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把公园打造成数字智能化运动场地

日期:2020-10-27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绵钦)记者获悉,近期录制的2020年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第八期聚焦全民健身,邀请市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市政协委员,围绕"优化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保障全民运动健身服务"展开协商,为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言献策。

  把公园打造成运动热门场地

  据悉,目前,广州市已形成"城市十分钟健身圈""农村十里健身圈",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但是,据广州市政协调研情况来看,广州市的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设施残缺、服务不优,社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市政协委员、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林冠男建议,广州市要尽快地行动起来,抓紧启动本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需求调研。评估健身设施布局与开放使用现状,对照相关标准了解群众需求,摸清存在短板,有的放矢,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

  对此,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正在尝试利用政府储备用地,引入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目前已形成了初步的方案上报给了市政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广州正在做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统筹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从省级市级和区级,三个层次进一步落实了体育布点规划,将利用山水资源,打造一些有特色、高品质的体育空间。规划设计了"云道",串联了八大城市公园,打造了6.2公里的绿道。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已制定好相关的规划,加强体育建设方面的统筹,把公园打造成运动热门场地,同时有计划地在公园的建设里导入一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元素。

  三旧小区改造要考虑群众性体育场地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广州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比较,广州在常住人口增加了197.78万人的情况下,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704.196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增加了0.16平方米,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崔冠星表示,针对三旧小区不均衡的情况,要争取把体育设施列入三旧小区改造必改事项。与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验收,实现一小区一健身点的目标。

  市政协委员、中国岭南油画研究馆馆长陈铿说,在三旧改造和新建小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广州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街道级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按千人用地面积300~400平方米控制;居委级居民健身场所,按千人用地面积200~250平方米控制,保障房住区按用地面积上限控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关于老旧小区短板的问题,刚刚崔委员和陈委员的意见非常专业,也非常具有指导性。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现在推进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中就会把它落实。

  提升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服务保障水平

  对于体育设施的维护,林冠男建议,各区一定要全面实施,《广州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然后,确立辖区内所有全民设施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建立严格巡查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同时,配备维护的专员,确保我们社区所有的健身设施的人财物全部到位。

  对此,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在"群体通"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市民在市区里面发现这种器材损坏,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马上报障维修。同时要压实市、区、街镇的主体责任,让这项工作确确实实有人管。

  林冠男还建议,要积极探索一种社会回报机制,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中来。在立项、选址、用地、服务定价、政府购买、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来源:信息时报20201027A4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