授,那就让他在社群里做专业知识的分享;某位老年人曾经是领导干部,那就让他在社群里做代表,负责代表大家发表关于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如某位老年人很爱进行户外运动,突然一连几天都没出门,那就要通过预警机制,看是不是身体发生了什么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标签,可以挖掘老年人的潜在需求,研判他们的行为方式,从而提供更加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二是打造“烟火气”的生活圈。很多人认为,提供好的养老服务就是打造硬件设施好的养老社区,注重房间的日照、通风和配套设施的旋转半径障碍等,这是非常初级的要求。实际上,很多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家里待着,而是出门运动、拉家常、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等。所以,养老社区最重要的,是要打造“有人气、有烟火气的生活圈”,为老年人不同的社交场景营造空间;三是“省”。如何将养老与金融挂钩,实现低成本养老。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比如养老社区通过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服务费月交、建立保障计划和信托等,老人交钱时就会更放心,也更愿意消费服务。王莉相信,随着养老金融的开放,养老产品金融化将会成为一个趋势。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会有老了的那一天;需要人帮忙穿衣服、梳头洗脸……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嘘寒问暖,关怀问候,都是最美丽的语言。“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所有的老年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度人及度己,人生何止不是一场修行,亦修心……”王莉最后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9年10月23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