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经验交流

天河区政协:汇众智集百姓“金点子” 谋良策献发展“金钥匙”

日期:2024-08-21     

  自市政协推出“百姓提案”工作以来,天河区政协紧扣问计于民初心,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不断夯实广纳民智工作基础,逐步建立全程参与联动机制,大力营造协商民主良好氛围。特别是创新开展“十大金点子”评选活动,以书记专题会高位推进“百姓提案”办理等举措,有力深化天河区“百姓提案”工作,逐渐形成广州“百姓提案”工作的“天河范例”。 

  一、“党委牵头”与“各方参与”相联动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坚持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多方汇聚推动“百姓提案”走深走实合力。一是区委高位统筹。在区委全会上,区委明确要求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各职能部门支持“百姓提案”工作,擦亮“百姓提案”这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品牌;通过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区政协工作汇报、区政协定期向区委报送工作情况、区委书记专题会研究等形式了解掌握和研究部署“百姓提案”工作;以区委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区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领受“百姓提案”任务和要求。二是区政协精心组织。区政协专门成立“百姓提案”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区政协主席任组长、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政协秘书长、各专委会主任和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在2022年底制订和印发《广州市天河区政协“百姓提案”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逐步形成提出、审查和处理、办理、督办等规范流程,一体化、常态化推进“百姓提案”工作落地落实。同时,建立由区政协领导带队,专委会统筹,各级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与,议题相关部门、街道负责人参加的协商议事机制,去年下半年以来,就“百姓提案”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调研协商8场,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三是各党派团体和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区各民主党派、区工商联及人民团体积极发动党派成员,联系界别群众,汇集社情民意,协同培育“百姓提案”。区提案工作重点职能单位认真研究和办理“百姓提案”,如区住建局等部门大力支持市政协首个“百姓提案”——《增加广州滑板场建设》重点提案办理,助推天河体育中心滑板公园规划建设落地实施,受到市政协肯定。四是委员和顾问委员积极参与。发挥区政协顾问委员智库作用,通过助力天河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专家协商会、法律法规修改完善意见会、港澳座谈会等形式围绕天河在重大平台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亮观点、出点子、谋发展,形成《关于解决旭景片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等多份“民意报告”以“直通车”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并获批示。近期,46名市区政协委员、60名包括“百姓提案人”、街道社区干部、群众代表组成20个调研组,对天河区63个口袋公园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整改建议,推动“天河的口袋公园要丰富功能和强化特色”百姓提案相关建议落细落实。 

  二、“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相融合广泛征集社情民意,夯实广纳民智工作基础。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打造“百姓提案”民意收集平台矩阵。一方面,打造“线上平台”多方收集民意。2023年6月,市政协“百姓提案”小程序上线后,区政协同月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上线全市第一个区政协“百姓提案”征集平台,线上开展“百姓提案”征集活动。此外,围绕助力天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线上开展“我为天河高质量发展献一计”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探索打造双方联动工作机制,利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12345”平台服务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手段,捕捉民生“信号”,整合市民群众诉求信息,形成“百姓提案”线索。如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城中村水电费收费不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视察,并形成多份《社情民意专刊》报送区委、区政府。另一方面,发挥“线下平台”作用收集民意。发挥好“1+10+21”协商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区级政协委员之家”—10个楼宇、园区和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21个街道“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张贴征集通知和推送二维码链接,并由各专委会不定期组织委员重点是区各民主党派、区工商联及人民团体、提案工作重点职能部门等单位委员,与街道、社区联动,进界别、进街道、进企业、进社会组织、进行业协会,面对面听取群众建议,为“百姓提案”线索收集“广开门”、畅途径。去年以来,区政协组织深入委员工作室开展提案征集、培育协商活动40余场次,征集并形成“百姓提案”线索建议120条,培育形成候选“百姓提案”70件。 

  三、“精心选育”与“联动督办”相衔接强化选题培育办理,建立全程参与联动机制。以“十大金点子”评选为抓手,推动“百姓提案”培育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百姓提案”遴选培育制度。区政协各专委会从收集的建议线索中遴选出分析比较深入、切实可行的建议线索作为“百姓提案”选题,组织委员、顾问委员、群众代表和党派团体开展协商调研,做好科学论证,形成候选“百姓提案”提案,并在政协全会期间提交,其中,2023年立案16件,2024年立案36件。二是建立选树精品提案制度。2023年底,区政协创新开展“十大金点子”评选活动,区政协“百姓提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从候选“百姓提案”中精心挑选15件符合天河实际、助益天河高质量发展的“好建议”,在九届四次会议期间,组织近400名参会委员、顾问委员、列席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选出“十大金点子”,全部列为“百姓提案”并经审查立案。三是建立联动督办提案制度。区政协举行提案交办仪式,将立案的“百姓提案”交区委和区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对在九届四次会议评为“十大金点子”的“百姓提案”,区委书记陈加猛高度重视,主持召开区委书记专题会部署提案办理工作,明确4名区委常委、5名副区长和21个职能部门落实办理。其中,将“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CBD打造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以珠江新城为起点,火炉山为终点建设大湾区‘天河云道’”等3件“金点子”系列“百姓提案”列为2024年区委书记、区长、区政协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跟进办理,其他7件则由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和副主席跟进督办,形成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联动办理“金点子”系列“百姓提案”模式。四是建立履职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委员积极发动身边群众参与“百姓提案”工作,推荐报送线索建议被立案的,作为加分项纳入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推荐“百姓提案”成为重点提案,鼓励职能部门认真办理“百姓提案”,在年度优秀提案和先进办理单位评选中给予体现,2023年度,有5件“百姓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有10个“百姓提案”办理部门被评为先进承办单位。 

  四、“注重宣传”与“注重实效”相结合讲好“百姓提案”故事,营造协商民主良好氛围。以宣传载体及形式创新为依托,不断拓展“百姓提案”宣传广度深度。一方面,建立专门宣传阵地,不断扩大宣传面。在区政协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及时报道区政协推动“百姓提案”工作情况,转发市政协有关“百姓提案”工作信息;开辟“百姓提案”专栏,编发工作纪实系列报道,至今已编发8期,积极宣传“百姓提案”调研协商故事,传播“百姓提案”履职理念与工作实效;将征集到的“金点子”建议转化为易于受众理解、适于传播的短文、短视频在“天河发布”、区政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上播出,如在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专门制作包括“百姓提案”建议人在内的8个专访视频,播出后取得良好效果;在区委大院、区政协委员之家、律师委员工作室等公共场地摆放四个竖屏机,每天滚动播放包括“百姓提案”内容在内的区政协工作信息,等等。另一方面,联手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宣传实效。与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和区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单位紧密联动,及时收集编辑和宣传报道“百姓提案”工作成效和亮点,推出“立即下工单加装防蚊闸隔蚊隔臭”等多篇新闻报道,特别是“十大金点子”选出后,与南方日报联动在线上开展“天河这十个金点子哪条戳中你的心”群众票选活动,在为期三天的票选活动中,共吸引近2.3万群众参与投票(每人仅限一票),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接下来,天河区政协将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力度,继续夯实“百姓提案”工作基础,不断健全完善参与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金点子”评选活动,着力深化遴选培育工作,精心打造“百姓提案”工作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确保“百姓提案”工作提质增效,以“百姓提案”工作新成效助力天河经济社会高质量新发展。 

天河区政协公开征集“百姓提案”线索 

“十大金点子”评选结果汇编 

  建议:以珠江新城为起点,火炉山为终点建设大湾区“天河云道” 

  百姓建议人:刘永富 

  “在越秀,有属于广州的‘广州云道’,在天河,可建设属于大湾区的‘天河云道’!” 

  理由或问题: 

  建议以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城园融合示范区为契机,高标准建设一条“天河云道”。一是外面有版可学。福州、厦门、深圳、珠海等城市建设的多条“云道”成为当地城市地标、旅游网红打卡点。二是自身条件优越。天河区山、河、湖等生态资源丰富,有华南植物园、火龙凤森林公园群,有猎德涌、车陂涌、沙河涌、深涌、棠下涌等滨水空间,自然禀赋十分优越。可以通过建设“云道”将丰富资源串起来,连成线。三是上有规划考虑。天河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一环、一带、五廊、多园”通山达水蓝绿空间网络的设想,如何将规划落实到地,如何将生态景观资源利用,尚缺乏一个串珠成链的项目、亮点,“天河云道”就是好抓手。 

  建议或举措: 

  一、“天河云道”的定位应是大湾区精品“云道”。天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是广州乃至大湾区城市客厅。以“天河云道”将全国三大CBD之一的珠江新城,新的城市名片国际金融城,九届、十五届全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广州最美校园之一的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正在打造高端旅游点的火炉山等广州乃至大湾区的经济、教育、体育、生态地标有机串联起来,因山就势、以水为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条彰显广州国际都市特色、展示粤港澳大湾区风采的城市新型休闲旅游绿道系统——“天河云道”。 

  二、“天河云道”的线路应是“江、河、山”融合“城、园、文”。 以珠江新城为起点,以火炉山为终点,沿珠江和车陂涌规划一条总长超过20公里的“天河云道”。花城广场—东圃码头段约8公里,以临江大道带状公园串联珠江新城和国际金融城。东圃码头—华南植物园段,从码头沿车陂涌北行约12公里,感受龙舟文化、体育文化、大学人文气息和植物生态多样性。植物园—火炉山段约3公里,从植物园南门出发,上火炉山,沿火炉山西面的山脊行走,到达火炉山南门。 

  三、“天河云道”的内涵应多展现广州乃至大湾区、岭南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魅力。深入挖掘“云道”沿线现有的景观亮点和文化内涵,提升意象,激发创意,利用动漫、书画、摄影、音乐等手法在沿途标识中,巧妙融入天河、广州、湾区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发展成就、名人典故、科技发展等元素,将“天河云道”建成一条充满历史文化和科技实力的“魅力云道”。 

  建议:打造天河IP商圈嘉年华品牌活动 

  百姓建议人:罗智辉 

  “办好一个会,可以搞活一个场。办好一场嘉年华,可以做旺一个区。” 

  理由或问题: 

  IP嘉年华主题活动是商圈流量密码。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已经进入超级IP的时代,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文化IP,也需要消费IP。近年,购物中心引进各类IP主题活动渐成潮流,不仅为商场带来人气,增加顾客的交互度和黏性,也获得巨大市场和盈利。天河商圈IP众多,整合联动效果好。天河商圈拥有十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近年举办了广州国际购物节、美食节、车展等大型节庆活动,形成了一批几十个自创IP,提升整体商圈消费氛围,取得很好的拉动效果。今年春节期间,天河区组织辖内重点商圈联动开展“花漾天河年味龙”系列活动,19家重点商业载体、33家龙头车企、4200多个商户(品牌)开展超60场年味促销活动,带来人流量约1261.7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天河商圈亟待创新发展。由于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者取向又不断向网络化、差异化、品质化转变,加之网络购物对实体门店的冲击日益加剧,天河商圈要保持稳定增长只有创新。只要整合商圈资源,打造高水平天河IP商圈嘉年华活动,必能促进商圈消费提档升级。 

  建议或举措: 

  一、打造固定的天河IP嘉年华,玩转内容与话题营销。结合广州天河IP形象(吉祥物)征集活动,设计打造天河IP,利用购物节、美食节、宠物节、动漫节等内容,利用春节、情人节等节庆,独家潮流IP、热点话题等亮点,联动打造天河IP系列特色嘉年华活动,用场景与消费者共情,以内容和话题营销吸引客流。 

  二、鼓励推动多元活动输出,强化活动体验。鼓励推动品牌商户结合嘉年华活动进行多元化活动和输出,如活动打卡、手工作坊、拍照策展、音乐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放大商圈的时尚商业、旅游休闲、文化体验等属性融合联动,让整体活动更具可看性、可玩性,激发社交属性。 

  三、推动品牌联动合作,促进协同发展。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加强商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品牌间可以加强联动合作,如商家联合主题活动、品牌联名商品等,创造更多话题与记忆点,相互形成持续性发展。 

  四、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放大宣传效应。区宣传文化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并联动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不同领域的热门媒体平台,创造热门话题、关键词条,在活动打造、媒体推广、会员营销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宣传投放。利用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线上平台,增加与线下嘉年华活动的联动,助力商圈和品牌的推广宣传力度。 

  建议:让国际艺术走进天河公共文化空间 

  百姓建议人:黄春明 

  “天河的公共文化空间要有国际艺术范儿!” 

  理由或问题: 

  近年来,公共空间主题艺术展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激发文化活力的有效手段。天河区大力建设“文化强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打造“天河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了天河艺苑、天河湿地文化角、猎德清和里、湾区书屋等公共文化空间,取得一定成效。但天河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呈现仍然相对较少,国际艺术的呈现更少,艺术活动缺乏长期规划、连贯性和持续性不足,未能充分整合天河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市民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氛围,也影响了天河区的国际文化形象。 

   建议或举措: 

  一、建立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机制。设立专门的艺术推广机构或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与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工作坊和讲座。通过合作交流,我们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创意,同时也支持本地艺术家在国际平台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将天河区的文化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增加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对天河区的公共空间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了解各空间的规模、特点和分布情况,同时,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艺术家资源,形成天河公共空间的艺术资源库。因地制宜在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设置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可以多样化艺术形式,为市民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 

  三、规划举办艺术主题活动。制定天河区公共空间艺术活动的长期规划,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根据各公共空间的特点和市民需求,规划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如文化活动、艺术策展、美术展览等,还可将艺术活动分为定期活动、主题活动和临时活动等,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四、提高艺术展吸引力和群众参与度。邀请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团队,根据所选主题设计和制作艺术品,通过设置线上线下投票评奖、互动讲解、艺术家见面会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的关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评选和互动。设立艺术体验工作坊,开展讲解教学,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艺术。与学校、社区等合作,组织学生和居民参观艺术展等艺术教育推广活动。利用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途径对艺术展进行广泛宣传,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市集和表演,进一步提高艺术展的吸引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议: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立国际院士港 

  百姓建议人:王凤霞 

  “依托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立国际院士港,可以更好吸引整合国际国内院士资源,助推天河、广州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 

  理由或问题: 

  一方面,天河院士人才聚集,科创条件优渥,天河汇聚超14万家科技类企业、聚集40多名院士人才、4个院士工作站,尖端科技人才集群成势,科研人才储备居全市之首,同时拥有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平台,是名副其实支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最强大脑”。另一方面,环五山需要动力,院士资源可以成为“最强引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可以打造一个能够强力整合院士资源,发挥院士专长优势,以院士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因此,天河可借鉴青岛等地建设国际院士港的经验做法,结合天河实际,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标准打造大湾区国际院士港。 

  建议或举措: 

   一、建设院士港有关建议。一是选择平台挂牌。目前可先选址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挂牌,方便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地之间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有利于推动院士科研成果在天河就地转化、孵化和产业化。二是做好规划建设。建议在辖内(或智慧城等地)规划50-100亩左右建设国际院士港,分为工作区、研究区、数据装备区、产业区、居住区、综合服务区、产业基金、技术交易中心共8个板块。三是集聚国际人才。建立“国际院士联系网络”,多渠道链接华裔科学家、华裔院士、外籍院士及国内院士、专家等资源进驻院士港。 

  二、完善院士港服务机制。一是优化院士服务。由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与院士联动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为院士带领科学团队,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创建院士研究成果交流、推介、展示、交易平台,依托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有效推动企业发挥市场主体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院士成果实现就地转化、孵化、产业化。三是赋能天河创新。摸清院士专利技术底数、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及成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天河区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三、打造院士港活动品牌。举办院士技术论坛、高峰年会、高峰论坛,让科技创新思想交流、碰撞,共谋天河、广州、大湾区发展良策。 

  建议: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百姓建议人:孙玉姣 

  “如何让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无感落地,有关部门还需多想办法,再加把劲!”

  理由或问题: 

  近年来,天河区着眼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瞄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兑现洼地,积极推进“一门式”惠企政策兑现集成服务改革,截至2023年底,天河区8个部门发布“免申即享”事项21项(数量在全市前列),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兑现近700件业务。然而,目前“免申即享”政策多集中在重点、四上、税收大户、行业龙头等企业,政策兑现事项的企业覆盖面不够广。同时,由于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信息尚未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对企业精准识别的数据库未建立、实现政策福利精准兑现存在不足。 

  建议或举措: 

  一、精准兑现惠企政策。由发改等部门牵头,全面梳理全区现行有效惠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出台的如《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聚焦减税降费,关注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分行业、分系统、分层级全面梳理现行有效惠企政策条款,按类别及规则导入天河区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形成政策库,全景式呈现兑现政策的标准、范围、时间等数据信息。组织编制《惠企政策事项清单手册》,使企业充分了解政策规定、操作流程等事宜。并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后续出台、满足数据化条件的惠企政策纳入“免申即享”范畴,对到期、过时的政策应及时宣布失效、剔除,使企业能及时、准确享受惠企政策。 

  二、动态更新企业数据库。建立动态全口径的企业数据库,并定时更新,为免申即享提供数据支撑。把符合享受惠企政策的企业全量录入、建立企业画像数据库。按照行业、规模等给每个企业打上标识,在兑现政策时,各有关部门以大数据为依托,强化信息共享共用,通过数据抓取、比对分析、校验审核、精准推送等流程,实现政策与企业自动匹配,推动惠企政策资金免予申报、直接享受,让政策资金“精准滴灌”。同时,对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惠企政策,简化申报手续,压缩审核时间,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 

  三、主动做好政策宣讲推介。持续用好我区已建立的“线上集中+线下分散+云坐席”相结合的惠企政策兑现业务宣讲解读模式,大力宣传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兑现事项、实施效果等,多渠道向市场主体推送惠企政策信息。同时,主动靠前做好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依托政府相关平台,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进行点对点政策推送,确保适用政策企业全覆盖,做好服务跟踪,变“告知式”为“互动式”服务,形成服务闭环。 

  建议:在CBD打造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百姓建议人:劳欣 

  “在CBD打造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有条件、有需要、有前景,必能打造成天河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理由或问题: 

  天河区是广州律师行业第一强区,有律师事务所360家,其中“亿元所”15家,从业律师超1.2万名,2022年全区律师行业营收约70亿元,约占全市70%,律所、律师数量和营收稳居全市首位。累计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超70名,引进数量约占全市70%、全省20%。 

  近年来,天河区各类产业资源持续集中,国际商事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以下简称“仲裁中心”)、创孵基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先后建立,在CBD建立法律服务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谋划。在资源整合、智库支撑、解纷机制、跨境法务合作、涉外法治机制对接、涉外人才引培等方面规划不足。二是缺乏特色性创新。南沙区出台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引入全市首家域外法查明平台,率先建立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海珠区引入司法部首批公证机构参与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三是资源整合效率不高。区属各相关职能部门、律所、仲裁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的平台和工作机制,常态化对接沟通渠道不畅,尚未形成合力。 

  建议或举措: 

  一是系统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实现国际商事解纷一站式服务。以天河中央商务区为主要试点区域,整合天河现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集司法、国际国内仲裁、商事调解、行政执法、公证等机构于一体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联席工作制度,以“分类指引、分流处理”的思路全面理清工作机制和流程,实现商事纠纷区内一站式解决。 

  二是有序建立分层化解机制,推动国际商事解纷一体化。与仲裁中心合作开设“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联合商协会、律所、高校智库成立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联盟。争取广州国际商贸法律服务中心、广州互联网法院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区级法院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名册,成立国际商事多元调解中心。推动区级法院优化升级执行措施,开通外贸案件执行专属通道,专人对接,线上线下及时响应。 

  三是主动强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下联动,推动天河法院设立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平台,并与专业仲裁机构建立对接合作机制,推动诉讼、调解、仲裁既相互独立又衔接配合。积极协调推动粤港澳三地仲裁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探索聘请港澳仲裁员、港澳法律界专业人士等作为调解员、代理人和专家证人等多种角色参与跨境纠纷解决。 

  建议:天河的口袋公园要丰富功能和强化特色 

  百姓建议人:黄宏和 

  “精心建设、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的口袋公园能够扮靓城市‘微空间’,串起百姓‘微幸福’。” 

  理由或问题: 

  近年来,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成为老城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手段。截止2023年底,天河区政府已建成80个口袋公园,但现有“口袋公园”分布不均衡,如冼村街建成9个口袋公园,而前进街、沙河街、五山街、新塘街仅建设1个口袋公园,员村街甚至没有口袋公园;功能单一,未能满足群众日常健身、休闲、娱乐基本需求;缺乏特色,不能体现所在社区的传统文化;后期维护管养有待加强,不少设施亟待维修更新。 

  建议或举措: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明确技术标准,继续充分利用拆迁腾退地、边角地、闲置地增绿补绿。同时,融入天河历史文化元素、城市特色元素等,运用“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采用合理的植物色彩搭配、破墙透绿、梳理林下空间、活化水岸等手法,在部分较薄弱的街道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天河特色口袋公园,让群众“出门见绿、步行入园”。 

  二是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特色。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建园理念,根据区域特色、地形特点、受众群体、文化因素等条件,兼顾市民运动、娱乐、休憩需求,因地制宜,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打造景观观赏类、体育健身类、休憩游玩类、文旅体验类等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在编制和确定设计方案前,做到广泛征求周边市民意见建议,真正实现建园惠民。建议以迎接全运会为契机,在奥林匹克中心周边打造若干有“体育色调”的口袋公园,营造浓厚的休闲运动健身氛围。 

  三是宣传引导科学管养。开展持续的宣教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珍爱身边小公园。坚持“建、管”并举,组建“口袋公园”管理维护志愿队,推行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园长制”管理模式和精细管护新举措,实现辖区口袋公园管护由“单兵作战”向“齐抓共管”转变。 

  建议:推广居民加装电梯“连片托管”模式 

  百姓建议人:雷鸣 

  “加装电梯是件好事,但如果管不好,就会变成坏事!” 

  理由或问题: 

  目前天河区很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普遍由业主自行管理,不仅需要较高运维成本,还带来安全管理不足、法律责任不明确而引发邻里纠纷等问题。如果把业主自管模式调整为“连片托管”,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降低运维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质量。据统计,越秀区实施托管电梯已超过1000台,其投诉率、设备故障率、超期未检率均明显降低;近三年托管电梯抽查不符合项目发现率较业主自管时降低了80%。并且带来显著改善效果的同时,所需费用仅为每月650元/台/月,较之天河区燕塘大院现电梯管理费所需的1500-2000元/台/月,运维成本大幅削减。 

  建议或举措: 

  一、借鉴成功经验,制订天河方案。建议调研借鉴上海市虹口区、广州越秀区等省、市、区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制订“连片托管”天河方案,为加装电梯业主提供后续管理新渠道。 

  二、摸清底数,按“片区”组织实施。建议有关部门调查摸清天河区的电梯管理现状,根据加装电梯的地域规模,以街道为单位,划分“片区”,组织推进。以“片区”为整体,组织公开招标,选聘有资质、服务好、综合成本低的电梯托管服务企业。 

  三、与老旧社区“微改造”结合,统筹推进。建议天河区将现在的加装电梯报建政策、电梯补贴政策和建后托管政策与老旧社区“微改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综合调整电梯报建、电梯补贴、建后托管等政策,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托管。 

  建议:让国际咖啡节落户天河 

  百姓建议人:田丹曦 

  “咖啡不仅是一杯饮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态度、符号与天河的气质相当匹配。” 

  理由或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咖啡指数”“咖啡浓度”是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的指标,天河发展咖啡经济意义重大。天河区具有打造国际咖啡节的优越条件和做大咖啡产业的坚实基础。一是天河区商业发达,年轻化、国际化程度高,“华南第一商圈”“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聚集了广州年轻人群、外国人群体以及55家外国领事馆,咖啡市场潜力巨大。二是天河区“咖啡经济”高度聚集,基础雄厚。据不完全统计,天河有约1022家咖啡店,占广州的近四分之一,仅天河中央商务区就有599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品牌聚集在此,是广州咖啡“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三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咖势”精品咖啡文化节曾在天河举办,积累了宝贵的举办经验,但同时亦存在规模较小、定位不高、影响力不强的问题。 

  建议或举措: 

  一是在天河打造国际咖啡节庆,带动天河发展。借鉴重庆国际咖啡节、上海金融城国际咖啡文化节等做法,联系市甚至省商务部门在天河举办国际咖啡节庆、高规格产业论坛、高级别咖啡师系列赛事,多维度展现天河咖啡文化内涵、产业发展活力,并以此为契机,构筑咖啡文化国际交流和赋能平台,引进、奖补一批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咖啡品牌首店、旗舰店、精品馆和体验店以及咖啡龙头企业落户天河。 

  二是以“咖啡+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打造“咖啡特色商圈”促消费。通过发放专属消费券、举办咖啡集市等形式,助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打造“咖啡特色街区”促宣传。引导咖啡连锁品牌在天环Parc Central、太古汇、天河城、正佳广场、CBD金融中心、K11购物艺术中心、花城汇等商业地标拓店布局,打造咖啡产业网红打卡新地标,持续提升天河时尚氛围,实现咖啡品牌能级的跃升。打造“咖啡特色平台”促融合,借鉴上海陆家嘴做法,在花城广场等地标区域建立具有天河特色、国际风范的咖啡文化体验互动平台,提供专业化导览、沉浸式服务。 

  三是以“咖啡+文化”提升消费内涵。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通过发动头部博主参与咖啡市集、咖啡文化活动打卡,发布开箱vlog,以及联合主流新媒体策划系列活动传播咖啡文化。利用文化文博资源传播,通过举办咖啡沙龙、艺术节、音乐节、书画展以及咖啡慈善公益活动等形式,培育具有天河内涵的咖啡文化。 

  建议:在广州东站设置“天河港商服务站” 

  百姓建议人:戚洁茵 

  “如果一到天河就见到‘港商服务站’,马上就能感受天河的服务温度,这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好宣传!” 

  理由或问题: 

  很多港商初来内地工作生活,时常需要办理一些公共和商业事务,但对内地法规、政策、经营规定不了解,虽然广州和天河区政府部门、商会或青创基地等可提供咨询服务,但由于分布在不同地点,咨询和求助不够便利。广州东站作为“穗港直达通道”,是大部分港人港商到广州、到天河的第一站、落脚点。如果能够在此设立“天河港商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一方面,可以让港商第一时间、便捷得到咨询及营商支持服务,方便港商从广州天河走进大湾区创新创业,拓展业务,促进穗港合作。另一方面,可优化天河区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港商甚至外商到天河区、广州创业,令天河区成为港商(包括外商)到大湾区拓展的最佳选择。 

  建议或举措: 

  一、借鉴福田做法在天河东站设立“服务站”。“Go Greater Bay Area走进大湾区”(简称GoGBA),是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广大湾区的项目。天河可以借鉴深圳“GoGBA港商服务站(福田)”做法,在东站高铁站与地铁站交汇处比较显眼的位置,例如首层大堂近3号出口,设置“GoGBA天河港商服务站”,实用面积约200至300平方米左右,让港商出站便能第一时间找到“服务站”。将该“服务站”打造成港商考察团的“大湾区启航集合点”,从这里了解天河、广州及大湾区,从这里走向大湾区。 

  二、关于“服务站”的功能设置。“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可划分为四个空间(平台)。对接咨询平台,是接待港商前台,帮忙联接政府部门;现场服务平台,设置5G政务导办等服务,协助港商办理一些现场营商咨询服务,如营业执照注册登记等;提供一些法律、会计等咨询;大湾区资讯平台,利用数字屏幕等设备,提供天河、广州各区及大湾区的基本信息以及经商信息,如政府政策、招商引资、工商登记流程、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共享交流平台,向港商提供商务资源、合作伙伴信息,为港商商务交流、发掘商机、推广业务、拓展商业网络提供服务。 

  三、关于“服务站”营运及保障。建议“服务站”聘请专职团队运营,并请香港贸易发展局给予支援,天河区政府予以保障,分别提供工作平台、5G导办和人工服务等。利用人工智能对常见咨询提供标准答案、对个性化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建议定期举办政策宣讲或解读会、研讨会、座谈会,加强与港商互动联系。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服务站”的宣传,扩大“服务站”影响力。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资佩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