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代表委员建议 完善非机动车道 规范管理电动车
日期:2021-08-09
■在天河南街摩电整治点附近,交警对不规范驾驶的车主进行劝导。
近日,广州拟出台电动自行车新规,探索调整通行范围和车辆登记上牌的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的到来引发市民热议。其实,早在今年“两会”上,面对2016年生效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和其他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不准上道路行驶的通告》即将到期的问题,不少代表委员已就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建言献策,提出的探索登记上牌的建议有望变成现实。
通过近期走访以及梳理代表委员建议,新快报记者发现,针对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拥堵、停放乱象、违章骑行和伤人事件等问题,广州仍需逐步完善慢行系统建设,同时,规范网约配送车辆出行秩序。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重点应建好非机动车道 通过上牌规范管理
7月28日下午4时许,在广州市天河路体育东路口,一名李姓外卖员骑着电动自行车,在一行机动车间穿梭。他因未佩戴安全头盔,被交警拦下,填写《我与文明出行有个约定》的保证书。
聊起最近拟出台的电动自行车新政,该外卖员也颇感无奈,他说新政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规范电动车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建设非机动车道。”
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也提到,“驾驶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或者道路两侧行驶,不逆行,不乱穿马路。”
据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政策的解读,“仅20%道路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其中仅2%道路建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硬隔离’设施”,这也是中心区被划定为限行区的原因之一。
“广州的非机动车道太少啦。”历年来,不少代表委员点出这个问题。在新政出台前,已有代表委员关注到广州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冯昭扬在今年广州“两会”上递交提案,建议在全市电动自行车流量集中的局部区域设置专用车道系统,以化解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行人争夺道路空间的局面。他指出:“要加强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标识建设,重点区间设置车道分隔设施,在交叉路口给予电动自行车一定的通行便利。”对于此次的意见稿出台,市政协委员郑子殷表示:“如果能解禁电动自行车,推进建设非机动车道的必要性就更高了。建议广州举各部门之力,加快建设非机动车道,完善慢行系统。”他提到,由于这些年禁摩禁电,加之前些年自行车用户的减少,广州在推进非机动车道的相关工作相对迟缓,此次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能梳理得更加清晰,推进得更加高效。
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段安春等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的建议》、郑子殷提出的《关于广州电动车自行车有序出行的提案》,均提到完善交通标志、规范行车秩序的建议。段安春等代表建议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分离行驶,把交通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郑子殷表示,应当堵、疏并举。“电子拍摄系统有望在登记上牌后发挥重要作用,对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实时监测,”郑子殷提到,“有关部门还可研究对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安装芯片,通过大数据应用手段监测是否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如有违法行为通过适度处罚予以杜绝。”
广州市公安局日前就段安春、郑子殷等的建议回复道,前期,广州职能部门已完成旧城区主次干路慢行系统现状摸查及优化提升调研工作,并针对慢行交通系统尤其是自行车道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制了《城市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指引》,指引各区进行优化完善,提升道路建设品质。此外,将对部分慢行系统不完善的城市道路开展非机动车道增设或完善工作,在保证人行道宽度和车行道最小宽度的前提下,研究通过对车道瘦身、压缩部分绿化带或人行道等形式及结合标线翻新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路段逐步完善非机动车道设置。
安全问题往往因速度过快 建议治理车辆改装乱象
7月28日下午,在体育西路地铁站附近,市民李小姐向新快报记者透露自己对新政的看法,她疑惑道:“为什么对交通安全造成严重隐患的配送车辆,反倒可以驾驶?这样限行的意义在哪?”她认为,交警应从规范网约配送车辆行驶着手,解决电动自行车出行乱象。
与时间赛跑是网约配送车辆不规范驾驶的一大原因。据了解,为使车辆有更高的时速,有些配送员会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造。“究其根本,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往往是由于速度过快引起的,”市政协委员谭国戬提到, “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应当小于或等于55公斤。使用电驱动功能行驶时,最高车速不超过最高设计车速,且不超过25公里/小时。”他说,目前市面上某些电动自行车不符合以上标准,不少改装的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远超25公里/小时。因此,速度过快的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人行道上横冲直撞,很容易给路过的居民带来危险。谭国戬表示,可以通过电动自行车车架与电池分离销售、保管等方式来改善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环境。
今年广州市“两会”上,陈桂针等代表联名建议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关注电动车的质量治理,广州市公安局在答复函中提到,广州加强了经营销售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经营业务的抽查抽检。2020年,共抽查经营市场主体14488户,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立案6宗。同时,印发通知文件,强化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专项整治,共检查车辆及配件生产、销售企业2662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26份。查处治理违法案件42宗,罚没金额25.78万元。
同时,广州各职能部门在答复李丽珍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外卖配送交通安全问题治理的建议》时提到,今年年初,广州市“五类办”印发了《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由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建立外卖行业联合管理机制。将推动外卖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和纽带作用,建立外卖骑手从业人员数据库,实施身份证管理,建立产业链条、管理链条的闭环机制,并尽快选定区域开展试点,通过“一人一箱一码”、记分制管理,将人员、车辆、企业进行绑定,与骑手交通违法、送餐安全等行为进行挂钩,达到一定分数后,在全产业链条禁止该骑手进入。
他山之石
佛山两年要建1500公里专用道
相邻的佛山对电动自行车如何管理?日前,佛山印发了《城市“畅通工程”两年行动方案》。其中明确,2021-2022年,将推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两年建成1500公里。今年要建成600公里以及8条示范路。
据介绍,截至7月31日,已设计方案273个,里程755.4公里,正在开工的有40个项目,共有近97公里,已完工的禅城区天地路、南海区灯湖东路等共有65.6公里。
未来所有专用道都将用统一的Logo标识、立杆式指示牌、绿色打底以及80厘米高度隔离护栏,给市民更清晰的指引和安全驾驶环境。
来源:新快报2021年8月9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