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

弹好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协奏曲——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履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探索实践

日期:2020-12-12     

  专门协商机构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近年来,广州市政协坚持以“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有力抓手,坚持谋民生大事、推民生好事、商民生实事、解民生难事,积极探索实践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真管用的基层协商方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协商平台有效实现了协商成果与党委政府相关工作的无缝对接,助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所孕育的时代特征和本质规律,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2019年7月,该平台做法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选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向全国推广。目前,协商平台主题歌《有事好商量》正在羊城广泛传唱,让人民群众感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一、聚合力量共同推进协商民主落地,夯实专门协商机构“能协商”的基础 

  人民政协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界别群众。协商平台自启动开始,就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构建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精心筹办、群众深度参与的协商格局,开通各方面对话交流、恳谈沟通的“直通车”,在服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 

  一是党委统一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要发挥好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协商平台自创办以来,坚持协商议题报市委研究批准、协商中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办理结果报告市委。市委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平台建设,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三年协商行动计划》,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要求市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初市委印发了《广州市开展“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办法(试行)》,对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协商形式、协商程序、保障机制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对协商议题产生、成果报送、办理反馈和对口联系等具体工作进行明确,这些都为协商平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政府大力支持。专门协商机构有效运行需政府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保障参加协商活动的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群众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协商平台运行中,年度协商议题均与市政府反复沟通、共同拟定,协商过程均邀请职能部门负责人全程参与,协商建议均由职能部门反馈回应。市政府把支持政协开展协商、监督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着力点,结合年度民生实事协商议题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如2019年“改造交通拥堵节点,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协商议题,由市政府主动提出,主要领导同志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协商,把协商现场从会议室搬到了道路旁,直接听取委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建议,现场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动协商成果落地。 

  三是政协精心筹办。协商平台是合力解决利益诉求的新路径新模式,需要人民政协对调研、议政、协商、监督、回访这一闭路过程进行规划、协调、细化,在协商议题的办理、督办、反馈上与党政工作有效衔接,体现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特色优势。搭建组织架构,成立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市政府办公厅和主要媒体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传播制作小组。理顺工作程序,每次协商都由一名副主席领衔、办公厅牵头统筹,相关专委会负责分解协商主体、细化协商流程、组织协商活动、跟进成果办理,确保“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打造高水平融媒体传播平台,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媒体记者和社区工作者、单位(企业)代表参与协商平台电视节目制作,展示协商议事、交流访谈过程。电视节目每月由广州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广州广播电台同步播发音频节目,同时约请人民政协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2019年,人民政协报刊发“有事好商量——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综述专版,受到全国政协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树立为民理念精准遴选民生议题,坚持专门协商机构“应协商”的标准 

  协商乃众人之事,谋事之前,应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协商平台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精准遴选民生议题,用专门协商机构的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 

  一是广泛征集议题。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不仅要积极撮合众人商量,还要事先搭好“台”,事先找到题,事先选好点,从群众关注的焦点、民生短板、社会矛盾症结、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反映群众愿望、征集协商议题。协商平台运行中,紧扣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计划,着重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实际问题选择议题。议题一般由市委提出,或者从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民生实事协商座谈会、政协年度协商议题、政协委员提案、专题调研、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进行征集和遴选。如2018年初在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座谈会上共征集到275个议题,市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通过与委员协商讨论,遴选出共享单车管理、旧楼供水、长者饭堂、巩固提升“天更蓝”成果等20个初选议题,无一不是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协商内容广泛且有针对性。 

  二是科学确定议题。人民政协献策不决策、议政不行政,要按照“少而精、专而深、出精品、求实效”的原则,遴选确定“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群众关心,政协能做”的协商议题。协商平台运行中,充分考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对党委、政府尚未考虑或考虑较少的问题,发挥拾遗补缺的主动性和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努力把协调议题捕捉准、想得全、研究透,不断提高采纳率。除市委交办外,市政协办公厅还主动与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对接,从已纳入政府工作安排的大事、社会普遍关注的实事和应办而暂时未办的难事中遴选。如2019年确定的改造交通拥堵节点、持续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探索建立0-3岁婴幼儿保育系统等9个议题,力所能及地将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协商平台,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是分类研办议题。根据协商议题涉及领域,把所联系的界别委员组织起来,与政府职能部门有序高效开展专题对口协商,实现协商议题、共同调研、合出对策,才能避免“各说各话、各做各事”。协商平台运行中,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各专委会职能统筹作出安排,每个专委会牵头负责1-2个议题协商,个别议题由2-3个专委会联合承办;针对议题特点,政府、政协、群众、专家、媒体等多方代表共同研办,发扬民主、凝聚共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020年首期协商平台围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就企业所反映的防疫物资短缺、用工人员紧缺、资金流吃紧、物流运输受限、产业链整体复苏滞后等问题逐一研究协商、提出对策,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三、扎实调研与深入协商紧密配合,体现专门协商机构“会协商”的要求 

  专门协商机构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协界别和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高质量和可行性,来自于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正确见解。协商平台以党委政府和政协之间以及委员、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的顺畅沟通为保障,以扎实的调研、座谈为基础,以有专家学者参与、有专题研究论证为支撑,充分体现“可为又善为”的责任担当和协商精神。 

  一是以深入扎实的调研掌握实情。调查研究是掌握真实情况、了解具体问题、提出务实管用对策建议的基础,也是协商平台运行的重要环节。每个议题都召集相关界别委员、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媒体工作者组成联合调研组,沉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提高老楼房供水质量”议题协商中,联合调研组了解到,广州市中心城区约有老旧小区9590个,抄表到户的住户中约有2/3使用二次供水,需要改造水管和二次供水设施的约有18万户,计划5年内完成。为此,市政府根据调研组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制定了《供水用水条例》,提出“费用入水价,服务到终端”的解决思路,明确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交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打通了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的老问题。 

  二是以紧密畅通的沟通搭建桥梁。协商有专家委员参与,建议有专题调研论证,问题有专门机构回应,全程有专业精神支撑,“有事好商量”始终以理性协商、深度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政协专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由各专委会主任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参与,全程接力沟通“不断链”。在政协委员与群众之间,组织政协委员走进街道社区、百姓家中,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在群众之间,引导大家参与议事、当面商谈、寻求共识。2020年“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议题协商期间,结合市政协常委工作微信群等平台,借助加强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卫生健康教育这样一个良好契机,把委员、家长、学校及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多次互动协商,营造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专以提质的良好协商氛围。 

  三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务实建言。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紧扣党政所需、人民所盼、政协所能,多提有专业性、能管用的意见建议。协商平台运行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协商,以聚人、聚心实现聚智、聚力,提出“金点子”“巧法子”,使协商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社会审视、经得起群众评判。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随着户籍人口二孩出生数量和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数量的快速增长,潜在入读学生剧增和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突出,学位供给压力明显。为此,在“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议题协商中,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经过深入探讨,提出科学规划布局教育设施、多渠道解决学位供给问题、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等建议。这些建议被市政府吸纳,预计2020年将新增18.75万个中小学学位和17.53万个幼儿园学位。 

  四、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彰显专门协商机构“真协商”的成效 

  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实是协商平台运行的最后一公里,事关协商平台的成效。协商平台把质量导向鲜明树立起来,以明确的议题、严谨的程序、务实的作风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行动、回访,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落实、落细,努力提高协商效率,真正使协商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一是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办理协商成果。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对协商议题均积极响应,使协商议题得到办理对接、协商成果得到落地生效,才会增强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协商平台运行中,相关专委会与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定期沟通,综合运用协商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手段,推进落实协商成果。比如,“巩固提升‘天更蓝’成果”议题涉及能源、交通、建设、餐饮等不同行业,需要发改、环保、交通、住建、城管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协商平台先后组织不同行业代表和界别委员81人次,走访5个部门和6家企业(工地),进行广泛协商、联合调研、共商对策、合力推进,推动关停了有80年历史的广州发电厂,在能源优化管理、推进公交车使用清洁能源、推行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助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二是组织各方力量回访视察协商成果。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需对协商成果持续进行跟踪、反馈、回访,定期回顾已办“议题”落实情况,看看商量好的话是否“说了不白说”,群众不满意的可以“回头看”“再商量”“再办理”,推动协商议题进一步办理落实。协商平台运行中,各专委会和媒体根据前期协商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结合人民群众新的呼声和需求,协同政府职能部门、办公厅和电视台,组织协调议题回访、回复,推进协商成果落地。比如,在“开门治水人人参与,助力河涌治理”议题协商中,调研组坚持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深度发动群众参与、全面掌握情况、精准提出对策,先后5次深入水环境治理现场开展回访、暗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推动广州市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流域河长制,促进了珠江西航道流域和广佛跨界河涌等数十条河涌水质达标。 

  三是借助专业机构调查评估协商成果。通过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协商成果的调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协商、再办理,才能确保协商成果更好地落地见效。协商平台运行中,多个政府部门主动与政协办公厅对接年度协商议题征集工作,希望把本部门一些长期难以推进的工作纳入平台,得到更多专业机构帮助和更多专业数据支撑。比如,开展“提升助餐配餐服务品质”议题协商后,根据专业机构评估意见,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等建议,广州市“长者饭堂”的数量增加到1000余个,打造了“养老大配餐”服务体系,相关做法在人民网刊发,受到普遍赞誉。协商平台的探索实践,将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变为实操,使建言资政建之有方、资之有效,使凝聚共识常做常新、出新出彩。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执笔人:范胜龙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    粤ICP备05084687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