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就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用一场展览走近传奇人物赖少其
日期:2025-05-19
5月16日,“厚笔写河山——赖少其书画暨南北方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三楼开幕。
展览旨在弘扬岭南艺术巨匠赖少其先生“木石精神”与家国情怀,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主办,广东省政协文史馆、赖少其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协办,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承办。
用一场展,走近传奇人物赖少其
赖少其(1915-2000)是20世纪中国文艺史上罕见的集革命家、艺术家与文化开拓者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赖少其的一生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青年时期,他投身“新兴木刻运动”,以刀锋刻录时代烽烟,被鲁迅赞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投笔从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军队宣传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效;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见证新中国诞生。
中年时期,赖少其扎根民间沃土,深研传统技法,创建了“新徽派版画”。晚年赖少其回归岭南故土,以“丙寅变法”重构传统山水语言,将东方哲思与西方技法熔铸一体,并为广州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
赖少其的作品始终扎根人民生活,记录时代变迁,用崇高的艺术品德,引领着社会风尚。
本次展览,不仅汇聚赖少其画作、书法、信札50件,还展出了62幅南北名家围绕赖少其品格内涵及艺术精神创作的书画作品,以笔墨为桥,以丹青为镜,让岭南的温润墨韵与北方的雄浑笔力激情碰撞、传统文脉与当代创新理念深度交融,在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中,共同诠释“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
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副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光荣介绍,本次展览展出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至6月16日,为期一个月,展览地址位于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三楼(广州市越秀区明月一路2号)。
“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我们还准备了打卡点,并在周末也开放了馆内展览,欢迎广大市民游客来到文史展示中心游览打卡。”朱光荣说。
用一座馆,打造广州文化艺术新高地
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自成立以来,迅速成为岭南文化艺术的聚集地,吸引众多艺术家纷至沓来,并跻身广州高层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之列。
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的崛起,是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成果。它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港湾,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服务、深厚的底蕴,持续为岭南文化注入活力,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书写华章。
艺术空间与数字化技术的双轮驱动。
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的物理载体,文史展示中心以1400平方米的三层空间为核心,划分临展区、休闲区、沙龙区、阅读区四大主题区域。
其中,临展区采用移动展板设计,灵活适配不同展览需求,如“赖少其书画展”与“广州印迹”系列展览均在此呈现多元艺术形态。休闲区与阅读区配置书架与舒适环境,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沙龙区配备投影设备,成为艺术家交流创作心得的平台。
与此同时,文史展示中心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搭建线上“云馆”。2025年上线独立官网,集成展讯、文史资料与媒体专栏;720VR虚拟展厅与微信公众号的筹备,突破时空限制,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展览。
这种“线下实景+线上云端”的立体化展示模式,既满足传统观展需求,又顺应数字时代的传播规律,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以文化服务凝聚艺术力量。
文史展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空间与科技,更在于其以服务为本的文化生态构建。一方面,通过策划主题鲜明的展览活动,如“同心抗疫克时艰”联展、“古城新绿书画展”等,既展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也以丹青墨韵传递时代精神。
据统计,仅抗疫主题展览便汇聚46位名家创作130幅作品,彰显艺术与现实的深度共鸣。
另一方面,文史展示中心为艺术家搭建公益性交流平台。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卢有光坦言:“这里让我们很有归属感。”馆内定期举办雅集、创作笔会,如迎国庆贺中秋书画名家雅集,吸引90余位岭南名家现场挥毫。
这种“以艺会友”的氛围,不仅激发创作灵感,更形成“艺术共同体”,推动岭南文化薪火相传。此外,馆方主动承接社会团体展览申请,开放空间资源,使文史展示中心成为“活动”的文化枢纽。
厚植家国情怀。
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的建设与运营,通过弘扬本土文化、创新文化表达、强化价值引领,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文化自信,既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也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弘扬。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以岭南文化为根基,以创新技术为羽翼,以家国情怀为灵魂,构建了一个既扎根历史、又拥抱未来的文化高地。
文史展示中心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览如“赖少其书画展”强调“艺术为人民”,通过南北名家作品对话,展现扎根生活的艺术品格;“古城新绿书画展”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用艺术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道同行”史事展、“风雨同舟”书画展等,以艺术为载体凝聚社会共识。
更重要的是,文史展示中心肩负“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使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云端思政课”,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其打造的“广州印迹”品牌,以城市影像、书画典藏等多元形式讲好广州故事,助力“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的社会氛围营造。这种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理念,正是其赢得艺术家与公众认同的关键。
文: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黄洁薇 何通臻
图:南方+记者 梁文祥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