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介绍

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

日期:2018-07-02     

  广州市“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是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与广州电视台 (前期是广州有线电视台,现在为广州广播电视台)合办的电视专题节目,具有新闻性、述评性、访谈性的特点。其宗旨是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情民意,致力参政议政,传递政协之声。自2004年开始每年固定摄制播出12至14期新节目,每期节目播出3次。 

  自1995年3月创办以来,截止2017年12月30日,历时22年,共制作播出295期电视专题节目,每期18分钟,为广州市政协的履职工作留下了珍贵的音像历史。 

  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3月20日,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启动,4月1日,首期“老楼房的电梯梦”在广州电视综合频道首播。同时,在广州市政协官网开辟了网络版的“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全方位反映平台的民主协商情况。 

  “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停止制作和播出。 

  一、“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的回顾 

  广州市的“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正式开播于1995月3月,至今己制作295期节目。22年来,在市委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市政协较好地坚持了这种舆论宣传形式。 

  (一)初始阶段 

  “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是在八届广州市政协期间,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协办公厅协商决定开办的。1994年10月,市政协办公厅和市委宣传部召开了广州市政协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决定在市属媒体一报两台(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开辟宣传人民政协的专版、专题节目,以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当时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同志具体布置了这项工作任务。 

  最初,“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是与广州电视台社会生活部合作,融入电视台已有节目“城市话题”节目中,这是一个时事政论性节目,主要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采访、曝光和评论。 

  1996年4月,“城市话题”节目改版,“政协之声”节目与其合作结束。这段时间是每月制作一期节目,播出两次,共制作了12期,播出24次。之后,电视节目转为与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合作,共制作了两期节目。 

  (二)发展阶段 

  1996年10月,中断了的“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经市政协的努力,又与广州电视台社会生活部合作制作,并在“城市话题”专栏播出,为进一步加强节目的政论性,每期节目还特邀政协副主席主持节目,这次合作共摄制节目6期,播出12次。 

  1997年9月,“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结束了游击阶段,走上了正轨,不仅固定了合作部门,与广州电视台科学教育部合办,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栏目,“政协之声”作为一个独立栏目正式推出。期间,每月摄制一期节目,播出2次共摄制了12期,播出24次。 

  1998年8月开始,广州“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加大人力、物力,增加摄制期数和播出次数,每月摄制两期新节目,每期节目播出6次,并在星期日晚上21时至21时15分的黄金时段安排播出精选版,大大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和知名度。这期间,节目不仅在数量上加大制作和播出密度,还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扩大节目的内涵,广泛关注社会生活,注重节目的参政议政功能,尝试把“政协之声”节目办成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又一场所,每期节目讨论一个问题,不仅有政协委员的声音,也有市政府主管副市长的意见,有效地做到了政府和政协之间的沟通,积极探索了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曾被《人民政协报》专门报道过。 

  2000年开始,“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根据政协的实际情况,改为与有线电视台合办,每两个月摄制3期新节目,全年摄制18期:每星期播出2次,每个星期日晚上8时15分至30分、星期一中午12时15分至30分在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每期节目共播6次。节目以政协的主要工作为摄制内容,注重反映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着力宣传政协,让广大观众了解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及呼声。 

  2001年以后,应广大委员的要求,使节目传播更广泛、影响力更大,3月份开始在广州电视台主频道(无线)播出,播出时间为每星期六的上午9:05-9:20,每星期二的下午2:30-2:45,多次播出,使观众有意无意间接受政协的信息,了解政协的工作和有关情况;同时,提高节目质量,每年制作12期新节目,选择市政协具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经过精心组织、拍摄、制作、播出电视节目,得到了观众和政协委员的肯定。 

  2003年开始,“政协之声”专题节目在广州电视台时政节目大专栏“广州政务之窗”中以专栏形式播出,与市电视台科教部合作,每年每月制播一期新节目,每期播出3次,每年播出12期。今年的播出时间是: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二的下午6:00在34频道(无线、主频道)首播,当晚9:00新闻频道(有线)重播,次日晚中午12时正主频道重播。同时,做好节目的存档工作,每期节目播出后都在广州市政协信息网(互联网)和广州市政协政务网(内网)上播出。之后政协之声一直与广州广播电视台科教部(后更名为社教部、经济与法频道)合作,坚持了这种政协履行职能的新探索,开辟了履行职能的新途径。 

  经过二十二年的实践和探索,“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从无到有,从临时到固定,并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成为政协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的特点及主要做法 

  顾名思义,“政协之声”就是政协的声音,紧紧围绕政协工作,宣传政协,传播政协委员的呼声。电视节目从一开始, 就确定其宗旨为四句话: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情民意,致力参政议政,传递政协之声。二十二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并遵循这一宗旨,形成了“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的特色。 

  (一)围绕政协的中心工作选题 

  在“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上,我们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打算;既重视节目的系统性,又重视节目的独立性。一方面,按年度计划组织节目,另一方面,又根据形势和实际灵活调整。 

  每年全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对政协下一年的工作给以安排。根据报告,各专委会、办公厅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我们也根据市政协的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宣传工作计划。“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根据这些内容,安排全年度的摄制计划,争取全面反映政协工作,绝不漏掉政协的重大事件和有份量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就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呼吁和反映,探索了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如2004年我们摄制了反映常委会议议题的“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电视专题片,又摄制了“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建言献策,共商‘十一五’发展大计”、“保护传统工艺,打造‘羊城百工坊’”的电视专题片,受到了观众和政协委员的普遍好评。 “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 这期电视专题节目,广州电视台节目评议委员会把它评为“本周广州台其他参评节目一周详评”第一名,广州政务之窗栏目第一名,节目评议委员会的具体评语为:“反映政协委员调研组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视察,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很好”。 

  (二)围绕主题紧凑有思序组织节目 

  “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选定题目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选题时,我们会根据各专委会调研、视察、形成建议稿的工作进度,结合其实效性,尽量与其同步工作,用电视画面和声响技术,与其他媒体一起反映政协的工作和活动,在新闻舆论上形成声势,便于所提意见和建议的采纳、问题的解决。 

  首先,要草拟每个节目的制作方案。在方案中,阐明节目宗旨,确定节目内容,明确节目形式,定好采访人物,列出采访提纲,讲清注意事项。然后,把方案呈上级领导,得到同意拍摄的批示后,马上给要采访的领导或委员单位发函,把方案送给被采访的领导或委员,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组织好拍摄工作。约定采访时间和地点,组织人员采访;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或办公室完成采访。采访安排紧凑、有序。若与专委会视察同步制作节目,就在视察现场采访。 

  第三,草拟节目解说词。根据方案和采访情况,写出解说词,送领导审阅,批准后,进入制作阶段。 

  第四,电视制作,剪辑、配音、上字幕,制作出播出带。 

  最后,审片、修改、播出。 

  (三)按新闻规律抓节目质量 

  “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主要分三类,新闻类、述评类、纪实类,根据题材选择体裁。如,2004年我们摄制的“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题议政会”,就是新闻类,主要记述了十届三次会议专题议政会的实况;“团结和谐,继往开来—十届三次会议综述”就是述评类;“开发旅游资源,打造魅力广州”就是纪实类,有的拍的是调研,有的拍的是会议。 

  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提意见和建议,做的是立论工作,节目内容是反映政协工作和委员意见,体裁应为内容服务。为了区别于电视台主办的专门述评节目,自出经费的“政协之声”不严格强调节目的述评性,而是以反映政协工作和委员呼声为重点,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政协,知道政协是干什么的,政协委员是做什么的,政协给政府提了些什么意见建议,政府的态度怎么样,有些问题我们年年抓,年年提,直到问题的解决。如,2003年我们制作了“发展生态公益林,造福广州市民”、“话说'生态公益林'”的节目,2004年我们制作了“依法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电视片,追踪广州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连贯地反映了政协的工作。 

  为了把节目办得更好,提高收视率,更大地发挥政协的影响,我们狠抓节目的质量,把好质量关。认真对待节目的每一拍摄环节,严格选题,细心拍摄,精心制作,严格审片,多方面征求大家的意见,多听专业人士和领导、观众、政协委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改进。 

  (四)争取多方参与,努力办好节目 

  办好“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不能只有委员唱“独角戏”,还要形成政府部门、政协、人民群众的“大合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使节目保证质量,贴近群众,吸引观众,让人觉得有看头。 

  在“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中,我们积极反映政协委员的调研、视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围绕委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采访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副市长、部委办领导,让他们谈看法,讲情况,说打算,使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有回声,起作用。在节目中,我们还就所调研的问题,采访有关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争取群众对政协工作和“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的支持,对群众的采访不提前通知,不提前安排,记者随意抽问市民,为的是让群众没压力,讲真话,提高节目的可视性。 

  对于节目制作人员,我们也引进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优秀节目,奖励优秀制作人员,调动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节目的整体水平。 

  三、树精品意识,创“政协之声”品牌 

  总结过去,我们认为,办好“政协之声”电视专题节目,离不开政协领导的重视,离不开各专委会和政协委员的支持,离不开节目组织者的积极主动,离不开政协和电视台的友好合作。我们把“政协之声”不单单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来看,而是把它当作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舞台,政协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阵地。通过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 

  四、做好“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更有信心办好“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其中包括了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报纸专栏、网络、新媒体“广州政协有事好商量”微信公众号。新的时代,网络技术挑战电视艺术,政协履行职能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如何使“有事好商量”更好地反映政协,吸引观众,只有树立“精品”意识,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抓住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做活、做精“有事好商量”,使“有事好商量”电视专题节目成为广州电视的名牌专栏,继续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 

  五、做好市政协履职工作和市政协主要领导的公务动态电视新闻报道工作 

  从2018年开始,本视频栏目开始转载广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广视新闻”对广州市政协的电视新闻报道,旨在反映市政协工作,留存视频资料,为广大关注市政协的朋友提供可视的资讯服务。 

  (2018年1月3日 穗协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