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乡村风貌如何修复维育? “有事好商量”专题节目走进番禺沙湾古镇

日期:2023-03-17     

  日前,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维育”专题协商节目在番禺区沙湾古镇留耕堂进行录制。

  本次节目主要围绕“提升广州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展开协商。参与嘉宾对广州乡村现阶段建设情况,乡村建设的优势和短板以及未来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番禺区乡村风貌建设与维护为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传承人何世良提到,要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非遗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古建筑和古街巷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做到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尽量保留本地特色的元素。 

  沙湾街道办事处主任吴锦莹表示,沙湾通过修缮古建筑、修建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开展乡村风貌修复,用十多年时间打造出沙湾古镇4A级景区。沙湾古镇在乡村风貌修复上,走的是通过保护性开发、依托旅游业吸引人和财,让村民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番禺区住建局局长陈舜展分享了乡村风貌修复工作的经验。近年来,番禺区坚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风貌修复路子,以“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修旧如旧”的有力举措,确保乡村风貌充分体现农村特点、蕴含乡土味道。突出强调文脉延续,保护乡村风貌承载的传统精神文化内涵。坚决杜绝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努力以“绣花功夫”开展旧村微改造,在保持现有建筑肌理前提下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让古建筑、古村落焕发新生机,让番禺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节目中,嘉宾们充分肯定了沙湾古镇的古建筑风貌维育和古镇发展。沙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级各类文物丰富。据了解,沙湾古镇有14处历史建筑,108处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项。本期协商节目的拍摄所在地留耕堂,位于沙湾古镇景区内,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留耕堂又名沙湾何氏大宗祠,得名于祠堂内的一副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始建于1275年,占地面积3334平方米,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祠堂,具有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致、轩敞雄伟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精巧的岭南建筑艺术。经过近800年的历史积淀,留耕堂已成为凝聚何氏宗族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沙湾的标志性建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何佳静 谢展霖

  来源:大洋网


【回到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