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传真

《南方Plus》:广州今年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日期:2023-03-28     

  广州,镌刻着曾经的文明,也见证着南粤以往的繁华。千年的开放与对外的交流,留下了历史的碎影,与现代城市的肌体相融。纵使岁月绵长,时光静躺,却带不走广府人心中的乡愁。 

  为了留住乡愁,广州成功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并且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的生动格局。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推进,广州乡村风貌中呈现出来的短板,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此,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聚焦“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的话题,广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番禺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就有关问题开展协商,共同为广州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言献策。 

  据悉,广州今年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并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走进广州沙湾古镇,古老的碉楼、造型各异的古桥、温泉度假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时光隧道,领略到了千年文化的魅力。 

  沙湾古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历史建筑和文化是沙湾最大的“家底”,有14处历史建筑,108处文物保护单位,非遗有12项。“我们通过修缮古建筑、修建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用十多年时间打造出沙湾古镇这个4A景区”沙湾古镇代表介绍。 

  像沙湾这样修旧如旧,800年历史传承这么好的,是少数。“如今,乡村风貌存在同质化现象。”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表示。 

  为此,番禺区代表分享了如何避免乡村风貌建设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 

  番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舜展介绍,番禺区坚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风貌修复路子,保留乡土味道,确保村庄规划设计“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梳理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番禺特质的农房风貌分类控制和修复提升指引,盘点自然生态系统、乡村生活系统、经济生产系统三类风貌要素,建设各美其美的岭南乡村。 

  让广州乡村风貌更有广州特色,乡村风貌就要有乡村风貌的样子。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唐仪兴介绍,2021年,该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下称《指引》),提出“尊重自然美、展现个性美、保护原生美”的大方向,形成三级指引体系。并通过《“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验收工作方案》指导各区运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

  乡村风貌修复要服务于农村村民的生活需求 

  在广州从化的一条村庄,道路没有实现人车分离、部分路面坑坑洼洼以及道路两旁少路灯等基础设施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的注意。 

  “目前广州乡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贴合村民的需求。”广州市政协委员高洪昭表示,在乡村风貌修复维育中,依然存在乡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规划、设计、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对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蓉回应,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2018年就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村庄道路规划技术指引(试行)》,明确村庄道路系统由对外道路系统、村内道路系统、田间道路系统和村庄绿道系统共同组成,各区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根据村庄规模和集聚程度,因地制宜选择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道路等级与宽度,助力村庄道路规划水平提高。 

  “下一步,我们继续规范乡村设施配置的独立用地、位置布局、功能组合、建筑立面等要素,做到“多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助力乡村公共设施风貌提升。”张蓉说。 

  目前,广州市实现村庄保洁覆盖面、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完成率、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面5个100%。 

  自2012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广州创建工作注重挖掘乡村自然资源禀赋,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改善村庄环境品质,推动发展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彰显的美丽乡村。“目前,正在有序推进2023年度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和2022年度创建村的验收工作。”唐仪兴表示。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彬介绍,今年,在巩固提升2022年已建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的基础上,广州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能够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开局之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多方共治,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风貌修复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培养更多人才,同时引入社会的力量,这样才能不断地可持续发展,才能让乡村风貌修复常态化。 

  高洪昭建议,比如,在人才支持方面,可以倡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下乡跟踪指导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为村镇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专业规划设计,让设计和艺术走进乡村,逐步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宜居环境。 

  在社会支持方面,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导有条件的乡村挖掘独特资源禀赋(比如从化区太平镇格塘村的国医小镇),鼓励现有资源所有者、村民出资参与微改造,多方合作激发释放乡村活力,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唐仪兴介绍,目前,花都塱头村、增城瓜岭村、从化塘尾村、白云凤和村等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十四五”时期,广州还将积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持续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7个涉农区要分别完成2个以上精品示范村的建设任务。 

  “通过组建乡村规划师智库,为规划编制、项目选址和村庄风貌管控等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通过设立乡村规划联络员,协助参与村民建房报建、村庄风貌管控等工作,助力乡村风貌提升,促进美丽生态宜居新农村建设。”张蓉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谋划乡村规划师工作平台搭建和推广应用。 

  乡村是城市的根,我们希望通过乡村风貌维育,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能赓续乡村文脉,能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向往之地,让老城市释放出新活力。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洪钰敏

  来源:南方Plus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