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传真

《羊城晚报·羊城派》:【有事好商量②委员议】齐心聚力为教育赋能

日期:2022-06-01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不少学校纷纷开设了课后托管课程。在基础托管期间,老师能更多地和学生们沟通,学生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唯一的主战场,而家长应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同时,不少家长也希望有培训课程解困,解答家庭教育中的难题。 

  近期,在2022年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政协委员与职能部门及各界代表展开协商,共同探讨如何发挥社会力量,促进协同育人,形成广州家校社共育模式。本期“委员议”,听听政协委员们的建议。 

  用更丰富的课程做“加法” 

  “双减”政策不仅是减轻学生的作业量,更多的应是课堂的提质增效。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建议,应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变满堂灌教学为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广州市政协委员丁丹认为,“双减”并不是单一的减法,而是用更有意义、更丰富的课程去做“加法”,用真情陪伴替代校外辅导,用多彩课程替代学科培训。

广州市政协委员在学校调研 图/受访者提供 

  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4日,广州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参与学生人数112.3万,占应开展课后服务学生总数85.2%。有老师提出,需要更多社会力量介入,以丰富课后的托管课程。那么,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后托管课程? 

  对此,丁丹提出建议:“鼓励社会力量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围绕‘五育’设置系列特色课程。”广州市政协常委张海玉表示:“建议教育部门针对课后托管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遴选一些信誉好、课程体系丰富、服务质量过硬的非学科类的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入校第三方机构白名单供学校选择。” 

  社会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地方。在广州番禺,番禺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通过专业的人员和家庭教育课程,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张海玉说:“建议社会力量在进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的同时,利用专业社会资源为社会教育赋能。” 

  家庭教育有法可循 

  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有法可循。转变家长育人观念,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提出,在《民法典》和新《未保法》要求进一步压实家长的监护责任的大背景下,这部旨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特别法出台了。“开宗明义,它明确了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和意识,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郑子殷认为,边界要清晰,父母不能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该是家庭的责任归家庭,该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归国家和社会。《家庭教育促进法》提供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同时,郑子殷建议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及相关的工作规划,为广州的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法治化的保障。 

  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丁丹认为:“首先要改变家长的理念,理念变了,行为才会变;家长改了,孩子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她建议,由广州市政府牵头构建广州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广州市家长学堂。整合医疗、卫生、安全、法律、教育等社会资源,使家长学有方向,求而有助。(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2022年6月1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