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羊城派》:【有事好商量③政府推】聚焦乡村风貌修复,广州将主攻设施、环境两方面

日期:2023-03-30     

  本期话题:如何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 

  在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道路上,乡村建设是“必答题”,随着和美乡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推进,广州乡村建设中呈现出来的短板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近日,广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政府职能部门就有关问题开展协商,共同为广州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言献策,围绕“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的话题展开协商。

“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话题协商现场

  协商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到,部署下阶段的乡村风貌修复工作,广州将把补齐农村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区级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通过“绣花”“织补”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 

  大局落子,规划先行。2021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其中特别强调,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中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乡村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育的关系。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唐仪兴透露,为推动上述《指引》落地实施,该局将各项具体技术要求纳入《“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验收工作方案》,指导各区运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 

  今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配置指引(试行)》,分级构建配置体系,进一步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的最低配置标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蓉介绍:“下一步,将继续规范乡村设施配置的独立用地、位置布局、功能组合、建筑立面等要素,做到精细化管控,助力乡村公共设施风貌提升。” 

  在增城区中新镇、小楼镇、朱村街、仙村镇、宁西街,这里挂牌成立了驻乡工作室并派驻“乡村规划师”驻点办公,以邓山村作为试点,采用“全程在村、全天在线、沟通在场、方案在地、指导在旁”的“五在”工作模式,打造以品牌推广、规划、建筑、市政、景观设计为一体的“陪伴式”乡建服务。 

  “这是我们推行的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规划联络员制度,乡村规划师智库可为规划编制、项目选址和村庄风貌管控等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乡村规划联络员可协助参与村民建房报建、村庄风貌管控等工作。”张蓉透露,接下来,还打算推动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谋划乡村规划师工作平台搭建和推广应用。 

  把补齐农村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主攻方向 

  针对乡村风貌修复工作中资金投入的问题,唐仪兴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在持续深挖各乡村资源禀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注入”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在做好美丽乡村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等乡村风貌修复维育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完善基础到打造精品的进化提升。 

  唐仪兴说,“‘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持续推进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7个涉农区要分别完成2个以上精品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把补齐农村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区级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以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现如今,典型的引领作用正不断凸显。广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副局长李彬介绍,今年,在巩固提升2022年已建精品新乡村示范带的基础上,广州将新建7条、启动建设3条能够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让广大村民感受到更多乡村振兴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乡村风貌的日常维护还离不开发动村民支持,唐仪兴呼吁,各涉农区要进一步引导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在美丽乡村创建全过程,持续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动员村民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乡贤在乡村风貌修复维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把“要我美丽”真正变成“我要美丽”,共同美化自己的家园。 

  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