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提案”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网》:广州市政协——探索打造“百姓提案” 开门协商凝聚共识

日期:2024-02-21     

  编者按:近日,人民政协网发表了文章《广州市政协:探索打造“百姓提案” 开门协商凝聚共识》。现转载文章内容,以飨读者。

  为了把商量的“门”打得更开,让参与的人更多些,去年以来,广州市政协探索打造“百姓提案”,把提案工作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袤土壤,从群众的源头活水中汲取智慧力量。2023年6月,“百姓提案”征集平台正式上线,市民群众可通过广州市政协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或微信搜索“百姓提案”小程序,随时随地提交“金点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金点子”被采纳后,由政协委员认领并培育成为正式提案,形成供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百姓提案”体现了人民政协为民履职的四种主色,即“百姓底色”“提案成色”“协商特色”和“政协本色”,目的是要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关注面,让“百姓提案”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延伸到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为此,市政协建立了工作框架统领总体布局。搭建“百姓提案”综合平台,突出征集群众“金点子”导向,拓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建立“百姓提案”数据库,打造“百姓提案”骨干队伍,形成群众署名、群众互动、奖励激励、常态联络和上下联动等机制。

  “百姓提案”不是简单地发动百姓、征集提案,而是要把“百姓提案”的办理过程变成履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通过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群众日益参与到提案的征集、选题、培育、调研、撰写、协商、督办全过程,既培育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选题,又推动切口小、建议实、见效快的小微选题,确保选题是党政所需、群众所盼。 

  例如,王锐祥等1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百姓提案”《关于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与南沙国家新区协同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协委员代表、百姓提案群众代表、专家学者开展实地调研,为渔港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并现场协调圆满解决渔港经济区建设及配套项目有关问题。 

  2023年7月,在广州市黄埔区与增城区交界处的宁埔大道工地上,市政协组织委员、群众和职能部门一同调研,推动打通“断头路”“瓶颈路”。9月,市政协调研组又与群众代表一起来到荔湾老城区,为解决老旧小区二次供水难题找办法……这些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之事被一一化解,成为“百姓提案”落地见效的最佳注脚。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市政协累计征集群众“金点子”486条,形成提案143件,有18件纳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占35%。 

  不仅要让提案“走近”群众,更要让委员“走进”群众。市政协组织委员通过进界别、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社会组织、进行业协会“六进”,面对面听取群众建议,拓宽线下渠道。 

  “委员工作室”正是“六进”的抓手之一。2023年,广州市政协在总结曹志伟委员工作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高质量打造了王河、王骞能、郑子殷、谭国戬、吴非凡等五个示范性委员工作室。在委员工作室,委员们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走近基层群众,解民情、纾民忧,架起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同时,委员工作室更是一个“商量”平台。人民群众关注什么,就商量什么;老百姓难题出现在哪里,就商量到哪里。 

  2023年9月4日,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就在委员工作室与百姓提案提交人许皓然、市场监督管理局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围绕百姓提案《关于整治城中村不规范收取水电费行为的建议》进行沟通与交流,为百姓群众面对面地与政府部门沟通提供了平台,一方面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意图和关键点,另一方面也为政府部门查漏补缺,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没有“遍地开花”的协商,就难有“万众一心”的共识。2023年,广州市政协委员深入基层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履职5976人次,接待群众5550人,收集反映问题3060件,协助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1703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100条、编报80篇。通过协商,去解决问题、听取意见、汲取智慧、求得“最大公约数”,正日益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这不仅彰显出协商的生命力,也折射出协商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文:人民政协报记者 揭春雁

  来源:人民政协网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