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城客户端》:美丽乡村新画卷如何下笔?市政协“有事好商量”调研团队走进白云区乡间

日期:2022-07-18     

  近日,广州市政协开展“有事好商量”第三期“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维育”议题调研,记者随一众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与机构负责人走进白云区钟落潭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人居环境水平如何持续提升?调研团队一行带着问题深入乡间,围绕乡村风貌修复维育的大课题,即场研讨献策。

  现场解题:美丽乡村带动地区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出谋献策,是“有事好商量”的题中之义。 

  “有事好商量”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座谈等途径获悉,近年来,白云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完善,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高,乡村风貌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如何促进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民宿及美丽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更多乡村文化艺术项目落地等方面仍有所不足,美丽乡村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周边农村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稍显不够。

  下一步怎么做?白云区相关负责人与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与机构负责人一边交流、一边提出看法: 

  首先应按照全市工作部署,完成“十四五”期间37条市级美丽乡村创建、2条岭南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 

  再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引导美丽乡村从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向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转变; 

  并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从立面整饰、民宿发展、文化传承以及艺术下乡等方面推动美丽乡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落实《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加强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修复、风貌格局提升、品质生活改善,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有序、生态自然。

  总结三大经验,向乡村风貌要“底色”要“特色” 

  市政协委员们在白云区获悉,该区至2020年累计完成48条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取得“广州市美丽乡村”称号,并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基本建成帽峰山、流溪湾、巴江河三大美丽乡村群。重点建设完成道路、公园、公厕等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6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拉动48条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据介绍,白云区于2022年度启动“十四五”期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22年度9条市级美丽乡村项目设计已形成初步成果。

  总结前期工作成果,白云区相关负责人与“有事好商量”调研团队摸索出“乡村风貌修复维育”的三方面经验: 

  一是以基础设施擦亮美丽乡村风貌底色。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风貌的塑造作用,将美丽乡村道路建设及沿线乡村风貌提升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累计完成美丽乡村范围内沥青化改造长约91公里,利用道路沿线空地、荒地、边角地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打造道路沿线口袋公园以及小广场等,并结合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工作,整体提升道路沿线村庄环境品质,勾勒出“黑色路、绿色树、红色花、蓝色水”的多彩白云美丽乡村面貌。 

  二是农房管控提升美丽乡村风貌品质。 

  在道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上,以105国道为主线,串联帽峰山、流溪湾、巴江河三大美丽乡村群等重要节点,开展主、次干道路沿线农房管控工作。结合区内现状情况,鼓励美丽乡村新建农房积极选用《广州市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并充分运用绣花、织补方式,对存量农房分类开展清洗、彩绘、整饰等多种形式的微改造。目前,白云区已累计完成3000余户存量农房微改造提升工作,为全面带动提升我区美丽乡村风貌品质做出引领示范。 

  三是注重细节彰显美丽乡村风貌特色。 

  落实《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指引和负面清单》,结合当地生态肌理及历史人文,抓好美丽乡村细节建设,塑造既有基础设施、又有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风貌特色:一是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山水、大树古树等特色资源,按需配建休憩、休闲、健身、儿童娱乐等设施,打造博罗涌绿道等生态自然、功能齐备的乡村公共空间;二是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统筹市、区财政资金,完善区内历史文物点修缮保护,保留美丽乡村乡愁记忆,唤醒龙岗曾氏大宗祠等历史文化遗存新活力;三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运用瓦当、卵石、石板等乡土材料建设“四小园”以及景观小品等,鼓励村民种植较具景观性的辣椒、丝瓜等蔬菜瓜果,构建景观层次丰富、乡土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画卷。(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何道岚)

  来源:新花城客户端2022年7月15日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