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做好减负提质的"加减法" ——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热议"家校社"共育

日期:2022-07-02     

  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纷纷提交了关于"双减"的提案。日前,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联合天河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就此开展调研,并在"有事好商量"电视节目中围绕"双减齐聚力 家校社共育"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市政协委员、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认为"减量提质"是关键。他建议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 

  对此,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表示赞同,"‘双减’的核心要义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美好。教育部门要做的就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增强校内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把孩子吸引在校园、吸引在课堂,做好减负提质的‘加减法’。"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认为,"双减"并不是单一的减法,而是用更有意义、更丰富的课程去做"加法",用真情陪伴替代校外辅导,用多彩课程替代学科培训,让学生有所乐,更有所得。 

  "建议教育部门针对课后托管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遴选一些信誉好、课程体系丰富、服务质量过硬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入校第三方机构白名单供学校选择。"市政协委员、天河区政协副主席张海玉说。 

  "委员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许多也是我们已经或正在落实的举措。自2018年起,广州就已经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目前,课后服务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全部达标。"陈学明说。 

  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作用 

  "眼下,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出让’给长辈、培训机构、学校和教师等,这种现象值得反思。"胡国胜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把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讲清楚,提高家长"依法带娃"意识。 

  市政协委员、省教育厅法律顾问郑子殷建议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及相关的工作规划,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法治化保障。 

  市妇联副主席李艳林透露:广州的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已经列入市立法计划,《广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也在制订中。 

  不少家长反映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心无力。针对这一情况,番禺区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每周五晚上,番禺区"兔爸学堂"准时开课,课程主打家庭教育,分享家教心得。"我们开课已经7年了,每周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线上课程,以及一个小时的线下互动交流,让专家给家长解答疑问。""兔爸学堂"创办人程敏说。 

  丁丹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构建广州市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广州市家长学堂。胡国胜建议相关部门精心编制广州版《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或者《家庭亲子教育活动指南》,把广州好的资源整合到活动指南里,让家长知道怎么做并能积极参与……这些建议都得了市教育局和市妇联有关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 

  发挥社会协同育人作用 

  调研组走访了番禺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这里主要通过专业的人员和家庭教育课程,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孩子们从家庭矛盾和学习压力中开导出来。 

  "培育孩子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协调一致、共同发力。"郑子殷表示,广州是社会组织强市,建议发挥此优势,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加大资金扶持,激活、培育和支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专业志愿者投身到这个领域,形成更大的社会合力。 

  陈学明坦言,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点在"协同",难点也在"协同"。现状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程度不高,"共育"机制不完善。培养人的任务,不是始于学校,终于学校,而是始于家庭,终于社会。我们鼓励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广州市妇联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服务项目,链接社会资源,实现科学投放。李艳林表示:"我们把公益创投项目的规则设置得更科学、更有针对性,让专业的机构承接,做出了更好的成效。" 

  人民政协报记者: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李健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7月2日04版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