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贡儿珍副主席率市、区政协文史委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学习考察

贡儿珍副主席率市、区政协文史委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学习考察

日期:2015-09-18     

  根据今年5月份市、区政协文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组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史专题学习考察的意见,9月14日至18日,由市政协贡儿珍副主席带队到北京、河北保定等地开展学习考察,学文委杜和平主任、办公厅巡视员范松青、学文委办公室负责同志、部分区政协分管文史工作的副主席、文史委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的内容:一是参观中国政协文史馆,包括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展、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成果展、文史资料成果展、“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影像档案展等。二是参观系列抗战遗址及纪念馆,包括“七·七卢沟桥事变”遗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三是拜访北京通州区政协,就北京副中心区建设规划进行座谈交流。

 

  一、学习考察活动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

 

  这次学习考察,紧紧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参观了系列抗战展览和遗址。各处抗战遗址还原了不同历史事件的现场,给人予真实可触的感观认知,而各项展览各有侧重,让人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苦难历程和辉煌胜利。

 

 

中国政协文史馆副馆长许水涛为贡儿珍副主席一行作讲解。

 

  (一)富有政协特色的中国政协文史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览。中国政协文史馆与中国文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伟大的胜利——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影像档案展,有图片300多幅、档案50多件及若干抗战实物和视频,不少档案原件和历史图片是第一次公开展示。展览分为:“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浴血奋战 气壮山河”、“中流砥柱 全民抗战”、“侵华暴行 惨绝人寰”、“并肩战斗 反战同盟”、“日本投降 欢呼胜利”六个部分。展览呈现四个特色:一是统战特色。展览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红线,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波澜画卷,凸显了中国积极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的重大作用。二是影像特色。展览从台湾有关机构征集和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选出大量高清晰图片,视角独特、鲜活生动,意在唤起观众的抗战记忆,表达厚重的历史主题,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是档案特色。展览披露出的一些珍贵档案原稿,如《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发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通知》以及大量受降档案,许多是第一次公开展示。四是国际视野。展览中有大量报道中国抗战的英、美等国报刊,二战后期美国国防部剪辑制作的《中国坚持抗战》珍贵视频,以及若干件抗战实物。展示了中国文史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策划的《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中文版、《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档案选编》等系列图书和被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百种抗战经典图书”的14种图书,将中国抗战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加以重点展现。

 

 

参观《伟大的胜利——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影像档案展》

 

  (二)具有综合性、影响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作用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不远处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遗址,更增添了纪念馆的历史厚重感和震撼力。这次参观,适逢该馆举办《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展览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追忆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展出了1170副图片、2834件文物,其中1500余件展品是最近10年新征集并首次公开展示。展览的最大特点是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全景式展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支援和协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情景,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东方主战场的作用。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三)记载了许多脍炙人口抗战英雄事迹与人物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及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是由开国上将吕正操在99岁高龄时为该馆亲笔提写的馆名,纪念馆分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日军侵华在白洋淀的暴行、惩处汉奸为民除害、雁翎队与水上游击战、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雁翎精神等十多个主题展厅,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图片、图表、文献资料、实物、雕塑等,运用声光电、三维动画立体成像、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艺术展现手法,生动再现了昔日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白洋淀雁翎队如何神出鬼没、英勇顽强、机动灵活的战斗场面和抗日斗争的光辉历程。

 

 

吕正操及夫人刘沙在冀中

 

  位于保定清苑县冉庄村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展厅1800多平方米,革命文物500多件,有大量的图片、图表、雕塑、绘画等展品,运用互动模拟射击、幻影成像、三维图像、光电感应等高新技术的陈列展览手法,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以冀中平原地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在抗日斗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为主线,以冉庄地道战遗址为重点,展现了冀中地道战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这里蕴藏着不少全民抗战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人物。

 

  二、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建设规划初探

 

  此行,我们结合北京副中心区的建设规划,实地考察了通州区,该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张振泉、秘书长杜德耕、文史委主任赵振华、潞城镇党委副书记孙雪松接待了我们,并结合建设规划沙盘详细介绍了区域建设规划和通州发展前景。

 

 

参观北京副中心通州区建设规划沙盘模型

 

  近十年来,北京市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截至2014年底,城市常住人口达2151.6万人,城市“摊大饼”式的蔓延,造成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桎梏。早在2004年北京市在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有计划地在通州预留了大量行政办公用地,拟把将行政中心东移通州,带动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的聚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的位置。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作为北京的副中心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该区域按照“一核五区”规划布局,以“新城核心区”为龙头,其余五区多点求进。而作为发展龙头的核心区,创造性地实施“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模式。在地铁六号线二期、北环环隧、东关大道等地下交通动脉在核心区交汇,构建了工程最复杂、也是建成后使用最便捷的地下交通枢纽。下一步,通州将在经济提质、建设提速、管理提效、环境提升等方面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贡儿珍副主席与北京通州区政协副主席张振泉(右三)互赠最新出版的文史资料

 

  三、几点启示

 

  (一)专题性、系列性文史资料征编是政协文史工作的发展方向。

 

  这次市、区政协文史委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史专项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一路走来,我们既看到了综合性、系统性的史料展览,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让我们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专题性、特色性强的史料陈列,如“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影像档案展、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里十几个专题的展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以“抗战奇观、地下长城”为主题的展览,这些展览都非常翔实、生动,真人真事、实景实物,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与历史触碰和对话的现场感。今后我们的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应该向专题性、系列化方向拓展。学文委前几年出版的《浩气长存——广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辑》、《知青和“五七”干校史料专辑》与市社科联合作征编的《广州市社会科学团体30年纪实》等,专题性突出,但未能形成专题系列。我们要继续拓展、深挖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题史料,制定专题史料系列化征编工作计划,如围绕“讲好广州的故事”,开征“红线女的故事”、“亚运会的故事”、“老地名的故事”等,利用政协平台优势,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开拓文史工作新渠道。

 

  (二)大联合、大协作是激活市、区政协文史工作联动的抓手。

 

  这次组织市、区政协文史委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学习考察,给市、区政协文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同行间话题相通、观点相近、观念相投。为了共同的事业,今后,政协文史资料在征编大型的、综合性、专题性、系列性题材上,必须搞大联合、大协作,才能成就大成果。如2013-2015年我会配合全国政协征编的《14个沿海城市开放30年纪实——广州卷》以及配合广东省政协征编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就是大联合、大协作的成功案例。这次我们参观各类展览,有不少展品是源自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民间百姓的捐赠和赞助,真正体现了历史是人民写的。我们与区政协有着不可割裂的地缘关系,共同的历史文化与风土民情,在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中,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多角度挖掘,市、区文史资料集结可以汇编成专题,分类可以深化为系列。作为市政协,可以为区提供一个更高的平台,以及横向联合的资源优势;而区政协,可以为市及区与区之间提供更为纵深细致的渠道,挖掘民间百姓的史料资源,联动合作开创文史工作新局面。

 

  (三)深挖掘、多层面发挥政协文史资料的社会功能。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是政协文史资料的的社会功能,也是广大文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统战性和“三亲”性,是政协文史资料最鲜明的特色。迄今为止,我们独立编印的史料汇编或专辑79辑、约2千万字,翔实纪录了时代风貌、留真了时代人物,为历史纪念和历史研究,为探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提供了参考和经验借鉴,很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的社会作用。同时,文史资料往往以讲故事的形式记载历史,也为文艺和文学创作提供了真实、生动的素材。这次专题学习考察,我们了解到《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故事和人物原型,都是源于河北保定地区。广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我们通过挖掘史料素材,利用多媒体和高科技的表现手法,提升史料的表现形式。通过与文化、教育的结合,让文史资料走进学堂、走向社会,甚至走向市场,扩大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力,为弘扬广州“四地”文化、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增添光彩,为“团结、育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重规划,建机制留住城市历史文化的根基和风貌。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总目标、总方针,是对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旧城保护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既要与城市规划总目标相符合,也要有一套独立的保护与改造规划方案,要建立保护与活化的长效机制。在与通州区政协的座谈中,我们听到当地政府在规划总目标的指导下,各项工作以倒计时推进,征地与拆迁工作方面力度非常大,效率非常高,我们的话题虽然没有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但其规划的大手笔对我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有借鉴作用。任何一座城市都带有某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烙印,融合多个历史阶段的修正与改造的痕迹,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根基与风貌,让她成为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标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过去千城一面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广州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近年来,我市越来越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显著,我们还需要注重规划,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长效机制,留住城市的魂,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图、文:学文委办公室郑雪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