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政协委员话民生|“百姓提案”: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日期:2025-05-19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白云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洪涛,“百姓提案”人、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科传染病防治与爱国卫生组组长潘嘉荣来到《政协委员话民生》节目,一起探讨如何加强广州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点击音频,听详情↑↑↑)

  (左起依次为“百姓提案”人潘嘉荣、主持人吴央央、广州市政协委员张洪涛) 

  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保障群众健康、维护城市安全的关键防线。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不仅影响人居环境,更是登革热、鼠疫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科学防控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组织广大市民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开展除害防病工作,病媒生物密度维持在可控范围,登革热疫情连续三年得到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面貌也有明显提升,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 

  目前,广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哪些挑战呢?如何加强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呢?本期节目一一为您解答!

一起回顾节目精华片段↓↓↓ 

  主持人:当前,广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情况是怎样的呢?您认为有什么难点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洪涛: 

  “大家可能对‘病媒生物’这个词比较陌生,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四害’,包括蚊、蝇、鼠还有蟑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我们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从4月份开始,广州雨水开始多了,蚊蝇相关的防制工作就成为了我们治理的一个重点。我们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一直以来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同时以药物的消杀为辅助。”张洪涛表示。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病媒防制确实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依然突出。最直观的一点是我们日常病媒防制效果还有待提高。我调研时发现,很多既往街道的病媒防制站都没有设置独立的编制,没有专业人员统筹开展整个辖区的日常病媒防制工作,导致很多地方日常病媒防制没有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大部分日常消杀工作依赖聘请第三方公司完成。受资金和其他客观因素影响,这些工作都是在出现问题后或者上级部门有要求的时候才会偶尔开展,覆盖面和效果也远远达不到要求。”张洪涛还指出,部分机关单位主体责任没有压实。近期随着天气变暖,身边蚊虫也开始变多,但是市内一些能够开展灭蚊工作的小区、办公场所却很少,防蚊纱窗破损和下水道防蚊闸堵塞后也未及时维修。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日常缺乏有效监管,机关单位的防蚊灭蚊主体责任没有彻底压实。 

  此外,张洪涛表示,群众对病媒防制工作参与度还不够高。“虽然有关部门和街道都在宣传登革热的防控知识,但是老百姓关注和参与的程度还是不高,健康防护的主动性还没跟上。我记得去年市内有一个社区举办了‘清积水换绿植’的活动,结果活动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我们才发现,很多街坊压根不知道积水是蚊子的温床,更别说主动清理了。现在政府投入设备搞消杀,但如果市民不主动清理家里积水,做好防蚊灭蚊防护,最终的效果还是不理想。” 

  主持人:您认为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应该如何协同发力?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洪涛: 

  “病媒防制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政府各行业部门、各单位、各社会组织和市民等不同责任主体协同发力是发挥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效果的关键。首先说政府部门,这可是‘总指挥’。在《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同时做好组织发动。比如近期我们市爱卫办发了一份蚊虫控制指引,就体现政府部门一直在牵头制定政策,定期组织大扫除,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得‘各司其职’。例如卫健部门要管传染病防控,教大家怎么防蚊灭蚊。教育部门要在学校教孩子讲卫生,定期消杀。城管部门要管好农贸市场、工地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这就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作用的体现。”张洪涛说。 

  “另外,单位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比如物业公司得定期清理小区绿化带的积水,写字楼要装纱窗、灭蚊灯。”张洪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做得不错,比如定期组织员工翻盆倒罐,清理花盆托盘,但有些企业做得还不够好,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多上门检查。他表示,社区和物业是“最后一公里”。居委会需要带着居民一起参与防制工作,社区要组织居民清理楼道杂物、天台积水,还要在宣传栏张贴海报。 

  “像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这样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作用。比如广州的卫生有害生物防治协会。他们给会员单位培训技术,提供专业指导。还有一些志愿者会到城中村帮忙清理垃圾,教外来务工人员怎么防蚊。这种民间力量不可小觑。”张洪涛提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需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市民要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同时家里也要注意装纱窗,定期清理花盆积水,三天更换一次水生植物积水。 

  “百姓提案”人潘嘉荣: 

  “我们调研发现,街镇的病媒生物防制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一方面是病媒生物防制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消毒站’核定人员指标数长时间未调整。另一方面,各地病媒生物防制队伍的管理体系不同,一些地方通过自行招聘或从市政环卫保洁公司中选聘的方式组建队伍,难以保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效果。” 潘嘉荣表示。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白云区正在推行“街镇自管市政环卫队伍+专职防治队伍”的整合模式,你们是如何实现这一机制创新的呢?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洪涛: 

  “这个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把扫帚扫到底’。怎么实现的呢?我们把原来的环卫队伍和病媒防制队伍整合起来组建了一支‘全能部队’。具体来说,环卫机制改革后,白云区24个镇街都有了自己的专职病媒生物防治队伍,这些队伍的人员从环卫工人里挑出一定比例的骨干,平时这些人员负责市容保洁工作。出现登革热疫情时,他们能马上组建消杀突击队。现在白云区有1000多名环卫工人经过培训,能随时投入蚊虫消杀。现在,我们将环卫和消杀工作结合到一起,环卫工人非常熟悉自己辖区的环卫情况,知道哪里是卫生死角,知道哪里蚊子多,现在他们就是第一道防线。”张洪涛介绍,为了确保效果,白云区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周扫除行动,每月开展一次卫生死角月攻坚行动。同时,白云区还推行智慧城管AI识别,连蚊子喜欢躲藏的废弃房屋、工地这些死角都摸得清清楚楚。 

  “百姓提案”人潘嘉荣: 

  “有些环卫工人觉得自己不是专业人员,担心做不好消杀工作。这时候,白云区把防制员的绩效和保洁成果挂钩。比如,某个区域的蚊子密度降下来了,负责的环卫工人就能多拿补贴。白云区推出了“消杀药物配比”微信小程序,方便防制员快速从事消杀工作。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潘嘉荣表示。 

  主持人:您认为广州应如何提升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呢? 

  “百姓提案”人潘嘉荣: 

  “首先要推进病媒生物防制队伍建设。”潘嘉荣建议,广州可以设立街(镇)自管市政环卫队伍,全面统筹各社区、村、市政环卫保洁员,建立全辖区环境环卫保洁服务统一发包、统一调度的管理体系,以不少于25%的比例设立街(镇)自管的市政环卫队伍,由本级市政所统一管理。另外,广州还可以组建街(镇)病媒生物防制队伍。街(镇)依托本级市政所,在自管的环卫队伍保洁员中,按比例标准组建病媒生物防制队伍,履行属地病媒生物防制职责,开展蚊媒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他建议市疾控部门组织区、街(镇)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骨干人员,区疾控部门负责围绕病媒生物监测、防制与蚊媒化学消杀等工作内容,开展每年两次以上理论授课、技能操作培训以及考核评价。 

  广州市政协委员张洪涛: 

  “我认为要将防制人员的待遇保障提高。基层消杀工作强度大、责任重,但部分一线人员的待遇保障仍需加强。我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设立专项岗位津贴等方式,切实提高基层工作者的获得感。只有让实干者得实惠,才能留住人才、稳住队伍,为长效防制提供人力支撑。”此外,他建议要持续打好多方协同的组合拳,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资源调配。例如,可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将防制任务分解到社区、落实到网格,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 

  “最后我希望各位市民朋友共同积极参与到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家可以勤打扫,家里的阳台、屋顶、花盆托盘这些容易积水的角落要每天检查,倒掉积水就是掐灭蚊子的‘老巢’。其次,我们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护,随身携带瓶驱蚊水,安装纱窗纱门等。对于社区事务,我们可以多搭把手,看到垃圾杂物随手清理,参加社区组织的灭蚊培训,遇到可疑积水点及时向居委会反映。”他说。

  文: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记者 卢智杰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