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Plus》: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把体育设施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必改事项
日期:2020-10-2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指导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力争创办体育强市的广州,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呢?
近日,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栏目对全市体育设施和场地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广州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回应表示,广州将进一步加大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力度,注重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做好规划和配套。
扩大群众体育运动场地
广州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市致力于"城市十分钟健身圈"和"农村十里健身圈"建设,按照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统计,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已达100%。但是,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市的体育资源配置仍有不均衡,存在设施残缺、服务不优、社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摸清存在的短板,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广州市政协委员林冠男建议,广州市要抓紧启动本地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需求调研。其中,群众最关心的是健身场地不够的问题,运动场地越多、越经济,群众的健身热情就越高。
崔冠星委员也表示,运动场地的短板问题在老城区尤其明显,相关"人均运动场地"数据显示,在广州海珠、荔湾、越秀等的一些老旧小区,运动场地甚至变成一种奢侈品。
究其原因,黄洁薇委员认为,这主要是规划滞后问题。老城区的规划与如今的人口密度已经不相符,因此建议尽快编制《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强对体育用地的规划预留,确立"以体育用地控制为主,以非体育用地兼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为辅,以社会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为补充"的政策,从而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布局。
对此,广州市各有关部门予以了回应。
"目前正在尝试利用政府储备用地,已形成初步的方案上报给了市政府。"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林燕芬表示,正在加大引入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华而实介绍,相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正在制订中,将从省级、市级和区级三个层次进一步落实体育布点规划。"我们利用广州的山水资源,打造一些有特色、高品质的体育空间。"
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陈迅表示,园林局将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统筹,把公园打造成"运动胜地",在公园的建设里导入一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元素。
加强城市更新过程的体育设施配套
崔冠星委员建议,要争取把体育设施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必改事项。"与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验收,实现一小区一健身点的目标。"
陈铿委员表示,在"三旧"改造和新建小区的时候,要严格遵循广州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街道级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按千人用地面积300-400平方米控制;居委级居民健身场所,按千人用地面积200-250平方米控制,保障房住区按用地面积上限控制。
黄洁薇委员说,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要鼓励各区挖掘供地潜力,不仅仅是把目光聚集在老旧小区改造,要放宽眼界。比如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改造建设成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经济实用的公共健身设施和场所。
对此,广州市规自局回应表示,关于老旧小区短板的问题,确实需要查缺补漏。2016年,广州市曾出台有关政策,要利用好闲置地。此外,广州将推进"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配套水平。
市林业和园林局回应,将加大力度建立一些综合性、大型的体育公园,同时把公园园道改建成缓跑径。
崔冠星委员表示,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需要进一步推动社区健身设施软件管理的精细化和品质化的提升。例如可以在社区的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馆,统一安装清晰的标示牌,详细标注球场的名称、开放时间、服务电话、预约二维码,还有收费标准等相关的信息,方便市民去体验和运动。
对此,广州市体育局回应表示,"互联网+健身"的理念,已被运用到二沙岛体育公园。划船训练器、智能竞赛车、体测仪器等多功能智能健身设施吸引了众多健身达人。"二沙岛体育公园是广州市首座智能体育公园,现在是网红打卡点。接下来,我们会协同更多的部门,把这种智能化、互联网+体育的手段普及推广下去。"
在公共体育馆实施"双14"免费和优惠的政策
根据广州市政协的调研情况来看,天河体育中心之类有健身教练员免费指导和免费运动的场所最受市民欢迎。
调研同时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偏爱在社区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部分中青年、运动达人更注重专业的训练,对运动场所、健身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惠民政策。
黄洁薇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探索构建社会公共体育场所共享机制,积极寻求社区与企业、学校的合作。另外,还要继续盘活现有的场馆资源,继续推动社会体育场馆的惠民服务,让更多的市民以政府补贴的低廉价格享用专业的体育设施。
对此,广州市体育局回应表示,在市区两级的45个公共场馆里面,实施了"双14"免费和优惠的政策,即每周有14个小时免费和14个小时优惠的政策。通过"群体通"平台,优选300多家社会场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
广州市政协委员陈铿表示,社会力量参与非常重要,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恐怕会有减弱,而社会力量是很大的资源,希望能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广州某连锁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张施浩表示,此前,相关政府部门为帮扶企业,将泳池用水从特种设备用水更改为企业用水,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他希望对更多的健身俱乐部提供更多好的惠民惠企政策。
林冠男委员建议,要积极探索一种社会回报机制,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中来。在立项、选址、用地、服务定价、政府购买、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问题,可按社会公益性建设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解决;房地产开发商配套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时,给予减免这部分配套建设费等优惠政策,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对此,广州市规自局回应表示,政协委员的意见都非常好,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支持:一是支持通过租赁或者"先租后让"的方式,提供体育设施用地;二是支持健身设施和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利用、统筹使用;三是推进做好城市闲置地的临时利用。
【南方日报记者】刘冠南
【通讯员】李志洁
【作者】刘冠南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Plus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