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传真

《人民政协网》:用镜头读懂广州 “广州印迹”——城市风貌摄影展侧记

日期:2022-06-13     

  “广州这个城市是太丰富多彩,而且发展变化得太快了,当人家心摇目眩,第一个雄伟美丽的镜头,还没有捉住的时候,飞速地又掠过一个更新更美的镜头,叫人如何来得及下笔?” 

  这是冰心在《给广州的朋友》中描述的“广州印象”,也道出了不少“新”“老”广州人的心声。影像是时代的印迹。6月8日,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广州印迹”——城市风貌摄影展》(以下简称《广州印迹》)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拉开帷幕,试图用影像展现广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广州印迹》是广州市政协讲好‘广州故事’‘广州经验’的实践成果,是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我的城市我的家’系列展览的首秀。”市政协副秘书长刘德挺说,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时,指出“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于是,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主办,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承办,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协办的《广州印迹》应运而生。 

  “怎么勾起‘老’广州人的城市记忆,怎么引导‘新’广州人读懂广州,是我们本次展览思考的主要方向。”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主任王巧玲介绍道:“本次展览并非简单地罗列150余幅摄影作品,而是结合名人赞美广州的诗歌、散文和句子,以新旧影像对比,文字与作品结合,静态影像与动态视频交融等陈列方式,丰富、立体地呈现广州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览围绕“忆”“花”“城”“情”四个主题徐徐铺开,鲜花怒放、榕荫叠翠、水如网织、高楼林立……这些情景都记录在摄影家或特写、或鸟瞰、或仰视的镜头中。如果将每张照片比作回顾历史、体悟当下、展望未来的一个窗口,那么,透过这些描画社会、记录时代的窗口,人们可以回忆起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推翻清廷帝制、掀起改革开放浪潮、抗击非典与新冠肺炎中的英雄广州人;寻找到一个个温馨、感动的广州故事和一件件凝聚广州人匠心与情感的“广货”;感受到广州宜人的自然环境、浓浓的烟火气息与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体会到广州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稳健步伐。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杨对荣有11幅作品入选展览。在他的镜头下,广州城由小变大、由古老变现代,但不变的始终是人们认真生活的样子。在展览现场,杨对荣细细地品味着每一张照片和文字。他感慨道:“这个展览的价值是给观众一个印象:广州确实是变化了,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最宝贵的是这些人怎么在建设这个城市,他对城市的情怀怎么体现?”他认为,民生最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人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度。

  漫步在展厅间,串联起这些照片的是文字,其中既有历代的文人描写广州的诗句,也有大家名家对广州的礼赞。苏轼、屈大均、鲁迅、老舍、郭沫若、巴金、冰心……都被这座城市“惊艳”过。 

  “广州好。城在海山间。自古远烟平似水,从来高树暗如山。万木郁云闲。”广东岭南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刘释之1992年从韶关来广州,早已把广州当作第二故乡。他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凝练为《广州好》这首诗,并被《广州印迹》收录作为第三个主题“城”的主题诗。 

  “广州这座城市就是能够在我们的心灵感官里面培育充分的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这座城市跟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刘释之高度点赞《广州印迹》,他认为,展览着重人文关怀,让他眼前一亮。“它不是单单反映一座城市的表象,它深入了人的内心去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一个策展思路,而且也呈现得非常好。” 

  “广州是一个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的城市,务实是这个城市比较恒定的美好。”广州市女作家协会副会长谭畅为此次展览前两个主题都撰写了一首诗。洒脱浪漫的她却最欣赏广州的烟火气。“我会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广州是一个跟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采访了一些观众,“烟火气”几乎是大家一致的感受。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邱伟杰是个“新”广州人,他把广州的“市井化”称为“质朴”,“人有质朴就不会被各种东西绑架,不会被消费主义绑架,不会被审美绑架,不会被流行绑架,不会被各种东西绑架。” 

  “未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当代化的元素,一定是通过广州这个平台来辐射全球。”正因为看中了这一点,邱伟杰决定扎根广州,并在诗中赞叹道:“有一座花园将我照亮,你们是花散发出清香。”

  包容开放、“生猛鲜活”、务实乐观,这既是广州过往的“印迹”,也是广州前进的“脚步”。“我们希望由此能让‘老’广州人感受到乡愁,唤醒人们记忆中广州原来的模样;又让‘新’广州人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知道今天的广州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而激发‘新’‘老’广州人热爱广州、建设广州、奉献广州的共同情感。”王巧玲说。(人民政协网记者 林仪、揭春雁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2年6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