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2-28
——在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年来,广州市政协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提案工作的领导,以提高提案质量为突破点、提高办理质量为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为发力点,推动提案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紧扣教育、医疗、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南沙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提出提案911件,经审查立案652件,立案率71.57%。“百姓提案”小程序收集线索410件,其中211件培育为市政协提案,审查立案交办154件。评选表扬优秀提案59件,其中“百姓提案”13件;先进承办单位25个、先进承办个人25名。
一、2024年提案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通过贯彻全国政协的新部署,围绕广州发展的新形势,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助力民生福祉的新需要,不断探索提质增效路径、凝聚各方智慧合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提办两端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中,通过找准“抓手”、协同“联手”、善做“帮手”、当好“推手”,使提案在政协工作全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一)坚持“大提案”工作格局,“十”字履职心更齐、力更足
树立“大提案”思维,将提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务实推进“十”字履职。以提案为纽带,通过政协搭台,把各党派团体、各区政协、市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聚起来,让“好声音”汇成“最强音”。
鼓励联动提案。通过共育提案、联办提案,实现与全国政协、省政协以及区政协更紧密有效的联动。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均选取数个专题联合区政协开展调研,同时畅通基层提案“向上通道”,支持鼓励区政协收集需要市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与市政协联名提交提案。如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与天河区政协联合提交《关于加快周边路网建设助推金融城整体建设的提案》,推进金融城“一横一纵一节点”项目建设。积极融入省政协牵头的省市区三级提案联动督办体系,协助住穗全国政协委员培育形成具有广州特点、突出全国视野的全国政协提案。
鼓励跨界提案。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对口联系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民主党派的工作机制,鼓励跨党派、跨界别、跨单位“同题”调研、相互赋能。如民进广州市委会、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联合提交关于做精做优职业教育的提案,推动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契合产业所需,全部对接重点产业链。
(二)坚持“铸精品”培育模式,“矩阵式”建言方向明、落地实
树立“不调研不提案”导向,紧扣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将重点提案培育嵌入市政协“一年一聚焦”大调研中。通过小切口深挖掘、前瞻式再延伸等方式将教育、医疗健康大调研成果转化为系列提案,形成多角度切入、多维度求解的“矩阵式”建言格局,让“独奏曲”变为“交响乐”。
高度聚焦选题。将重点提案培育关口前移,围绕市政协“一年一聚焦”协商议政主题,提前征集重点提案选题,并“一题一策”提出培育意见。通过“订单式”培育推动提案者有的放矢深化调研,实现重点提案由等米下锅“海选”,到主动找米下锅“优育”的转变。从教育大调研中转化出的重点提案《关于提高普通高中学位占比,推进广州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提案》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督办,2024年普通高中学位新增超1万个。2024年市政协聚焦医疗健康开展大调研,各专门委员会针对大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趋势补充调研,提出前瞻性对策,转化出12个医疗健康方面的高质量提案。
高质转化成果。构建“重要协商会议发言必然转化为重点提案”的创新机制,将重点提案遴选与大会发言、界别座谈会、港澳委员座谈会发言征选紧密结合,与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建议案,“直通车”报告等各种高质量参政议政成果融合贯通。十四届三次会议一批大会发言、界别座谈会发言、港澳委员座谈会发言转化为重点提案,得到有效落实。如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督办谢勇等委员提交的《关于发挥广州引领作用,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垂类模型之都的提案》,推动海珠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建设,打造行业大模型优势产业集群初见成效。
(三)坚持“全链条”协商体系,“百姓提案”立机制、见成效
树立“百姓提案”品牌,发动、组织、引导各界别、市内外的人民群众为广州发展贡献智慧,初步形成了政协搭台、群众参与、委员孵化、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一大批“百姓提案”落地落实,让“点点星火”也能“聚光成束”。
全方位听民意。依托全市各级“委员工作室”,面对面听取建议发掘群众智慧。市政协5名开设“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一年共提交“百姓提案”21件。着重发动各区政协、党派团体共同参与,形成触角更广泛、扎根更深入的培育机制,各区政协2024年共收集“百姓提案”线索1116件,其中441件培育为区政协提案,审查立案交办310件。如天河区政协以“十大金点子”评选为抓手,推动“百姓提案”培育办理工作制度化;番禺区政协创新设立委员“云工作室”,群众可通过与委员视频连线反映诉求建议,转化“百姓提案”16件;黄埔区政协《黄埔区“百姓提案”如何落地见效》获评“2024年度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一年来亮点频出、成果喜人,荔湾区政协通过“百姓提案”办理协商,让沉寂十余年的广州卷烟厂二厂旧址变身为集产业园、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黄埔区政协通过“百姓提案”,实现生物医药企业通关便利化;从化区政协以“政协委员+行业人士”的形式联合调研形成“百姓提案”,助推民宿产业高端集群发展;致公党广州市委会提交“百姓提案”,推动部门针对全市儿童公共厕所专用卫生设施开展大整改,研究出台专用设施建设标准;团市委与提案委联合打造“青年百姓提案”,做法得到团中央充分肯定。
全流程聚民智。逐步完善群众全流程深度参与提案工作的机制,参加单位、政协委员“认领”有待深化的“百姓提案”线索后,邀请群众参加调研组,为群众智慧转化落地“牵线赋能”。同时与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等平台载体紧密衔接,相互借力。如谭国戬委员借助“委员工作室”,让群众声音在提案办理环节“不缺位”,就“应对夜间跑车噪声污染”等提案办理,邀请市区有关部门、街道与群众在共议解决方案中凝聚共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与临床医生杨运发共同培育提案,并请他作为群众代表列席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建言加强老年骨骼健康管理,直接推动《广州市老年骨骼健康管理试点项目工作方案(2024—2026年)》制定。
(四)坚持“高层次”督办机制,“组合督办”下真功、解难题
树立“办理变办成”观念,将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办理工作全过程,以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的高位督办为牵引,各专门委员会配合督办重点提案的对口督办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督办,切实提高提案办理质量,让“一纸建议”化为“美好现实”。
拓宽办理维度。市领导高度重视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工作,2024年市主要领导领衔督办4件重点提案,各位市委常委、副市长结合分管领域工作,坚持提案办理与本领域重点工作融合推进,把“办提案”和“用提案”结合起来,推动政协提案办理与中心工作“双向奔赴”。建立各专门委员会共同配合市领导开展重点提案督办的工作机制,借助专门委员会专业优势,推动办理协商更精准、建议落地更高效。推动“并案办理”“集体协商”,以督办提案为契机查找难点症结、汇聚各方共识、推动工作发展,形成了“高效办理、带动一片”的好局面。
拓展办理周期。不以办复为终结,注重提案办理成效的评价反馈,针对委员反馈欠佳的提案搭建“二次办理”协商平台,促进双方深度协商、增进共识。将提案办理“回头看”纳入年度民主监督计划,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旧楼加装电梯等难点持之以恒提建议,一年一小步促进问题逐步解决。鼓励支持提案者将一时难以落地办理的建议不断深化更新“年年提”,打造特色鲜明的建言品牌,如民进广州市委会聚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连续数年从不同角度提出提案,以绵绵用力推动工作持续发展。
二、2025年提案工作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必须奋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进提案工作,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加强提案工作,在广泛凝聚共识中促进提案工作,在提高办理质效中改进提案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将按照全国政协提出的多做深化、细化、具体化的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求,以“提得更精准、立得更严格、办得更深入、督得更扎实”为原则,努力培育形成更多服务大局,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大案、好案”;更多服务改革,帮助各个部门打开思路、闯出新路的“新案、优案”;更多服务民生,能推动民生实事年年有进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的“系列案、集成案”。要用更扎实的调查研究、更紧密的联动协商、更广泛的凝聚共识、更务实的办理落实,让更多提案“有料到”,更多建议“有回音”,更多督办“有结果”,更好发挥提案在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的作用。
(一)围绕发展大事,着力在提高提案“含金量”上下功夫
服务“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工作主线,充分认识广州发展形势任务,抓住发展机遇和优势条件,聚焦市委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和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提案培育。
要精准选题明方向。积极搭建知情明政平台,切实增强提案选题导向性,引导大家着重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以及市政协党组持续关注的教育、医疗健康、安全等领域,紧紧扣住当前广州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在管用的提案。
要大胆跨界深调研。持续强化“大提案”思维,运用好“十”字履职模式,将市区联动调研、跨单位和跨界别调研纳入到全年的工作计划中,大胆开展跨层级、跨单位、跨界别的调研,充分发挥政协制度整体优势。借助外力外脑,邀请住穗的全国政协、省政协委员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广州经济破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思路。
要突出重点强示范。进一步优化重点提案培育、遴选机制,增强重点提案的示范性、导向性作用,抓好集体提案质量。同时突出委员个人提案“调研深、对策实”的引导方向,鼓励委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找出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揭示出一般性规律,提高对策的前瞻性、匹配度。
(二)聚焦改革实事,着力在办理提案“落地率”上下功夫
以高质量提案办理协商为重要抓手,努力提升提案工作质效,从注重“立案率”“结案率”“满意率”逐步转化为追求“落地率”。
要严格审查保质量。坚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注重质量不比数量”,严把审查关口,力求提案有共识、立得住、能办理、可实施。完善优化提案“筛选修改、专家论证、集体研究”的审查流程和工作机制,强化提案审查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
要拓展形式促落地。着力推进重点提案办理与政协重点协商议题有机结合、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与民主监督有机结合、重点提案办理与政协界别调研活动有机结合,推动重点提案市领导领衔协商、重要提案对口协商、同类提案并案集体协商、难点提案跨年度“回头看”协商等多种形式,努力做到办好一件提案、解决一类问题、促进一项改革。
要创新平台聚共识。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中心工作,锚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369项改革任务,加快建立各专门委员会结合履职工作督办非重点提案工作的制度机制,搭建更为经常、更为灵活的提案协商新平台,构建“议题全覆盖,界别广参与”的提案协商新生态,扩大协商参与面,丰富协商多样性。
(三)紧扣创新要事,着力在增强“百姓提案”凝聚力上下功夫
持续把协商民主落实到“百姓提案”工作全过程,在提案的各环节有序邀请市内外、各界别的群众积极参与,推动“百姓提案”凝心聚力促发展。
要敞开大门听民意。进一步敞开大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加强“百姓提案”宣传,提高品牌知晓度。在“百姓提案”线索遴选中,更加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百姓提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要提炼方法固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群众全流程深度参与“百姓提案”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加强“百姓提案”线索转化率。在调研和提案培育提交的过程中,更加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争取形成更加稳固、更加定型的工作机制。
要深化研究出品牌。凝聚各方面智慧,将基层实践中积淀出来的方法、思考提炼上升为理论研究成果,让“百姓提案”真正从“想法”变成“办法”更成为“方法”,形成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良好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打造显示度更高的广州市政协“创新名片”。
各位委员、同志们!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政协提案不仅仅是一行行纸面的文字,更是一颗颗期盼广州发展的热心、一滴滴躬耕基层调查研究的汗水、一份份面向未来谋求突破的智慧。我们要努力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探索,使提案工作更有高度、广度、深度、温度、力度,以众智成事、积众力前行,以“提案之力”,谋“务实之策”,展“政协之为”,促“广州之进”!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