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广州如何发展低空经济?市政协委员王桢桢建议找准比较优势,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日期:2025-02-17     

  2025年年初,广州把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列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并计划到2027年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未来,广州如何发展低空经济呢?2025年广州市两会召开在即,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桢桢建议,找准广州发展低空经济比较优势,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在调研过程中,王桢桢发现,广州缺少传统通航和零部件制造企业,低空产业链,智能航空器尚在产业化早期,产业链尚未实现专用和规模化生产。对此,王桢桢认为,广州要找准定位,抢抓产业生态的比较优势,围绕发展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基础支撑和发展成效等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量化评价体。各区应密切对接全市发展规划实现错位发展,以场景促需求,以需求促产业,形成研发制造、商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分别打造飞行器整机研制中心、原材料与零部件制造中心、飞行软件系统服务中心、应用场景拓展中心。 

  强韧有力的产业链能够为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王桢桢认为,广州需要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她建议,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链向低空飞行器转型,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材料、主控芯片等研发制造,支持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企业与国际巨头战略合作,建设华南区最大的低空产业制造基地,依托中山大学、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建设低空经济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同时,推进低空企业、航空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紧密合作。鼓励本地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高企跨界合作,研发高精度、小型化、智能化传感器。 

  应用场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去年全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大会上,广州发布了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面对未来,王桢桢建议,要进一步丰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优先打造无人机配送、空中观光、应急服务走廊,促进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私人飞行等业态发展,强化应急、医疗、政务等低空服务。创新“互联网+”通航模式,开发空中游览、航线查询、空域申请等线上服务。 

  王桢桢还提出,要创造具吸引力的低空经济融资环境,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债券用于产业发展扶持、核心技术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运用信贷、债券、融资担保、产业基金等加强金融供需方精准匹配,支持低空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

  文: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记者 卢智杰

  来源:花城FM客户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