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市政协委员唐潇潇:不忘初心,在医学科研高地贡献巾帼力量

日期:2024-04-29     

  编者按:近日,广州日报采访市政协委员唐潇潇,挖掘其动人故事。现转载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肺纤维化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渐进性、致死性肺部纤维增生性疾病,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因而加强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作为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唐潇潇归国后加入广州医科大学,现为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研究方向负责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肺纤维化创新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多年来唐潇潇致力于研究肺损伤与肺纤维化等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她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并获得国际大会优秀论文奖、最佳基础科学论文奖、最佳海报奖及青年科学家奖、2020-2022年创新工作室十大创新成果等奖项,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肯定。

  深耕呼吸疾病研究领域

  唐潇潇自硕士起从事呼吸疾病研究,博士期间获得杰出研究奖学金资助并赴耶鲁大学医学院开展研究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想要在科学领域中获得更广阔视野的唐潇潇,选择了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深造,继续开展呼吸疾病和上皮细胞功能方面的研究。 

  2016年唐潇潇学成归来,加入了拥有中国顶尖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平台的广州医科大学,组建了肺纤维化方向的研究团队,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纤维化等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作为该团队的学术带头人,迄今已获得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听从内心的直觉和声音,做自己喜欢和选择的,才能在未来漫长的科研之路上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梦想。”唐潇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奋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与医护人员奋战在救治第一线救人相比,科学家则是奋斗在后方“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争分夺秒找出病毒的特性、传染规律及致病机制等并提供给临床一线人员,为前方的救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新冠疫情期间,唐潇潇及其团队临危受命。作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研究工作组负责人,她积极组织力量、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她与国内外前来推荐药物与救治方案的一些机构沟通,对药物是否安全、是否有潜力用于救治作出初步判断。此外,唐潇潇还担任呼研院新冠病毒哈佛合作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助建立合作工作机制,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开展联合攻关;并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组组长,通过管理和协调推动资助项目的有序进行。形势严峻,时间紧迫,有时凌晨两三点拿到病人的样本,科研人员需要立即行动及时处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唐潇潇表示,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研究速度,保证研究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我们更要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基于疫情中的工作和贡献,她被授予“广州榜样·抗疫劳动者”荣誉称号。

  在医学科研中展现巾帼力量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人员,唐潇潇坦言自己当初选择科研这一行是因为其“有意思而且有意义”,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听从内心的直觉和声音,如果确定了目标,一直往前走就行了。希望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年轻女性坚持理想,坚韧不拔,脱颖而出。唐潇潇认为,广州为女性科技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做事氛围,希望未来有更多政策助力女性科技人才在科研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更多女性参与到各类科研管理、评委会的工作中,有利于女性科研人员构建适合自身事业发展的科研系统和社会网络,发挥更多“她”力量。 

  多年来在从事呼吸疾病的研究中,唐潇潇深刻感受到科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除了新冠疫情的应急科研攻关,她长期专注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聚焦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很多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根本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如发病机制没有搞清楚。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在肺纤维化等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领域深耕,积极探索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为人民的呼吸健康贡献力量,致力于做一名人民呼吸健康的守护者。”唐潇潇说。

  图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朝露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