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驾驶路上多一点“善意”,城市文明建设多一点“力量”!

日期:2022-08-24     

  日前,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会长、施亮国际光与照明研究院研究员冯昭扬和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岳朝阳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围绕道路交通公平和相互尊重的话题,一起探讨如何在道路文明构建和城市文明建设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会长冯昭扬,主持人林海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岳朝阳)

  道路交通是城市人每天使用、有规则约束、具有实质安全意义的网络系统。根据公安部数据,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44亿人。从性别看,男性驾驶人3.19亿人,女性驾驶人1.62亿人,男女驾驶人比例为1.97:1。 

  广州进入汽车社会多年,驾驶人群已早从司机职业转变为构成社会主流的各行各业。在这种意义上,使用道路的驾驶群体无疑是城市的主流人群,他们是社会、经济价值的创造者,现代社会压力的承重者,也是构成城市文明和气质的关键群体。 

  在道路上,驾驶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不只是在交通法规规定下的反应,还会变成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和心态,影响其他驾驶人,最终体现为社会的情绪和心态及城市文明状态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汽车社会,道路交通的公平和相互尊重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州如何增进道路交通的公平性,让文明行为从交通层面延伸至城市文明建设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为什么这次提案以交通文明作为一个切入口呢?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会长、施亮国际光与照明研究院研究员冯昭扬:道路交通的不文明行为会影响整座城市的文明建设

  “广州是一个‘汽车大市’,汽车产业是我们的第一支柱产业。广州进入汽车社会很多年了,一提到社会,我们很容易想到相关的规则和礼仪。然而现在,我还不时会看到抢道的行为。”冯昭扬委员指出,现在社会似乎还没形成交通礼让的习惯。现在除了少部分职业司机,大部分司机都是社会主流的各行各业的人群,部分人群在工作中守规则、讲文明,但是坐上驾驶位以后,似乎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随之而来。 

  “我开车途经小区道路或者市政道路时,有的车主会突然把车开到我的前面。虽然没有发生刮碰,但是我会认为对方没有礼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影响我的心情。”冯昭扬委员认为,抢道等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当时的心情,还会积累起来。长此以往,这会给驾驶人带来负面的心态和情绪。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也应该做一些事情,助推文明社会的发展和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在提案中,冯昭扬委员提到了很多技术性的道路交通规则的实施和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然而他表示,这些规则的实施并不是最终目的,他希望以增进道路交通的公平和相互尊重为抓手,传递和构建城市文明善意和内涵。

  主持人:您也是一位驾驶员,您有哪些经历呢?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岳朝阳:

  “我平时开车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不文明行为,有的司机会突然往窗外扔垃圾,有的司机会在路边随地小便等,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岳朝阳委员说。 

  他认为,这些情况反映出部分社会文明问题。汽车社会不等于汽车文明社会,汽车文明包括规则意识、交通文化理念,这种文明精神需要养成。 

  “大家以前步行出行或者骑自行车出行,有的人想怎么走就怎么走,道路交通规则意识不强。在一个法治社会或者在一个文明社会,假如我们的规则意识不强,就会出现大的问题。”他表示,事实上,汽车文明和法制观念以及整个交通文明是紧密相关的。 

  岳朝阳委员认为,这份提案的出现,有利于全社会关注交通文明的话题。广州在这方面应该先走一步。“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州形成了一套关于市场经济的规则,养成了很好的商业文化和法制文化。我认为,现在是广州向交通文明去迈进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主持人:您提到“交替通行”,这项规则实行过程中跟城市文明有哪些关系呢?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会长、施亮国际光与照明研究院研究员冯昭扬: 

  交替通行也叫“拉链式通行”,指当快速路排队缓行或拥堵时,车辆行经交替区时,应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每个车道各1辆车依次交替驶入车道。“我们看到的很多交通规则都是刚性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这些指令清晰明了,基本不需要驾驶员思考。然而交替通行规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驾驶员可能要先思考规则,再看看其他人怎么走,才知道自己怎么走。”在这种情况下,冯昭扬委员表示,这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驾驶员之间是可以互动的,善意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传递给其他人。 

  冯昭扬委员表示,开车时,大家互相看不到对方,车辆的礼让通行实际上是人对人善意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行为可以通过良好的习惯养成,它是一座城市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展现。当大部分司机养成礼让的好习惯,社会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助推城市文明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岳朝阳:

  “左边走一辆车,右边再走一辆车。这样交替地通行,大家会下意识地遵守规则。这种礼让其实是一种态度,冯昭扬委员的提案是把这种态度和思考转变为规则。”岳朝阳委员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很多道路增加了交替通行的标记,这些规则将来可能会加入执法监管,交替通行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引导性,驾驶员不再需要心领神会,大家会形成一起遵守的共同规则,文明的意识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提高交通的公平性呢?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副会长、施亮国际光与照明研究院研究员冯昭扬: 

  2021年,公安部门在广州市52个适合设置交替通行规则的并道点位中的20个设置了交替通行的标志、标线,部分设置了监控设施,这有利于帮助驾驶人熟悉和形成这一通行规则的习惯。冯昭扬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设有标志标线的点位交替通行秩序明显改善。由于交替通行只是在部分点位设置,监控设施没有全部覆盖,而且这个规则较新,仍有不少驾驶人不熟悉和重视,有待进一步宣传推广。

  在提到如何驾驶员遵守“交替通行”规则时,冯昭扬委员说了一个情景:“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段,我发现很多司机会出现抢道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规则的逐步执行能改善这种现象。”“交替通行”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建议,在实施“交替通行”的路段,广州可逐步加设电子监控设备,对违规驾驶人进行处罚,同时加大对规则的宣传和违法行为曝光的力度,以强化这一标示道路交通公平性的规则的示范性,引导驾驶人良性互动、传递相互尊重的文明信息。 

  此外,冯昭扬委员还注意到汽车远光灯的滥用现象。“汽车的远光灯强度高,直射其他车辆时,会对车上的人造成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是很大的。”他认为,远光灯对其他驾驶员是具有攻击性的。一方面,远光灯照射会影响其他驾驶员的视觉,另一方面,对驾驶员的情绪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整治“滥用远光灯”方面,冯昭扬委员建议交警部门除了路面的专项查处行动外,可以试点部署“滥用远光灯”违法行为的抓拍测试,如果到位,是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 

  冯昭扬委员强调,该提案具体建议虽然是技术性的道路交通规则的实施和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但最终目标却是以汽车文明体现道路交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建设。

  “我建议通过一些道路交通规则的安排,让城市主流人群在每天汇入城市道路交通的时候,有机会通过这个城市最大并与使用者安全相关的网络系统,向其他驾驶人表达分享、尊重的态度和善意,从而让汽车文明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上升而发展,并汇聚为城市文明建设源源不断的积极力量。”冯昭扬表示。

《政协委员话民生》 

每月双周 周一下午17:00-18:00 

在FM96.2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播出 

敬请收听!

  全媒体记者: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2022年8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