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以改革无止境为题报道市政协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央视《焦点访谈》以改革无止境为题报道市政协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日期:2014-01-03
2014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回眸2013”系列报道,在播出第一天的首条就以《改革无止境》为题,回顾了广州市政协以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大幅缩短广州投资项目建设审批时间的建议案》推动我市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的情况和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建议案的成果(时长8分16秒)。(新闻宣传处)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回眸2013”系列报道第一条《改革无止境》视频的网络链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回眸2013”系列报道第一条《改革无止境》文字版:
《焦点访谈》改革无止境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13年过去了,相信每个人对这一年都有许多深刻的回忆,从今天起,焦点访谈播出“回眸2013”系列报道。要说过去一年里最引人关注的中国话题,还得说是“深化改革”。改革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初,广州政协推出了一幅“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它显示在当时的广州,开工一个建设项目最少要盖108个章,最快要等799个工作日。群众对此不满意;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此,这一年来国家共修改法律19部、行政法规42部、取消和下放221项行政审批。这项被称为政府自我革命的改革有多难,成效又如何,不妨再去广州看看。
2013年12月16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补充规定》发布,改革的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来办事的人或许只会感到流程更加宽松、便捷,而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新规定带来的是新挑战。当然,过去的一年,对他们来说,挑战已是司空见惯了。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广州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评价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感受最强烈的一年”。岁末年初,当记者再次来到广州市采访时,参与了这场改革的人们感触很多。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表示,感觉到这场改革来真格的;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周鹤龙表示,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参与这项改革的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呢?原因就是一个字——“难”。
2013年初,当曹志伟在广州市的两会上首次将“万里长征图”徐徐展开的时候,广州刚刚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很多政府部门看来,经历了5轮改革的审批项目已经压减到最少,已经是“减无可减”了。
“减无可减”的审批项目如何在办理时间上压减?政协提出的建议是“流程再造”。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难点——部门利益。“流程再造”,只能是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和权限,这就势必触碰到部门利益。改革面临空前的难度,在政府相关部门里炸开了锅。
围绕着政协抛出的这张“万里长征图”,广州市相关部门被折腾得翻天覆地。在各部门内部打转转,没有什么压缩的空间,打开部门权力的壁垒,立刻引来无休止的争吵。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讨论和争吵,终于吵出了一个真正的“流程再造”。2013年5月1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出台。审批时间从799天直接压缩到了37天。
某企业负责人洪灿哲还记得他第一次从新闻中听到这个数字时的感受:“第一感觉我说是不可能,不是简单飞跃,这是要多大政府改革的魄力。”
《试行方案》的出台使这场改革迈过了第一道坎。但更大的挑战接踵而来。建设企业蜂拥前来咨询,新的方案亟待现实的检验。
政务中心以救火般的速度把政务大厦的六楼清理一空,再按照并联方案重新搭建审批平台。各个部门同步运转,职能交叉,每个部门都有代管其它部门的审批事项。大到职能部门之间的磨合,小到各流程间的桌子怎么摆放……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
职能部门决策的压力增大了,对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一大截。手握实权的处长们被派往政务大厅现场办公。
经过7个半月的实践和总结,2013年12月16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补充规定》出台,意味着这场改革迈过了第二道坎。
《补充规定》回应了一些小企业对审批提速后不适应的情况,提出传统审批流程和高速审批流程并行的方案,但要求传统审批流程的单项审批速度向高速流程看齐;对一些部门人为设置门槛,将“用地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等前期工作作为审批受理“前置条件”的行为进行了纠正;对审批收费进行规范,等等。
按照补充规定重新界定的内容,新一轮的磨合和碰撞又开始了。而就在《补充规定》出台仅仅10天后,据政务中心不远的市政协会议室里,由政协副主席牵头的下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开始了。
行政审批制度,既影响着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更影响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它直接反映了谁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减少了束缚,市场主体会更轻快、更轻松;简便了程序,政府形象会更清新、更清廉;但这事不会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要让它不反复、坚持住,各级政府还得倾尽全力、持之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