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媒体报道

《羊城派》:马向明——联通黄埔涌线性路径,打造多维度功能活力水岸 | 广州两会

日期:2024-01-15     

  1月15日,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广州市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由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海珠区政协推荐的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作为特邀百姓提案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马向明表示:“黄埔涌两岸虽然已建有滨河道,但整体品质不高,周边资源缺乏有机的串联。需要通过历史与生态、文化与休闲、游赏与消费相结合,将黄埔涌打造为‘一涌品千年、一水知百味、一带赏花城’的湾区顶级活力滨水公共消费空间。”

马向明在座谈会上发言 

  “黄埔涌存在天然的优势。”马向明表示,黄埔涌属于珠江支流,位于海珠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周边交通便捷。河涌全长78公里,河宽57至130米,河流尺度适宜,区位条件优越。河流沿线散落着广州新地标——广州塔、磨碟沙公园、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东财经大学、万亩果园、千年黄埔古港和古村等点状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分布在黄埔涌两岸,但是目前缺乏有机的串联。 

  此外,黄埔涌临近的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入驻了众多互联网行业巨头总部公司,云集了近30万高端科技人才。马向明表示:“众多年轻人的聚集在黄埔涌就业,形成广州活力度最高的地区,但目前黄埔涌的水岸空间使用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为此,马向明建议,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有机串联千年历史的黄埔古港、生态优越的万亩果园、“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商圈,串珠成链,把黄埔涌沿岸打造成绿色、休闲、文化、消费的魅力滨水带。 

  马向明表示,可通过改造、增设水上栈道、步道下穿等方式打通因市政路桥、高快速路、水闸等设施造成的断点,形成连续的河岸陆上步道,实现珠江前航道滨水空间和黄埔古村的步行贯通,同时联动阅江路在黄埔涌北岸形成骑行环线、南岸形成滨水径。 

  此外,马向明建议,黄埔涌沿线各类可利用公共空间,如将国际会展中心前区的滨河绿带、街道沿线及水面区域打造成商业休闲空间,可策划限时餐饮休闲文化消费街、水上漂浮餐厅、水岸艺术展等;结合赤沙 TOD 的建设补充商业服务;改造利用现有琶洲生态园,恢复水主题公园;黄埔古港片区可利用古港新建的室内外场所打造特色文化体验目的地等等。 

  马向明表示:“通过上述空间的提质再利用,让黄埔涌形成能够体验滨水特色、又能带动活力消费空间的六大水岸公共场所。” 

  文:记者 马思泳

  图:记者 梁喻

来源:羊城派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