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广州今年新建7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日期:2023-03-29     

  政协“有事好商量”走进沙湾古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广州今年新建7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李健 

  近年来,为了留住乡愁,广州成功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并且已基本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的生动格局。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推进,广州乡村风貌中呈现出来的短板,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2023年第一期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走进沙湾古镇,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番禺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就有关问题开展协商,共同为广州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言献策。 

  用微改造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 

  “历史建筑和文化是沙湾最大的‘家底’,这里有14处历史建筑,108处文物保护单位,12项非遗。同时,沙湾也是广东音乐发源地,《赛龙夺锦》《雨打芭蕉》就是创作于此。”沙湾街道办事处主任吴锦莹介绍,有600多年历史的“留耕堂”也叫何氏大宗祠,是沙湾北村最大的望族何氏的宗祠,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祠堂的修复是沙湾开展乡村风貌修复的起点,并以此作为基点,通过修缮古建筑、修建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用十多年时间打造出沙湾古镇这个4A景区。 

  有委员表示,像沙湾这样修旧如旧,具有800多年历史传承的古镇只是少数,很多乡村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建筑风格感觉都是一个模子。市政协委员付伟表示,作为“三孩”家庭,最头疼的就是周末遛娃,广州周边的乡村游是首选,但去得多了,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付伟认为,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三个,一是缺人,老工匠越来越少,没人会做;二是图快,喜欢搞“急就章”;三是设计过度,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市政协委员张婉玲表示,现在很多乡村过度开发,商业化现象严重,其实背后也有深层次的原因。她认为,我国城乡二元化传统已久,乡村建设受制于城市发展与核心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乡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免向房地产、文旅、工业、物流业等城市核心区高利润产业倾斜,导致乡村特质不断流失,乡村文化难以传承。 

  对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唐仪兴表示,为了全面推进广州市乡村风貌提升,2021年,该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以“尊重自然美、展现个性美、保护原生美”为工作导向,围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的八类要素形成三级指引体系。指引特别强调,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乡村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育的关系。同时,为有效推动指引落地实施,通过《“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验收工作方案》提出各项具体技术要求,指导各区通过运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切实做好乡村风貌修复维育。 

  精细化管控助力乡村公共设施提升 

  “从化这条村庄有山有水,总体环境不错,但基础设施还是有提高的空间,比如网络不太稳定,外挂电线零乱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庄在道路、停车场、休闲步道的路灯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近日,市政协委员高洪昭到从化区某乡村调研发现,虽然目前广州乡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很好的改善,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贴合村民的需求。张婉玲表示,乡村风貌修复,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还要实用,要能够真正服务于农村村民的生活需求,《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中提到八类风貌关键要素,都与村民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蓉表示,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该局已印发实施《广州市村庄道路规划技术指引(试行)》,明确村庄道路系统由对外道路系统、村内道路系统、田间道路系统和村庄绿道系统共同组成,各区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根据村庄规模和集聚程度,因地制宜选择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道路等级与宽度,助力村庄道路规划水平提高。另外,今年印发实施的《广州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配置指引(试行)》,则进一步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的最低配置标准。“下一步,我们继续规范乡村设施配置的独立用地、位置布局、功能组合、建筑立面等要素,做到‘多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助力乡村公共设施风貌提升。” 

  以“小切口”改善美丽宜居“大民生” 

  “我们对广州美丽乡村开展调研,黄埔、南沙两个区已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白云、花都、番禺、增城、从化5个涉农区包括市级美丽乡村和区级美丽乡村,从调研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来看,市级美丽乡村的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数量(包括道路、停车场、公园、文体活动广场、公厕等)是区级美丽乡村的2.33倍,其中番禺、白云为2倍,增城、花都、从化为2.5倍。”高洪昭表示,从乡村的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来看,区级美丽乡村与市级美丽乡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原因是区一级的投入相对来说力度不够,还需要加强。 

  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李彬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开局之战,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下一步,该局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持续以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改善美丽宜居“大民生”,让广大村民感受到更多乡村振兴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李彬说,“一是接续推进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出台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力争2025年底前,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二是以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高效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新高地。今年,在巩固提升2022年已建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的基础上,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风貌修复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政策支持、规划引领、文化赋能,同时也需要人、财、物的支撑。付伟表示,广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5.5万亿,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同时,广州还有一大批驻穗的央企、省属国企。要用好这些优势和资源,通过“千企兴千村”等平台,密切和创新企业与区、镇街、村之间的联系,引导国企、民企等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建设,实现带村兴村、助农富农。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要实现双轮驱动,一是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二是要让企业与乡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双赢,真正激活市场机制。 

  唐仪兴表示,近年来,广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在持续深挖各乡村资源禀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注入”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在做好美丽乡村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等乡村风貌修复维育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完善基础到打造精品的进化提升。 

  目前,花都塱头村、增城瓜岭村、从化塘尾村、白云凤和村等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十四五’时期广州还将积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持续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7个涉农区要分别完成2个以上精品示范村的建设任务。”唐仪兴说。

  来源:信息时报2023年3月29日第A3版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