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把脉广州乡村旅游 众人支招

日期:2022-06-28     

如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 

把脉广州乡村旅游 众人支招

  日前,今年第二期《有事好商量》在从化米埗村录制。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议题,组织广州市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了广泛调研、深入协商,共同为擦亮广州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建言献策。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白云 

  问题:住民宿吃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 

  应根据各自特色发展,保持多样性与差异性 

  近年来,广州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打造和推出了一批深受市民群众欢迎的乡村游精品路线和网红打卡点。假日期间,踏青赏花、民宿度假、非遗体验、郊野露营成为市场主流。家庭亲子休闲自驾游热度不减,山居民宿、赏花摘果、农耕研学等绿色、健康的休闲体验活动备受游客青睐。 

  与此同时,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特色不鲜明、配套不足、品质待提升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现象,一般就是住民宿、吃几顿“农家乐”、买点农产品,玩的项目大同小异。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江金波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广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粗放的初级开发阶段,对资源依赖程度高;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与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需要规划和经营相互配合。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崔冠星则建议政府部门对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作顶层设计,构建乡村旅游区域合作网。“乡村旅游项目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特色来确定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内容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避免低端开发带来的重复建设、主题混乱以及恶性竞争。” 

  广州市政协委员陈筱棠在操作层面进行了补充,提出应深入提取乡村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在继续保护、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同时,重视发掘无形人文资源,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在广州旅游协会秘书长肖立斌看来,乡村旅游要做到差异化产品开发,首先“要明确你的客人是谁,有什么不同的喜好与需求,找好自己的定位”。 

  经验介绍 

  广州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第一书记肖丽介绍说:“我们借助动漫IP赋能农产品,创建了‘芽米七彩番薯’‘芽米田园’品牌,胜塘村杨梅、溪头村三华李、磻溪村青梅等‘一村一品’持续保持竞争力。支持瑶华圃葡萄、长山埔桑果园、长流黄金李等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借助广州国际(流溪)花卉博览会和阿婆六国际茶花会等活动,不断提升特色花卉产业发展水平。” 

  问题:交通能否更便捷,吃住选择能否更加多元化 

  乡村旅游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升 

  广州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即使是景观优美、住宿环境优越的乡村旅游景点,相关配套设施也有提升的空间。有市民认为,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果服务态度不好,会很影响旅游者的心情。 

  江金波在节目中指出,乡村旅游的乡村交通、设施等硬性配套设施方面,的确存在住宿、餐饮、停车场等不足或亟待升级的问题。在服务方面,对乡村景点的导游也应该增加业务和服务方面的培训。 

  对此,崔冠星认为,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按照不同方案来解决,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垃圾治理、污水整治、环境保护的纵向机制;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进一步提升公共环境卫生;完善地铁出来后到景区的交通接驳,景区标识标牌指引;鼓励集中区域开设特色产品销售、传统民间工艺体验等。 

  崔冠星表示:“我对吃住行娱乐配套都十分关注,到一个地方旅游,在住宿方面,我最在意的是民宿的设计风格以及卫生清洁度;在吃的方面,希望有更多不同类型的餐厅和特色菜系;交通方面,除自驾游,其他出游方式也能便捷到达;在休闲娱乐方面,能有让游客慢下来,尽情享受生活的乡村书吧、陈列馆、村史馆、文化体验馆等;周边环境则希望是绿水青山环绕无污染,空气清新。” 

  经验介绍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柯显东表示,近年来,该局着力将乡村旅游作为加快全域旅游开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包括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支持乡村教育景区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加快培育多元乡村住宿业态,总结推广从化米埗“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乡村民宿运营模式,推动“民宿+非遗”“民宿+艺术”等融合发展方式。 

  乡村旅游,市民有话说 

  有市民反映,“去过从化、增城几个地方,看看山、玩玩水还是挺好的,但是路程比较远,内容都差不多,去过一两次就不太想再去了。” 

  也有市民说:“我主要是冲着美食去的,去过好多乡村旅游点。我觉得除了食材新鲜一点,其他的没有太深刻的印象。” 

  有市民表示:“我主要是带小孩去玩。一开始,小孩还很兴奋,看看稻田、抓抓小鱼小虾、摘摘水果,但是后来再去,小孩就没那么感兴趣了,待在房间不肯出门。” 

  广州乡村旅游如何提高知名度 

  做好旅游业,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十分重要。然而,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虽然四处开花、点多面广,但区域整体乡村旅游形象还不够清晰,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整合区域资源,重塑整体品牌形象 

  广州市政协委员、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总结道,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有星星,没月亮”,小项目、特色村多,但在全国叫得响、自带流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适合一日游、半日游的特色村多,但能吸引市民游客过夜甚至小住3~5天的休闲游、度假游、商务游的项目少。其次,广州的乡村旅游项目区域合作水平不高,资源整合度不够,“当前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仍处于点状发展、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状态,尚未将优质资源有效连点成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良好格局。” 

  陈筱棠建议,整合乡村旅游区域形象,将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标准。通过差别定位,重塑区域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利用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区域内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社交媒体推广 

  “在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柯显东表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在创新营销模式,“今年年初,我们邀请了知名大湾区网红主播在从化罗洞村做了一场直播,近距离感受工匠小镇传统工艺、‘粤菜师傅’技能风采,直播总观看量超450万人次,高峰同时观看人数超30万,在全网掀起了广州乡村过大年的讨论热潮。数据显示,端午期间广州接待乡村游游客近239万人次,占全市累计游客接待量51%,从化、增城、花都乡村精品民宿入住率达100%。其次,利用热门社交媒体渠道,拍摄广州乡村旅游微视频。” 

  近期,市文广旅游局推出百条“读懂广州”精品线路中就包括“乡愁广州”“民俗广州”“生态广州”等乡村旅游线路。同时还创新宣传方式,以民俗节事、四季节庆、手信特产宣传为载体,举办春耕节、油菜花节、全国露营大会、世界荔枝大会等活动,组织乡村特产、旅游产品参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记忆点。

  来源:信息时报2022年6月28日第A4版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