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提升珠江夜游周边配套设施,打造广州国际夜生活城市
日期:2024-08-29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市民盟委员谭国戬,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徐秀彬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广州珠江夜游周边配套设施的情况。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主持人林海婷、广州市政协常委徐秀彬)
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夜游、夜购、夜食、夜娱等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也越来越受欢迎。广州的夜晚灯光璀璨,繁华夜色宛如卷轴般在眼前徐徐铺开,市民游客可以乘坐珠江夜游船欣赏广州塔、海心沙、广州大桥、花城广场、琶醍等广州标志性景观建筑,观赏珠江两岸美景,追寻广州悠久的历史,感受别样的都市文化。
1981年,“珠江夜游”水上游览项目走进大家的视野。1998年,升级的“珠江夜游”为人们所熟知,至今经久不衰。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游客们纷纷来到珠江边,登上游船,开始他们的夜游之旅。2016年,珠江红船成为全球首艘水上移动式剧场旅游船,集《船说》剧目演艺、“珠江夜游”于一体,斩获全国多项文旅大奖。
现在的珠江夜游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来广州游玩的必备项目。近年来,市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他们追求体验感,不仅关注旅游项目本身,还会关注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目前,珠江夜游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未来,珠江夜游怎么成为广州的耀眼的名片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您对珠江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一家三代都生活在珠江边。我小时候经常到沙面一带看‘鹅潭夜月’的景象。现在我的工作地也在珠江边。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我的生活足迹也沿着珠江由西往东一路前进。”谭国戬一直关注珠江两岸的发展。作为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他认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需要通过多个方面展现,包括基于文化而产生的在内部形成的向心力、凝聚力、动员力和对外部生成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这几个方面需要综合关注。
“在信息化时代,软实力的重要性跟硬实力同样重要。软实力研究要找出一条人与环境平衡发展的路径。珠江夜游怎么体现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呢?从水质来讲,珠江的水质毋庸置疑一直在进步,城市景观也在进步。如何提升游玩品质呢?那就要从体验感来说了,比如营造国际化的氛围,让我们的外国友人来了以后,不是把这里作为一个中转站,而是希望在这里多留几天,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他说。
广州市政协常委徐秀彬: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我对广州的历史很感兴趣,比如广州十三行、海珠桥的历史。二十年前,我刚来广州。珠江边只有一些小摊档,现在这里已经有很多大型的餐饮店。珠江两岸高楼林立,而且景观多样。游客在珠江新城和琶洲看到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珠江夜游成为了很多游客游广州的首选。晚上,很多游客会在各大码头上船,乘船游览广州塔、广州大桥、花城广场、琶醍等景点,感觉很不错。”徐秀彬表示。
主持人:在对珠江夜游周边的配套设施的调研中,您发现了什么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珠江夜游周边的配套设施还有提升的空间。我认为这里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珠江夜游的售票系统,部分市民游客反映相关的系统比较杂乱。在珠江夜游的主要码头与售票点天字码头旁,除了官方的售票点外,还存在大量的售票点,包括但不限于:周边售票的小贩、售报亭与小卖部、订票小程序等,其中订票程序十分杂乱,给游客一种服务不专业的体验。”谭国戬表示。
“从珠江的西边往东边,我们经过了几个不同的景区园区,比如南方大厦、粤海关、爱群大厦、海珠桥等。而二沙岛里面有星海音乐厅,我们还会经过中大码头,一路过来的景观都会有新的变化。过了广州大桥以后,我们来到花城广场的区域。”谭国戬认为,这几个区域景观之间的衔接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还是欠缺的。
广州市政协常委徐秀彬:
“我们发现,珠江两岸的灯光分布地点的不均匀,景观性灯光与商业性灯光的不均匀。白天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这些设施引起的问题。到了晚上,视觉和白天是不太一样的,市民游客就能看到其中的差别。”徐秀彬表示,灯光的差异会降低珠江夜游风景线的整体观赏性。珠江夜游航线中灯光景观主要集中在二沙岛与珠江新城地段,而在二沙岛至沙面岛地段则略显不足。此外,灯光主要来源于广告设施,无法体现广州的风土人情。
主持人:您认为应该如何提升珠江夜游周边配套设施呢?
广州市政协常委徐秀彬:
“针对灯光分布地点的不均匀问题,有关部门应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江段的特征,结合沿线的地域文化资源,增设符合该江段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的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例如在居民区江段,应适度控制光亮,减少对居民的干扰。而在商业区江段,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因地制宜的灯光设置合理体现广州都市国际化的特点。”徐秀彬说。
对于景观性灯光与商业性灯光不均匀问题,徐秀彬表示,由于日常景观性灯光已无法满足市民对夜游的需求,为了兼顾夜间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广州可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模式,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引导企业参与,比如举办特色灯光节,增设体现广州风土人情的商业性灯光。在举办年度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时,文旅部门可根据不同月份的时政或历史主题,定期举办体现广州本身风土的公共文化盛事。
“同时,企业可以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利用智能系统和高科技手段创新灯光表演形式,创造独特的游客体验,让珠江夜游沿线呈现景观性灯光,还可以增添商业性灯光的魅力。”他表示。
对于售票乱象,他认为在保证码头官方售票渠道不变的情况下,代售点作为官方授权的售票点,理应由相关企业从内部治理出发规范其售票授权行为。对于有代理权的代售点,应当明确向市民公开。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目前,各码头甚至各船只提供的夜游套餐种类多样,并且各不相同,应当就提供的夜游套餐出台一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或提出指导意见,将珠江夜游套餐中的标准统一,设定不同层次的套餐标准,设定服务的下限标准。”他认为,首先,应当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提高珠江夜游的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珠江夜游项目和设置旅游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其次,应当加强对珠江夜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最后,有关部门可以出台指导意见,建立以服务为标准的淘汰制度。
“此外,珠江夜游还应该贯彻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消费透明制度,打破上船后再消费的信息差。”他表示,珠江夜游目前服务种类繁多,消费者在上船前并不知晓船上的消费项目,归根结底是珠江夜游项目未履行告知义务。他建议珠江夜游项目建立消费透明制度,贯彻落实告知义务,打破对船上消费项目的信息差。
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