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听新闻】市面产品大同小异,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如何打造精品?

日期:2022-06-28     

  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今年第二期节目在从化米埗村录制,本期节目围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来展开协商。面对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广州如何挖掘资源特色,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呢?

  挖掘资源特色,避免乡村休闲旅游同质化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多,同质化问题随之而来。有市民表示,现在去乡村旅游,住的民宿、吃的土产、玩的项目都大同小异。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江金波认为,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广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粗放的初级开发阶段。 

  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结果可能是乡村旅游开发阶段还处在资源导向阶段,对资源依赖程度高;乡村休闲旅游深受开发主体的规划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影响,它的开发与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经济社会系统;地方特色凸显与市场需求结合不足。 

  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崔冠星建议政府部门对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作顶层设计,构建乡村旅游区域合作网。“乡村旅游项目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特色来确定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内容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避免低端开发带来的重复建设、主题混乱以及恶性竞争。” 

  广州市政协委员陈筱棠建议广州要深入提取乡村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在继续保护、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同时,重视发掘无形人文资源,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满足群众乡村旅游新需求 

  广州市政协委员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即使是景观优美,住宿环境优越的乡村旅游景点,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有提升的空间。有市民表示,假期时间很短,有的时候堵车、停车就会耗费大半天时间。也有市民表示,有时候吃饭找不到服务员或者服务态度不好,住民宿遇上问题不能很好沟通解决,很影响旅游的心情。 

  江金波表示,乡村旅游的乡村交通、设施等硬性配套设施方面,既存在住宿、餐饮、停车场等不足或亟待升级的问题,更存在卫生设施有待完善、交通标识不清不够量等问题,有些乡村旅游点直到村口才看到村牌标识。在服务方面,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有的乡村景点的导游普通话太差,餐饮服务不及时、不到位。 

  崔冠星委员认为,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按照不同方案来解决,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垃圾治理、污水政治、环境保护的纵向机制;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公共环境卫生;完善地铁出来后到景区的交通接驳,景区标识标牌指引;鼓励集中区域开设特色产品销售、传统民间工艺体验等。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柯显东表示,近年来,市文广旅局着力将乡村旅游作为加快全域旅游开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包括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支持乡村教育景区完善门票预约、客流管控、语音导览,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加快培育多元乡村住宿业态,总结推广从化米埗“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的乡村民宿运营模式,推动“民宿+非遗”“民宿+艺术”等融合发展方式等。 

  强化品牌培育,提高广州乡村旅游知名度 

  做好旅游业,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十分重要。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虽然四处开花、点多面广,但区域整体乡村旅游形象还不够清晰、鲜明,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广州市政协委员、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认为,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有星星,没月亮”,小项目、特色村多,但在全国叫得响、自带流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适合一日游、半日游的特色村多,但能吸引市民游客过夜甚至小住3-5天的休闲游、度假游、商务游的项目少。其次,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区域合作水平不高,资源整合度不够,“当前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仍处于点状发展、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状态,尚未将优质资源有效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良好格局。” 

  对此,陈筱棠建议:强化系统思维,整合乡村旅游区域形象,将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标准。通过差别定位,重塑区域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打造范围更广、力量更集中、生命力更强的乡村旅游市场,利用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区域内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我们要多邀请网红博主、旅游达人、协会代表、企业代表、摄影爱好者、媒体代表、文艺创作者到乡村深度采风,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现乡村之美,共同擦亮广州特色乡村品牌。”在宣传推广方面,胡国胜委员认为,广州要坚持“乡村旅游+互联网”发展思路,鼓励各景点和市场主体积极与大型网络平台合作,为市民群众提供乡村旅游咨询、导游、导购和民宿推广预定、餐饮查询评价等一站式服务。 

  “在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柯显东表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创新营销模式,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介和营销。 

  “今年年初,我们邀请了知名大湾区网红主播在从化罗洞村做了一场直播,带领全网观众一同领略百年非遗民俗、近距离感受工匠小镇传统工艺、“粤菜师傅”技能风采,品尝广州乡村地道年夜饭,直播总观看量超450万人次,高峰同时观看人数超30万。”柯显东表示。 

  全媒体记者:卢智杰

  来源:广州新闻资讯广播 2022年6月28日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