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广州政协大讲堂”第三讲开讲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讲当前经济热点

“广州政协大讲堂”第三讲开讲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讲当前经济热点

日期:2011-09-28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了题为“十二五规划”和中国经济运行——兼论当前
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演讲
 
 
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左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右三),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左二)、李勤德、孙峰(左一),秘书长李维杰(右一)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报告会
 
 
会议现场
 
    9月28日,广州政协大讲堂第三讲开讲,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了题为“十二五规划”和中国经济运行——兼论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演讲。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出席并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李勤德、孙峰,秘书长李维杰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委员,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县级市党委联系政协工作、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各区、县级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市属事业单位、市各人民团体、在穗部分金融和证券机构、市属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电信企业、IT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大学和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佛山市政协及有关单位领导出席。
    据介绍,厉以宁教授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元和在致辞中说,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深远,世界经济仍处在缓慢、艰难的复苏之中。当前,国际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恶化扩散,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加大。整个“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来说既有严重的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我们要读懂 “危机”的真正含义就是有危有机,要看到“危中有机”。那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经济理论,掌握经济运行规律。
    林元和表示,希望广大政协委员能以这期大讲堂为契机,加强学习,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精心选择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课题,积极协商议政、建言谋策,为推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厉以宁从结构调整、通货膨胀、就业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剖析了当前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并预测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今年物价会稳中有降,预计通胀率全年保持在5%上下。
   “机遇就在中国,有无穷无尽投资机会在那里,可以保证中国经济持久稳定的增长。城镇化正在进行,这是给未来中国提供最大投资机会的地方。”厉以宁认为,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发展优势。
    但是,钱从哪里来呢?“土地财政走到尽头,没有那么多地可卖了。最好的办法,把民间资本动员起来,参与城市化建设”。要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厉以宁认为,投资的主体应该是市场引导,而不是行政单位主管,这会降低民间的积极性。
    演讲的最后,厉以宁总结说用“中国道路”概括中国的发展方式会更好,“用中国模式不如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可能带一种固定化,但是用中国道路,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教训,这样让世界了解可能更容易”。
    通货膨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需求拉动型、国际输入型、成本推进型。“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什么性质呢?2008年以后,三种都有,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性的。”
    厉以宁详细分析了中国目前遇到的通货膨胀问题,他说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不同,各种生产成本的上升成为这一次通胀发生新的推动因素。
   “成本推进是第一次遇到,”厉以宁说,首先是用工成本上升。“新生代农民工三分之二有高中学历,不像以前的农民工很多就是小学毕业,甚至文盲。”厉以宁说,还有一个现象,新生代农民工会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包括心理成本,比如夫妻长期分居,或者子女独自留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北京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进入一个保姆缺乏的时代。
    “其次是房地产价格上升”,它是需求拉动了通货膨胀的结果,也是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原因,因为房地产价格上升,租金也就上升,生活费也上升了。“还有融资成本的上升”,厉以宁说,为了应付通胀,采取紧缩政策,民间借贷成本提高了3到5个百分点。
    但是,厉以宁认为“人口红利时代结束”的说法为时过早,“对中国而言,低素质的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但技工时代刚刚开始”。
    在未来,我国应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问题呢?厉以宁以猪肉涨价为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鼓励养猪,但是它没有这么快啊。你刚一说政府鼓励养猪了,猪肉就上市了?不会的。怀孕要好几个月吧,小猪养成肉猪要好几个月吧,大半年时间过去,你猪肉一下就能起来?”要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必须要逐步建立规范、健全的国家储备制度和商业储备系统,另外要打击人为的炒买炒卖现象。
    对于今年国内的物价形势,他认为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国家的相关政策会逐步发挥效力,到年底前,物价应该是稳中有降,全年通胀率应该维持在5%左右。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厉以宁认为,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的变化率,它的周期是不一样的,“经济滑坡在前,就业滑坡在后,经济回升在前,就业回升在后。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有名的奥肯定律。”
    “专靠经济增长率,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靠什么呢?靠民营企业。新增劳动力,70%是民营企业提供的”。厉以宁认为,工业的发展,这是国富,要老百姓富,一定要“民”富,这才是真的富。
    那么怎样帮助民营经济发展?“减税啊。只要减税,我国1000万中小企业,3000万个体户,每个中小企业增加几个人,就是好几千万人,每个个体老板找一两个亲戚帮忙,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就业增加了,生意好了,国家的税收又回来了。减税是今天的效应,明后天税收就增加了。
    今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厉以宁以历史事实和教训提醒我们,“GDP的总量重要,但是GDP的结构更重要。”回顾历史,厉以宁说,“1840年,中国的GDP总量比英国大了很多,但是中国当时的GDP结构主要是农产品、手工艺品,而英国主要是钢铁产业,机器设备的制造。”除了GDP的结构重要以外,人力资源结构也非常重要,“中国人口总量在鸦片战争时比英国高很多,但是人力资本结构远远不如英国,英国产业革命后,小学普及了,中学大量建立了,兴办了很多的大学,培养出大量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金融家。而当时中国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读书人有几个懂科学技术,懂经济管理?就说当前和日本比,我们的人口资本结构也不如日本,日本大学生在人口中的比重比中国大,日本熟练技工在人口中的比重比中国大得多”。因此,厉以宁强调说,“十二五期间,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结构调整”。
    自主创新也是未来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厉以宁认为,国有企业有着资金量大、资源广泛的优势,而民营企业更加灵活,因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要联合起来,最重要的是,“创新就要敢于失败,要承担失败”。
    “农村的人带着老婆孩子,去城里打工,出去一走,把房子锁上,变老鼠窝了。他没有钱啊,进城以后,房子越来越贵,租也租不到,就钻地下室。北京一个房子的地下室,也没多大,住了16户人家,用纸箱隔成16间,所以北京有个词啊,叫鼠族,变老鼠了。这就是‘两个老鼠’的故事”。厉以宁以“两个老鼠”的故事开始了对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分析。
    厉以宁说,“城里居民土地是国有的,但祖传的房子有房产证,可以转让,可以抵押,而农民的意见却很大,祖传的房子没有房产证,不能转让,不能抵押,连出租都困难。”
    房产产权上体现的不公平只是城乡差距成因中的一部分。厉以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三个“资本”上存在差距,首先是物质资本差距,农村居民因为没有产权而不能将祖传房屋进行抵押即是一例;其次是人力资本差距,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还有社会资本差距,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网络较小,不能对他们的工作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厉以宁认为,由于这三种资本上的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平等,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导致了就业不平等,从而造成收入不平等,进而形成生活的不平等,最后体现在下一代不平等,并由此开始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全面不平等的后果是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定化和职业的世袭化,工资、福利、提升机会和人力资本提升较好的“好职业”被城里人大量占据,农村人只能进入这四方面较差的“坏职业”中谋求工作。
    “对策何在?”厉以宁说,“首先,必须要让农民拥有产权。房子、宅基地可以抵押,这样他就可以有第一桶金了;其次,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均等,一定要分配教育资源;然后,让农民增加社会资源,这是靠自己闯出来的,鼓励他们去闯,让他们到市场拼搏,告诉他们重信用,慢慢他们就起来了。(李志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