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开枝《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汪新
全国政协陈开枝委员的新著《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出于多年从事党史、近现代史编研工作的职业习惯,我自然难于抑制自己对这部新著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中,上世纪临末的1992年毫无疑问地占有极为亮丽夺目的一页。这一年,两件大事举世瞩目:一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一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隆重召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擂响再创改革开放新辉煌的隆隆战鼓。两件大事,交相辉映;两代领导核心,心心相通。回望当年: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统一全党思想确立新的改革目标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党的十四大则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前开拓的逻辑必然。而陈开枝同志的新著《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就是以其当年历史亲历和目击者的独特视角,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人们真实再现了前一重大历史事件。 展读全书,不难发现本书具有的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叙述平实生动,寓中国需要和必须发展的历史逻辑于妮娓叙述之中。 坦率地说,本书的行文远不像有些描写这段历史的纪实文学文章那样书写华丽和刻意追求文采。然而本书作者于平实的行文之中,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地反映历史的前因后果以及其中的历史逻辑。比如本书告诉人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吸纳了巨额国际游资,急于寻找投资出路,毗邻香港的广东自然是其首选之地,广东也向中央提出了引进港资的要求,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要求只能是不了了之,广东甚至中国就这样错失了一次发展良机。尔后,由于“左”的错误愈益发展,史称“富庶之地”的岭南农村,竟然连温饱都不能做到,深圳、珠海人口大量外流港澳。直到改革开放,深圳、珠海及至整个珠三角发展起来,外流的人都有纷纷回迁定居。这一巨大的历史反差充分证明,空谈“政治”误国误民,而最大最实在的政治就是立足国情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的就是国家发展,发展就是硬道理。可以说,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南方之行途中的时刻萦怀在心的,仍是中国的发展及中国如何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而本书的作者在其所著中既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南方的远因,也娓娓道出了视察过程中一系列生动感人的细节。例如邓小平同志在深圳植物园种树时,通过小平同志那句己成历史绝唱的“让全国人民都种一棵发财树,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的真诚祝福,人民了解的不仅是生动的历史细节,还有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以及他对祖国和民族不断发展的关注和企盼。 二是叙述视角广阔,真实地揭示了1992年两件历史性事件交相辉映的逻辑关系。 小平同志南方之行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是1992年发生在中国而又为全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事件。两件大事的共同特征是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那么,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这在过去诸多的描写文字中基本上是付之阙如。而陈开枝同志因为多年从事领导工作的“优势”当然不同于一般的“纯粹”的文字作者。比如在交待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历史时空时,曾举出这样一系列历史事实:早在1990年4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接班”不久,妥善处理毕一系列涉及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急务不久,就正式作出了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1991年,自10至12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就先后主持召开了10个座谈会,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状,怎样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应该走“市场取向”的意见。1992年元旦,全国政协举行新春茶话会,藉这一机会,江泽民同志在致词中郑重宣布:“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治理整顿任务己基本完成,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在改革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这之后,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重大历史事件便开始演绎于历史大舞台。而南方谈话的精神传回北京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迅即于1992年2月上旬决定:十四大报告起草的指导思想“通篇要体现邓小平同志年初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精神”。到2月2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回京后仅仅一个星期,中共中央就把小平同志在南方发表的谈话整理成中央1992年第二号文件下发全党。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更在中央党校的庄严讲坛,向众多的党内高层领导和理论专家,就如何更深刻地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把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好,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并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再往后,到1992年的金秋时节,党的十四大于北京隆重召开,全党上下在一系列事关改革开放成败利钝的重大问题上达到高度的思想统一。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开始大笔描绘出新旧世纪之交的极为绚丽多彩的一笔。 《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通过在书中依次交待出的以上历史事实,就十分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是一个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推进改革开放的领导集体。这一代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意图充分领会,积极筹划落实,具有极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坚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谋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复兴,这正是他们与邓小平同志的心心相通之处,这也就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之行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两件历史事件先后次第发生,并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新一轮发展助推器的内在历史逻辑。 今天,上述两大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12年,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卸掉了中央军委主席的领导职务,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至此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向新一届领导集体“交接”的全部程序。当此之际,我们阅读开枝同志的新著《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我想我们不仅收获的是对当年这段历史的深刻体会和理解,我们获得的还有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创21世纪改革开放新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