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有事好商量|社区嵌入式养老如何走远走好?

日期:2022-12-20     

  广州是全国较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213万,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养老,一直是广州面临的重要民生课题。 

  如今,“社区嵌入式养老”成为养老服务业新方向。其是指在社区之中,能够提供日间照料、托养服务、居家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小型化、专业化、多功能社区养老设施。但该模式也面临供需匹配脱节等困境。 

  对此,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聚焦“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的话题,政协委员与企业代表等为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走远走好建言献策。 

  焦点一:提质扩面,推动养老服务精准化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就在社区里,距离很近、服务专业,为何实际去享受服务的老年人不多? 

  在市政协委员邓艳梅看来,短期方面是受到疫情的影响。长期方面,一是老年人对颐康中心这个新生事物的了解有限,二是目前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购买增值服务的较少,对目前颐康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务兴趣不大。三是企业开展多样化服务的内生动力较低。 

  椿萱茂广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湘华表示,企业开展多样化服务面临回报周期长、入不敷出的情况,往往更倾向于开展有相应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流入的普惠性质养老服务项目,对于政府补贴依赖程度较高,形成了“多样化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老人差异化需求——对老人缺乏吸引力”的供需错位循环。 

  邓艳梅建议,要让机构更清楚老人“想要什么”,使老人更了解机构“在做什么”,建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 

  对此,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官洁君表示,颐康中心的定位是普惠型,委托专业社会力量运营,总运营期限可延长到15-20年,合同每5年一签,由政府无偿或优惠提供场地并给予运营经费、服务奖励等,由街镇与运营机构签订协议,约定普惠性收费。“我们支持颐康中心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多元特色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官洁君透露,下一步,广州将出台颐康中心基本规范地方标准,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运营。 

  市政协委员欧阳智鸿表示,广州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健康养老问题,但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滞后于当前老龄化发展带来的时代需求。针对丰富老年教育服务,他建议鼓励更多的养老机构开设老年大学或文化活动室,同时丰富社区老年教育资源。 

  对此,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刘贝铌回应,该局一方面依托各方力量,夯实“老有所学”主阵地,支持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广州开放大学)举办“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目前广州已实现了50%以上的街(镇)建有老年学校,30%以上的居(村)建有老年学习点的目标。一方面强化内涵特色,打造“老有所学”新路径。如打造了“广州终身学习大讲堂”“广州老年学堂”等品牌,2020年,广州终身教育大讲堂获得了全国终身学习的品牌项目称号。 

  焦点二:老有所医,提高医养结合满意度 

  老年人往往伴随着一些慢性病,养老过程中,医养结合非常重要。 

  市政协委员胡育新表示,目前全市125家医养结合机构中,嵌入式的仅有2家;颐康中心则通过采取与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签约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但其作用发挥因机构间合作紧密度不一而差异较大。由于大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资源较为紧张,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力度有待加强。此外,颐康中心在护理方面功能发挥有所欠缺,全市178个颐康中心中,截至今年7月底获得长护险定点的机构仅有19家,占比约10.7%。 

  针对医养结合,胡育新建议进一步拓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合作的内容,推动颐康中心均能与周边邻近的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方便老人预约挂号、转诊治疗等,此外,加大力度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举办嵌入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在医保定点、长护险定点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 

  市卫生健康委家庭发展与老龄健康处处长张斌回应,广州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首先是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和老年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2017年至今全市累计建立家庭病床3.53万张,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出巡诊服务约92.73万次。其次是强化院后延续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广州持续推进护理站建设,全市护理站数量已达177家,有效解决居家社区老年人上门护理服务难题。 

  张斌还表示,广州持续推进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28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签约率100%。此外,在推动老年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广州推动建立老年健康信息化平台,逐步推广“广州健康通”小程序护理站“一键预约”功能,方便有照护需求的老人选择就近的护理站提供上门护理。 

  焦点三:人才支撑,助力养老服务业留住人才 

  养老事业要想做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广州谷丰耀荔职业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君表示,该公司的师资团队基本上是广东省内在人社厅记录在册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多数是拿了二级证以上或者是一级证的一些考核人员。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两大模块,一个是养老行业机构,另一个是输送到上门服务。 

  针对行业人才问题,市政协委员倪静表示,养老服务队伍招聘困难,流动性大。目前养老护理工作工资偏低、劳动强度大、福利较少,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养老护理员的流动性很大,在院工作时间短暂,队伍极不稳定。 

  对此,倪静建议进一步增强激励机制,对参加养老护理相关工种技能提升培训并获证的人员,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对一线的养老护理员入户、子女入学、保障房租赁等方面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奖补措施,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和荣誉感。 

  为助力养老服务业留住人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碧儿表示,首先是从源头上丰富养老护理人才的供应。目前广州共有11所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5个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鼓励养老护理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培养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取得相应证书的按规定给予5000到8500元不等的补贴。同时,要从培训认定上大力提升养老护理相关技能水平。此外,要从激励机制上鼓励吸引更多人才到养老护理行业就业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以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支撑’,为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事业聚力赋能。”张碧儿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傅鹏 

  【通讯员】李健

来源:南方Plus2022年12月20日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