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政协

黄埔区政协召开一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 围绕“高标准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展专题议政

日期:2020-10-26     

  10月26日下午,黄埔区政协召开一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围绕“高标准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区政协主席邓少敏主持会议,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大通,区政协副主席梁正华、赵同顺、周怡、郑卓文、陈少初,秘书长陈晓芳,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区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区委编办、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参加。 

  会上,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杨秀兰代表专题调研组作议政发言,指出广州海事博物馆建设现状,深入剖析建设进度缓慢、馆藏缺口大、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广州海事博物馆的战略定位;二是提高广州海事博物馆藏品的含金量;三是加强广州海事博物馆专业队伍建设;四是丰富广州海事博物馆陈列布展的形式和内容。 

  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文聪作了相关工作情况通报,直面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四大不足,提出“跳出海博”谋划和建设海博的工作思路,并汇报了广州海事博物馆将实施“博物馆+”战略等工作安排。 

  政协常委、委员们围绕主题纷纷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熊跃农表示,海博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定位,广州海事博物馆虽建在黄埔,但覆盖的是整个广州;二是馆藏,要发动省、市海事方面的专业力量征集;三是建筑,要博采众长,吸收国内外的海事博物馆的先进建筑理念和设计理念,而不是以奇为美、以怪为美,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海事馆。 

  林秋城认为,海博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问题,现有管理人员的组织架构不合理,缺乏较高层次的领导和专家,也没有形成梯形的团队结构,建议拓宽管理人才层次,广揽英才。 

  颜盛繁针对丰富博物馆藏品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成立民间捐赠专馆,发动海事收藏家捐赠藏品;二是采取向民间租赁藏品的方式丰富藏品种类;三是加强公办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的互动联系,开展联合办展活动。 

  徐申泉针对海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绘制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图,为黄埔正名;二是把相关市政协委员纳入议政小组,争取市级有关部门重视支持;三是增加人员编制,丰富人才队伍。 

  黄晓嫱认为,除发挥民间资本力量丰富藏品外,还可组建专业的征集藏品队伍,丰富文物概念开展专题采风活动,挖掘民间精品藏品、具有收藏价值的现代艺术品、有关海事民俗民风的祭祀用具等。 

  欧杰建议提高海博建设的专业性,包括藏品和人事管理两大方面。不仅要让文物说话,还要保证文物的“精”。可通过组建高级别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专业团队,确保藏品的文物价值。此外,还需挖掘一件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的镇馆之宝。 

  邹福良指出,历史上记载较多的是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粤语中“大耳窿”就有“波斯人”的含义。而巴斯人墓,则是长洲岛上的文物古迹。这方方面面都彰显了我们区悠久的海事历史。而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历史却很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博物馆发挥保留历史记忆的功能,留下历史变迁的印记。 

  王智利指出,海博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突出,现有队伍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品质、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现急需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学术队伍,向全社会公开选聘懂航海、擅科研、会管理、能布展的复合型专业性人才。可利用“黄埔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政校合作平台优势,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开展海上文物鉴定,编撰广州海事博物馆的特刊、专刊。 

  陈小飞针对藏品文物征集问题,建议协调省或市的文化部门大范围发函征集。1981年深圳博物馆被立项建一级博物馆时,深圳还是个边陲小镇,它又有多少文物呢?它就是通过上级文化部门向全国发函征集的。特别是港澳地区,要重点征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就是接受了香港人士杨铨先生捐赠的5542件文物后,馆藏一下跃居当时广东省内各博物馆之首。另外,还可以从广东海事局、黄埔海关、广州港务局、中远海运集团等单位寻找藏品文物。 

  王永辉表示,博物馆的背后是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可以对标美国珍珠港,将历史遗址打造成为城市打卡地标,以历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周锦高针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三个建议:一要有海事的大概念。把造船、航海、海防、海洋经济、渔业、海事立法等相关的海事内容都放进去。二要结合我区的特点做大文章。我区造船工业发达,中船就在我们区,还有海事局、海事法院等,与之相关的海事藏品、文物都可以通过挖掘展现出来。三要讲好广州一口通商的历史。我国的海防事业、南海舰队建设、军民共建等历史故事都是很好的展示内容,围绕海事活动的北斗卫星、海事基站等现代高科技也可以重点挖掘。 

  庄汉山认为,海博建设可以参照黄埔造船厂等小型展览馆,展示海事相关的文物藏品,错位竞争突出广州海事文化特色,打造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海洋知识科普的教育基地。可联动各中小学校,将其作为中小学校课外教育基地,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陈平表示,海博的宣传要以“抓住历史黄埔”对策思路为主。广州对外的海事活动以黄埔港为起点居多,有关黄埔海事的历史还有待深挖,可依托我区著名剧作家秦中英和音乐人李海鹰等大师级艺术人才,将黄埔海事文化搬上舞台,拓宽海博宣传面。感谢政协领导在博物馆藏品方面作出的沟通和协调,让港澳委员有机会参与到馆藏的征集和捐赠中,为博物馆建设奉献一份绵力。 

  罗丽初针对如何吸引群众参观海事博物馆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完善博物馆周边综合配套设施,如停车位、住宿等;二是创新博物馆周边文创艺术品,如借助“景点雪糕”提高宣传热度;三是制定中小学生打卡手册,将广州海事博物馆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点,提高青少年参观率。 

  邓少敏总结常委、委员的发言时强调:一是站位要更高。不要把海事博物馆等同于海丝博物馆。中华先民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航海活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仅仅是海事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海事的范畴也很大,航海工具、海员、航海管理、航海祭神活动等都属于海事,涵盖了海洋学、人类学、经济学、神学等广泛内容。二是思路要更广。站位高,我们征集藏品文物的范围就广,思路就不会狭窄。我很赞同市政协委员颜盛繁和区政协常委周锦高的观点,要利用好民间力量征集,要将造船、航海、海防、渔业等纳入范畴。古代海上贸易的市场叫市舶,陆地贸易的市场叫互市,市舶的商品、航海的技术包括我们北斗卫星等也可以包含进去。三是广州特点要更突出。不只是广州,甚至整个珠江流域的海事都可以包含进去,特别是我们黄埔的南海神庙,更要重点展示。 

  王大通指出,委员们就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建设积极建言,充分体现了区政协与委员们对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区委区政府将坚持高点站位,充分利用广州海事博物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的优势,以“一心两轴,三带串联,四区协同”的策划结构打造海丝文旅城区,发展“五色旅游”,推动文化品牌亮起来、文化事业兴起来、文化产业强起来。 

  邓少敏强调,广州海事博物馆作为展示广州海事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承载着广州海事的千年历史底蕴,对于扩大国际海事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专题调研组深化调研成果,结合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专题议政报告,形成政治协商建议案,加强跟踪督办,提交给区委区政府,推动广州海事博物馆成为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助力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海事历史文化在黄埔出新出彩。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图、文:黄埔区政协办公室 林曼婷 陈泽如)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