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在市政协重点提案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重点提案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7-06-15     

20176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政协重点提案培育工作会议,这个会议事先已向刘主席报告,本来是请刘主席出席并讲话,但他临时到香港参加公务活动,委托我代表他对重点提案培育工作提出要求。

 

     提案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提案工作对于政协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局性工作。《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定位和作用讲得非常清楚、透彻。提前培育重点提案是十二届市政协在提案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抓住党政关注、社会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和专委会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聪明才智,经过充分的培育和对口的协商,打造了“打造迎春花市文化名片”“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人在证途”“关于振兴粤剧的建议”等高水平的重点提案。因此,十二届市政协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成效、很有影响的,在全国政协系统的提案工作中树立了形象,也奠定了一定的地位。

 

  今年3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一个会议时强调:扶贫工作“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地方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省党代会后,任学锋书记在广州市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会议上提出,要以“绣花功夫”进一步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广州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刘悦伦主席在69日的市政协主席会议上,也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任书记关于“绣花功夫”的要求,提出把“绣花功夫”新理念贯彻落实到提案工作之中。因此,我们认为,以“绣花功夫”做好提案工作,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对于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提升提案工作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就如何落实好以 “绣花功夫”做好提案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落实“绣花功夫”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对提案工作的必然要求。

 

  近日,全国政协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提案工作呈现了七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原来比较注重数量,鼓励委员多提提案,现在注重质量,提出不搞“凡提必立”,严把审查立案关。二是从随意性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以前委员提出提案比较随意,很多“即兴式”的提案,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和要求;现在明确要求委员要有责任意识,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写提案,有了规范化的要求,包括格式等。三是从文来文往向协商办理转变。以前的做法是,收到的提案经过审查立案后交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又发给相关的承办部门,沟通主要依靠文来文往。现在办理工作向与提案者协商转变,文来文往有的还是必要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充分的协商。今天早上,我跟一先常委督办了市民进提出的“建立教育大数据重点提案”。这既是一次督办会,也是一次充分的沟通会,也是一次调研会,通过双方的沟通和协商,使大家意见更一致,观点更统一。四是从等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往提案提交后,收到的只是一份答复,能办或不能办、委员满意或不满意,都要等到办理答复以后。而现在注重的是过程,协商在办理之前、在办理之中。抓住了过程就抓住了落实。不注重过程的办理,提案办理质量肯定不高。五是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原来是一份答复件告知委员结果,能否落实往往没有下文,现在要求提案办理要转化成为实际效果,是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六是从封闭运作向公开透明转变。以前,提案办理过程相对封闭,现在是公开透明的,提案的提交、立案、办理、反馈的整个过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公开透明化,甚至向社会公开。七是从集中提案向常态化提案转变。以前的提案主要集中在全会期间提交,现在平时也可以提交提案,提交提案贯穿于全年。

 

  可以说,这七个方面的转变很好地总结了全国在提案办理工作的态势。总的来讲,这七个转变蕴含了提出提案的水平和办理提案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广大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对提案办理者的一种所盼。我们不光是为了提出提案,或提案提出后石沉大海,或是承办部门应付了事,而是希望提案提出后能够发挥作用。同时,这七个转变也体现了民心所向,这就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在政协平台上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所以说是代表了民心所向。

 

  提案工作处在目前这种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只能把提案工作做得更好,更精益求精,更富成效。而要做到这样,就必然要以“绣花功夫”新理念把提案工作做好,以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功夫,使每个环节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落实“绣花功夫”新理念,要体现在提案工作提、立、办、督的全过程。

 

  提案工作简单概括来讲就是提出、立案、办理、督办四个环节,而我们的“绣花功夫”不是仅仅在一个方面,而是要贯穿到整个过程。按照提、立、办、督各个环节的思考,我觉得“绣花功夫”应该要把它转化对接为几个价值取向。

 

  在第一个提案提出的环节,按“绣花功夫”的标准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精致,“精”字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在重点提案培育上体现一个“精”字。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目的,也就是要精心培育我们的重点提案。

 

  第二个“立”的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一个“准”字,要体现“绣花功夫”就在一个“准”字上。立案准不准非常重要,好像今天督办的市民进关于“教育大数据建设”的重点提案,虽然是一个提案,但是提出后的办理工作,要付出相当大的行政开支和成本。如果是我们看不准这个提案,没有立案,可能会让我市的教育大数据在现有的趋势下,丧失我们广州市教育的优势。如果我们立得准,办理这个提案相应的配套、相应的行政资源就要倾斜、就要跟得上。所以,立案不是一个简单的批准,而是后面办理过程中相应的行政资源的配置问题。立得准,办理配得上,就有效;立得不准,就会导致行政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提出一个提案,也是委员们和在座的各位、各个界别和单位,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如果我们立得不准,说不定就损害的我们的委员和各个单位的积极性,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讲,“绣花功夫”用在立案上,那就是要精准立案。立案工作仅凭提案委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提案来自于四面八方,对知识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专家的团队,聘请国内相当高水平的人,来帮我们鉴别大家的提案,确定提案是应该立,还是不应该立。所以,这是“准”字在立案环节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在第三个办理的环节上,我认为“绣花功夫”要用在“实”字上,实实在在出实招。办理的环节是是不在应付了事?实际上是存在的。有少数部门对于提案办理在认识上不到位,有的同志认为本单位平时行政事务非常多,忙都忙不过来,政协委员还提提案,这不是找麻烦吗?还有的人觉得,提案是给部门工作上找碴子。所以,少数部门因认识不到位,导致在具体的承办的环节就会出现应付了事,形式上风风光光、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如果委员表示不满意,就会下很大的功夫,搞的你觉得不好意思不满意。所以,在这个办理环节能做到出实招,把工作落到实实在在的措施上,这就是“绣花功夫”。

 

  第四个是督办的环节,我觉得“绣花功夫”要落实在“好”字上。提案交办之后办理的情况怎么样,这是提案的目标,也是提案的意义,就是要出实效。实际的效果要好,这个提案才是真正的好提案。所以,我们在督办上、回访上、在回头看上,要侧重于看它的效果能不能落地,效果能不能呈现出来,这才是提案办理的最终意义。所以,在提、立、办、督上,如果是贯彻“绣花功夫”新理念,就是要落脚在精、准、实、好这四个字上。也就是说,“绣花功夫”用在提案办理的全过程,我们就要在做到精、准、实、好上下功夫。只有这四个功夫下好了,我们的提案工作才能说是达到了“绣花功夫”,提出了又漂亮、又有用的提案。

 

  三、落实“绣花功夫”新理念,重在于提高培育重点提案的水平。

 

  这一点回应到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说把“绣花功夫”在提、立、办、督四个环节中都体现,最基础的就是“提”,就是落脚在精心培育上,在一个“精”字上。就如何提高重点提案培育水平,我提出下面几个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提高选题的谋划水平。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专委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委所需、政府所急、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这个工作原则,重要的就是要在党委的重点工作当中来选题,熟悉党委的报告、党委的重点工作,这是我们提出提案的重要资源。第二个就是在政府工作的难点当中选题,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量非常满;做政府工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政协的优势。所以,政府在工作当中一时推不下去的,遇到困难暂时解决不了的,而又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怎么解决的,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提出提案的资料库。第三个就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案就要体现人心所向,体现群众所需,群众关心的问题自然就是我们提案工作所关心的问题。第四个就是党政部门工作中的短板,哪些工作做了,但是还没做好,还做得不够;怎么样去完善,怎么样去提升,怎么样去拓展,怎么样去创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弱点”问题。第五个就是党政部门在工作中忽略了的问题,还没有关注到的“盲点”问题,这就是别的地方有、上级有要求,我们这里没开展;别的地方开展了、效果很好,我们这里没有开展起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提案值得提出、值得研究、值得落实的问题。第六个就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专委会发挥自身特点,选择一些自身擅长的、专业性强的题目,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精心培育精品提案。所以,抓住重点、难点、热点、弱点、盲点、特点,就是紧紧围绕着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真正体现了党委所需、政府所急、群众所盼、我们政协所能,从这六个方面开展选题工作。一个题目选得好不好,切入点好不好,是这个提案成不成功的一半的标准。所以在提案的题目、选题上,多花一些功夫,多进行谋划,这是值得的。

 

  二是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调查研究实际上是调查和研究两项工作。在调查阶段,我们要注重深入群众和基层,深入到党政工作部门的具体工作中,真真实实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掌握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就是调查。调查就是要真实地还原、真实地体现、真实地掌握。而研究是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对这个问题的提升、归纳和总结。所以,只有调查没有研究,肯定出不了好提案;只有又有调查又有好的研究,才能提出好提案。通过研究才能打磨出提案的一个基本轮廓,弄清问题在哪里、症结是什么,然后我们应该怎么办,提案的这三大结构要通过研究,才能够打磨大体的轮廓。调查研究这个功夫,光靠一个人是做不成的,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委员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党派、团体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地向横向的、相关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所以,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地打磨提案,不断地去修正具体建议。

 

    三是提高协商议政的水平。重点提案的培育,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我们对情况的掌握。提案委每年组织两场政府部门知情问政咨询服务活动,这当然是要坚持的。但是,光靠现场的知情问政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提案单位和委员对一个问题、对一个单位要有较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和关注,需要有充分的协商、了解,对某个方面的情况形成比较深厚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个积累,提出的提案可能会肤浅,甚至会有偏差。所以,选一个选题,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较为擅长的,不要轻易地选陌生的、不了解的选题。选题过程中需要多做协商,特别是与政府部门多做协商、多做沟通。掌握了他们的情况,才能提出有助于这些问题解决的、有效的具体建议,要不然就会讲“行外话”。

 

  四是提高提案的规范化水平。时至今日,提案在委员当中被运用得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应该说,目前提案工作在规范化方面进步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这一届的委员中,新委员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提案当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提案是言之无物,从提案的规范化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所以,我们对一部份提案没有立案(全会期间立案率为70.9%),比以前低了很多,不是“凡提必立”,不是越多越好。刚才我讲了七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卡住质量。假如提案质量不高,又通过了我们的审查立案,有可能真的会造成我们大量行政成本的浪费,党政部门安排这么多人员、花这么多时间去干这个事情,还要贴上很多财政的支出,你想想老百姓会怎么看?所以,对于每一件提案,都要把住关口,在规范化的要求上一定要过关,过了关才能够立案。

 

  五是提高演示宣讲的水平。为什么我要提这一点呢?因为我们今天这个会后,大家回去做的提案培育工作,是要为我们明年的大会发言做准备的,也是为明年的重点提案做准备的。所以,如果我们各个单位组织的重点提案在演示当中效果不好,宣讲当中没有表现出一种感染力,没有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没有这种效果产生的话,这样的提案提也是白提,还不如不讲算了。所以,既然要培育重点提案,每个党派、每个单位的提案,都是这个组织的“脸面”,代表的是一个单位的最高水平。所以,在演示方面、宣讲方面、宣传方面,要把这个功夫做足,要把水平提高。将来大会的发言的时候,肯定要选一个形象好、表达好的人来发言,充分代表你这个单位的形象和水平。所以,这方面不可小视,也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水平。我想,在精心培育提案上如何体现下足“绣花功夫”,提高这五个方面的水平至关重要,供大家参考。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