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政协
加快珠宝城、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建设,继续做大做强我区珠宝产业——区政协委员视察我区珠宝产业发展情况
加快珠宝城、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建设,继续做大做强我区珠宝产业——区政协委员视察我区珠宝产业发展情况
日期:2005-10-19
围绕如何做大做强珠宝产业,区政协于9月29日下午,由黄水记主席带队,组织经济线组委员,结合关于《加快珠宝城、珠宝业贸易中心建设,促进金银首饰业的发展》的重点提案,对我区珠宝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区政府副区长何汝诚,区政协副主席谭广清、罗安成、黄富林、王伯荣、汤浩昌,承办单位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会办单位区国土资源局、规划分局以及提案人区工商联的有关领导等参加了这次活动。
委员们先后参观视察了珠宝城内的时代珠宝、“石头记”两家企业以及珠宝物流交易中心(选址),并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据了解,近几年新华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珠宝第一”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和强化各项配套服务,为大力发展珠宝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并主动加强与境内外金银珠宝商会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工作方针,加强与国内国际珠宝展会的联系,坚持做好香港、台湾等地客商的招商后续工作;三是积极完善珠宝城硬件投资环境,做好已投产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做到“以商引商”、“筑巢引凤”。经过几年的努力,至目前已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家珠宝企业入驻珠宝城,其中包括“石头记”、时代珠宝、保磁饰品、东方珠宝等知名企业。目前珠宝城及城内投产企业已初具规模,新引进项目均呈招商引资国际化、项目规模大、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其中不乏阿塔赛珠宝公司、香港新生饰品公司、台湾怡美饰品公司、法国FILON珠宝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座谈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新华街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坚持“珠宝第一”的发展思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努力发展金银珠宝产业,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新华街的特色经济,成为今天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亮点,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对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委员们也发现珠宝城在不断扩大和珠宝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二是新都大桥由于受武广快速干线影响未能顺利开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珠宝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建设;三是珠宝城第四期发展用地指标未能落实,不利于珠宝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挂案的黄富林副主席、朱根尤主任,部分委员以及有关部门领导纷纷作了发言,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
黄水记主席在综合、整理委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不移,乘胜前进,当前要继续以“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珠宝城基地的发展。
作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一个街(镇)的特色经济,要建设国际珠宝物流中心,必须要抓好产业的基地发展。只有把珠宝城基地做大做强,才能使我区珠宝业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立足花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与南中国的番禺、深圳等地区相比,做大做强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做大,就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争取企业个数、产品数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在全国有一定的比例和地位。当前要继续推进珠宝城第四、第五期的建设。其次,要做强,就是要创品牌,大力推进珠宝产业的行业品牌建设,努力打造3~5个花都珠宝国际品牌。当前要努力引进世界级珠宝品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推进珠宝产业文化发展。
二、抓好规划,留足土地,未雨绸缪,加快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建设。
出处不如聚处”,建设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平台,将会吸引更多的珠宝商到花都交易,成为大的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对增加人气、拉动消费、增加税收、推动经济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结合空港经济的优势及带动,推动珠宝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拟选址迎宾大道新街河路段,规划占地面积700亩。要提前介入,及早部署,认真规划好这个6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珠宝交易中心。尤其是注意留足土地,从全局考虑,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快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
三、全力以赴,继续完善“四大环境”,积极支持我区珠宝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改善政策、通关、治安、服务等四大环境入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支持珠宝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政策环境,关键是解决土地指标与做好规划,加快推进珠宝城第四、第五期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二是通关环境,提高通关的办事效率,为珠宝产业发展减少环节和提供方便,并可考虑做好金银首饰加工进出口电子报关业务,重点解决机场的通关问题;三是治安环境,加大对珠宝城内及周边的治安工作,确保珠宝城及各厂家的安全,尤其是解决金银珠宝的盗窃问题;四是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水电、银行等方面的服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要加快推进珠宝学校的建设,加快培养人才,保证珠宝产业的稳健发展。
区政府何汝诚副区长在调研座谈会上也作了讲话,对新华街及区国土局、规划分局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今后发展珠宝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希望政协委员今后继续支持区委区政府、新华街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区的金银珠宝业多开妙方良药,多提真知灼见。(江伟俊)
委员们先后参观视察了珠宝城内的时代珠宝、“石头记”两家企业以及珠宝物流交易中心(选址),并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据了解,近几年新华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珠宝第一”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和强化各项配套服务,为大力发展珠宝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并主动加强与境内外金银珠宝商会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工作方针,加强与国内国际珠宝展会的联系,坚持做好香港、台湾等地客商的招商后续工作;三是积极完善珠宝城硬件投资环境,做好已投产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做到“以商引商”、“筑巢引凤”。经过几年的努力,至目前已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家珠宝企业入驻珠宝城,其中包括“石头记”、时代珠宝、保磁饰品、东方珠宝等知名企业。目前珠宝城及城内投产企业已初具规模,新引进项目均呈招商引资国际化、项目规模大、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其中不乏阿塔赛珠宝公司、香港新生饰品公司、台湾怡美饰品公司、法国FILON珠宝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座谈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新华街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坚持“珠宝第一”的发展思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努力发展金银珠宝产业,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新华街的特色经济,成为今天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亮点,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对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委员们也发现珠宝城在不断扩大和珠宝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二是新都大桥由于受武广快速干线影响未能顺利开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珠宝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建设;三是珠宝城第四期发展用地指标未能落实,不利于珠宝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挂案的黄富林副主席、朱根尤主任,部分委员以及有关部门领导纷纷作了发言,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
黄水记主席在综合、整理委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不移,乘胜前进,当前要继续以“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珠宝城基地的发展。
作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一个街(镇)的特色经济,要建设国际珠宝物流中心,必须要抓好产业的基地发展。只有把珠宝城基地做大做强,才能使我区珠宝业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立足花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与南中国的番禺、深圳等地区相比,做大做强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做大,就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争取企业个数、产品数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在全国有一定的比例和地位。当前要继续推进珠宝城第四、第五期的建设。其次,要做强,就是要创品牌,大力推进珠宝产业的行业品牌建设,努力打造3~5个花都珠宝国际品牌。当前要努力引进世界级珠宝品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推进珠宝产业文化发展。
二、抓好规划,留足土地,未雨绸缪,加快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建设。
出处不如聚处”,建设珠宝物流交易中心平台,将会吸引更多的珠宝商到花都交易,成为大的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对增加人气、拉动消费、增加税收、推动经济有积极的作用。当前要结合空港经济的优势及带动,推动珠宝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拟选址迎宾大道新街河路段,规划占地面积700亩。要提前介入,及早部署,认真规划好这个6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珠宝交易中心。尤其是注意留足土地,从全局考虑,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加快花都(国际)珠宝物流交易中心的建设。
三、全力以赴,继续完善“四大环境”,积极支持我区珠宝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改善政策、通关、治安、服务等四大环境入手,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支持珠宝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政策环境,关键是解决土地指标与做好规划,加快推进珠宝城第四、第五期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二是通关环境,提高通关的办事效率,为珠宝产业发展减少环节和提供方便,并可考虑做好金银首饰加工进出口电子报关业务,重点解决机场的通关问题;三是治安环境,加大对珠宝城内及周边的治安工作,确保珠宝城及各厂家的安全,尤其是解决金银珠宝的盗窃问题;四是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水电、银行等方面的服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要加快推进珠宝学校的建设,加快培养人才,保证珠宝产业的稳健发展。
区政府何汝诚副区长在调研座谈会上也作了讲话,对新华街及区国土局、规划分局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今后发展珠宝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希望政协委员今后继续支持区委区政府、新华街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区的金银珠宝业多开妙方良药,多提真知灼见。(江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