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传真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听新闻】保留特色活化资源,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

日期:2023-03-28     

  近期,广东省委印发《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乡村如何结合现阶段的建设情况,规划未来的发展呢?近日,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最新一期节目围绕“提升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话题展开协商。

(点击音频,听详情↑↑↑)

  将岭南乡村转化为美丽乡村特色,打造广州乡村风貌“内在美” 

  为了留住乡愁,广州成功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并基本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的生动格局。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推进,广州乡村风貌中呈现出来的短板越来越引人注意。

  广州市政协委员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广州乡村风貌存在同质化现象。乡村风貌“撞衫”问题比较突出。“老广州,有的是蜗耳墙、蚝壳屋、满洲窗,这些元素不能丢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一是缺人,老工匠越来越少,没人会做;二是图快,喜欢搞‘急就章’。三是设计过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认为,乡村建设要返璞归真,而不是一定要建牌坊、广场、公园、花海。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婉玲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工程城市化的问题凸显。“现在很多的乡村过度开发,商业化现象很严重。乡村建设受制于城市发展与核心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乡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免向城市核心区高利润产业倾斜,比如物流业、文旅等。这导致乡村特质不断流失,乡村文化难以传承。” 

  让美丽乡村服务美好生活,打造广州乡村风貌“外在美” 

  广州市政协委员发现,虽然目前广州乡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贴合村民的需求。 

  “我们走访了从化的一些乡村,我们感觉这些地方有山有水,总体环境不错。但是基础设施还是有提高的空间,网络还是不太稳定。另外,部分村庄外挂电线零乱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道路、停车场、休闲步道的路灯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加强。”广州市政协委员高洪昭表示。 

  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在番禺区沙湾古镇调研后,肯定了番禺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乡村风貌修复路径。他认为,乡村风貌修复不能照搬照抄城市建设的做法,城乡融合不是城乡雷同。“这几年不少乡村建广场、搞公园、修道路,大量采用花岗石、沥青路,花了不少钱,但中看不中用。因为渗水效果严重下降,这些地方很容易形成积水内涝。我们不仅要建设海绵城市,还要建设海绵乡村。” 

  张婉玲认为,一个乡村的风貌,还体现在干净整洁,卫生环境,垃圾回收等方面。“广州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巩固提升工程,查漏补缺,组织各涉农区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在巩固现有整治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净化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美丽水平提质升级。” 

  广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李彬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今年,在巩固提升2022年已建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的基础上,广州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能够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将乡村风貌修复融入到乡村振兴全局,打造广州乡村风貌“永恒美” 

  乡村风貌修复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政策支持、规划引领、文化赋能,同时,它也需要人、财、物的支撑。高洪昭认为,乡村风貌修复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培养更多人才,引入社会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让乡村风貌修复常态化。 

  “比如在人才支持方面,可以倡导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下乡,为村镇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专业规划设计,逐步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在社会支持方面,鼓励现有资源所有者、村民出资参与微改造,多方合作,释放乡村活力,共同助推乡村振兴。”高洪昭表示。 

  全媒体记者:卢智杰

  来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