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教科委视察黄埔古港
日期:2017-09-01
9月1日上午,为了解我市文商旅融合发展有关情况,拓宽委员参政议政的视野,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江东、易红霞带领部分委员,到黄埔古港进行视察。
在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听取介绍
位于海珠区东部的黄埔村,又名“凤浦”,濒临珠江。北宋年间已有“罗氏”族人在此聚集,南宋时期已经是“海舶所集之地”,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后,广州更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清代粤海关在此地设的黄埔挂号口也成为外国商船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据史料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道光十七年(1837)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近五千艘。瑞典的“哥德堡号”、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等著名商船都曾在此停泊,特别是“中国皇后号”的访华,打开了中美贸易的大门,由此可见黄埔古港古村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作用。黄埔村是目前广州保留最好的古村落之一,被评为广东省最美古村落。该区域有黄埔古港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文物50处,其中市级文物31处。历史建筑3处,历史建筑线索4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76处。村内有古祠堂、古民居、家塾、宫庙等大量的历史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亦随处可见。
到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考察
2006年以来,广州市和海珠区对黄埔古港、古村进行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工作。按照“修旧如初”的原则,对村内部分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重新铺设了连接各个古迹节点的街巷,延绵成为3公里长的麻石路。委员们实地考察了海珠区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大南门牌坊、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祠堂街,对古港古村的风貌进行考察。
考察黄埔古村祠堂街
(图、文:教科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