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微博议政要敢言 公心是关键

微博议政要敢言 公心是关键

日期:2011-11-25     

    11月25日,广州市政协举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第二期培训班,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等还做客人民网,以“微博议政 年末盘点”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研讨。
    研讨会还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张嘉极,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古玩行业商会会长向永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研究员雷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人民网副总编辑刘红,知名网友厦门浪等。
    林元和说,“微博议政”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参政议政,以更低的门槛和更广阔的影响面,让网络上的民主政治变为现实,也让“网络政协”与民众无缝链接。政协可以通过微博研究、探讨、交流问题,积极与公众互动,更多地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进行调查研究,更详细地听取社会各界和各阶层的意见,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6月27日,广州市政协联合人民网开通政协委员微博平台。目前,市政协已经有108名委员开通了微博,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晒提案、征集提案线索、收集社情民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林元和说,此次举办第二次微博培训班,就是希望广大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尽快掌握微博这一新型传播工具,提高网上参政议政的能力。

    现场速写
    学“织围脖”从开机开始
 
 
培训现场

 昨天早晨8时30分,市政协一楼常委会议厅内的桌上已摆满了电脑。委员们端坐位上,等着开讲。培训人员特意制作了PPT演示,一步步教委员开机、上网、注册、发微博。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政协委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很快就注册了账号,但有的政协委员在20分钟的演讲后,还没注册好账号。
    “我注意到现场有些政协委员连开机都不会,恕我直言,开机都不会,他们怎样参政议政?”有媒体记者在“圆桌访谈”环节抛出问题。
    林元和说,此次培训是专门为那些对微博不是特别了解的委员开办的。政协会帮助他们直到学会为止。
    林元和说,政协委员有责任义务在网上宣扬一些主旋律的、科学的、向上的声音,对于谣言要给予辟谣,澄清事实。他说:“今后政协委员能不能上网,会不会上网,也是考核政协委员能力的重要参照。”
    林元和还说,他有时候也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放到网上接受网友们的评论。“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的,我就不纳入讲话或讨论。”
 
 
    观点碰撞
    微博要有一定规矩和尺度
 
 
讨论会现场

    有人认为微博都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与现实脱节。对此,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认为,微博并不存在虚拟或者真实的问题。“一个人发微博就是一个真实的行动。”她认为,微博虽然从虚拟开始,但最后应落实到行动结束。在微博讨论中,需要多问几个问题:“真的吗?”“这是全部的吗?”“这是我们能做的吗?”“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吗?”“我们又该怎么做?”
    何艳玲认为,中国人普遍患有“表达饥渴症”,因为以前“有话筒的人”是少数。现在有了微博,等于大家都有了一个话筒。 她建议,政府以后出台什么文件,可以先将其放到微博上,充分听取民意,然后作出修改,以免政策出台后被民众批评。     
    有网友提问:“民众希望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但又怕有些部门事后追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
    政协委员向永强说,他发过一些尖锐的微博,但至今未被追究过。他说,微博议政平台就像一个交通工具或者桥梁。使用交通工具的人要尊重它、维护它。“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要调查以后再发言,而不能道听途说。”
    林元和接过话头说:“发微博也要依法,现实生活中违法要追究,在网络上也一样。”不过他也鼓励政协委员,在微博上不要怕讲。他举自己的例子说:“我刚到政协时,提出‘先租房再买房’的观点,网上几乎没有人支持我,攻击我的话什么都有。但不要紧,关键是你自己觉得对不对,是不是出于公心。”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张嘉极认为,微博作为新生事物,肯定是双刃剑,需要规范。他强调 :“对舆论宜宽不宜紧,不过也不是无界限的,微博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有规矩和尺度。”
    何艳玲教授“不喜欢双刃剑的说法”。她说,微博本质上只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她认为,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是趋向更良好治理的工具,假如有人说它是“双刃剑”,有不好的一面,要把它取消,这就是不好了。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