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航空产业发展新优势 助力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1-04

代表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政企中心经理

欧阳智鸿

  内容摘要:中国正从汽车时代迈入航空时代,国内航空市场快速扩大,广州初步形成了以航空服务为主体、航空制造与航空新业态为两翼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我市正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亟需培育新战略接续产业。“十三五”以来,面对稳步扩大的航空市场,我市航空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航空产业发展指引不清,缺乏产业重点和特色”、“航空产业分布碎片化,缺乏区域集聚与协同效应”、“以机场为龙头的航空服务水准低,影响了航空服务业做大做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制约,为此、经过调研,我们提出了: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精心培育八大航空细分业态;打造航空经济引擎,大力提升机场综合服务品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品牌活动的引领带动等七方面的建议。

  一、广州航空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

  中国正从汽车时代迈入航空时代。国内航空市场快速扩大,据权威统计,2014年我国军用飞机市场规模为800亿元,民用航空工业200亿元,总计1000亿元左右,到2025年,航空制造业市场保守估计有望达到5300亿元,按照1:8的产业拉动比,2025年能带来4万亿产业链价值。从现实看,我国通用航空迎来需求爆发期,支线飞机机队将有较大增加,大飞机重大专项即将突破,无人机市场呈几何级数般增长。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组建,以此为标志,中国航空产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自“十三五”以来,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制定并发布了航空经济或航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国内航空产业面临大重组、大洗牌、大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所在地,广州也加大了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除在“十三五”总体规划中确立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定位外,市政府先后印发《广州市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6-2030年)》等政策文件,重新规划调整了空港经济区范围、功能及管理体制,并正式申报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这些重大决策部署为广州航空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全新的战略框架和良好的政策导向。

  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增速下滑、动能不足、后劲乏力的发展低谷中,作为传统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一业独大”的格局及其日趋饱和的市场已不利于经济转型及其可持续发展,广州急需谋划与培植战略接续产业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综合考虑国内民航业增长趋势及珠三角地区发展实际,预计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航空客运和货运需求将分别达4.1亿人、2858万吨,远远超出区域内五大机场规划容量,未来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加大航空产业战略布局不仅恰逢其时,而且意义重大。

  二、广州航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州航空产业具备了一定基础,初步形成了涵盖航空运输、航空服务、通用航空及部分航空制造业在内的全产业链。其中,航空运输业较发达,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南航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2015年,广州机场旅客吞吐量55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4万吨,开通国际航线136条,均居中国大陆第三位。航空物流稳居国内前列,依托联邦快递、顺丰速运等骨干企业,开通全货运航线达22条,初步形成辐射全球的国际时效物流体系;航空维修实力强大,拥有新科宇航、GAMECO、航新科技等一批优质航空维修企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维修基地。航空制造业逐步成长,航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拥有天海翔航空、海格通信等一批航空制造企业。通用航空拥有相关企业12家,产业链初具轮廓。总体上看,依托白云国际枢纽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市航空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形成了以航空服务为主体、航空制造与航空新业态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

  “十三五”以来,面对稳步扩大的航空市场,我市航空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制约:

  1.航空产业发展指引不清,缺乏产业重点和特色

  航空产业是一项技术复杂、周期长、回报高的战略性产业。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大的经济体通常只能存在一家龙头型整机制造商,如美国只有波音,欧洲只有空客,这些航空巨头依靠其技术垄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专业化协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至于飞机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其垄断程度更高。这意味着,任何地区都不可能构造航空全产业链。然而,从我市情况看,无论从产业实践还是政府规划看,我市对航空产业的发展重点仍不够明晰或不够聚焦,尤其在航空制造领域,其产业指引普遍呈“全面开花”现象,试图构建独立的全产业链。如在已发布的《广州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广州要重点发展中、远程公务机的配套制造,尤其是发动机、航电设备等关键部件的研制,适时发展通用航空固定翼飞机及直升机整机制造”,在曾编制的《广州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中,“航空制造”板块涉及到发动机制造、整机制造、关键航电设备、先进航材制造等多个品种,覆盖面过宽。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国家刚刚组建航发集团背景下,我市再规划发展航空发动机,这既无基础,也不现实。下一步,结合国家航空产业战略布局和本地产业资源优势,广州亟待找准其产业发展定位和关键切入点。

  2.航空产业分布碎片化,缺乏区域集聚与协同效应

  一个地区不大可能规划布局完整的航空全产业链,但围绕一个龙头企业形成空间上的产业集群确是基本的经验模式。广州很早就规划了一个超大的航空产业发展平台——空港经济区,近期又进一步规划了南沙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但从实际看,空港经济区在产业布局上依然较“空”,除形成航空物流集群外,航空产业分布呈碎片化特征,缺乏集中性、专业化的产业园区,许多优质航空企业如航新科技等散落在市内其他类型园区中,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知识分享和集聚效应,与周边产业链处于断裂状态。反观国内其他城市,如上海规划建设浦东航空城,逐步形成围绕国际机场枢纽和大飞机配套的航空产业基地;沈阳已规划形成浑南、沈北、法库三个各具特色的航空产业园,该市36家航空类企业全部进驻这三大产业园区中。此外,广州拥有世界级航空枢纽,但迄今为止航空枢纽与周边地区经济融合度低,带动力弱,白云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尚没有在周边衍生出大规模、高水平的航空产业集群。

  3.航空产业发展面临国家战略布局和本地空域条件的限制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受国家规划布局影响较大,不能完全按市场化方式发展。目前,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航空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以民用大飞机总装为代表的上海和有雄厚军工制造基础的西安、成都、沈阳等几个城市,广州属非重点地区,航空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在飞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和总装集成上毫无技术积累。2014年,广州航空制造业总产值23亿元,仅为沈阳的1/13。此外,广州航空产业发展还受空域条件的限制。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地域狭小,而机场布局却相当密集,除广州白云机场外,同时还有香港、深圳、珠海、澳门等多个高等级民航机场在运营;而广州又是南部战区所在地,加之国内导航软件欠发达,广州地区的空域条件管制极为严格,净空范围较大。如白云机场周围200公里范围被军方划定为禁空区,禁止一切飞行器飞行。而在美国,由于导航软件发达,一个机场的禁空范围仅为50公里。在这种情况下,广州航空产业中部分空域依赖型品种,如通用航空器、试飞测试、飞行培训等,都面临较大的发展阻碍。

  4.以机场为龙头的航空服务水准低,影响了航空服务业做大做强

  根据国际旅游网站TheGuidetoSleepinginAirports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机场综合服务评比,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居亚洲第六最差机场,成为唯一上榜亚洲最差机场的中国机场。这一结果对广州航空服务形象形成了较大冲击。作为中国第二、世界第十六繁忙的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服务水平存在几大突出问题:一是机场环境差,厕所和饮水机不够干净,无线网络服务不稳定,座椅设计欠舒适人性化、工作人员提供协助有限等。二是配套服务品种单一、价格高,无论饮食还是商品价格,均远高于市场水平,而新加坡、香港等亚洲最佳机场,不仅配套品种齐全,如配有水疗、桑拿、花园、淋浴、健身房、电影院、中国茶艺、艺术博物馆等设施,而且价格与市区无差异并实行24小时服务,可以为旅客提供高品质的美食、购物、休憩、游娱服务及艺术体验。三是行政服务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通关等服务效率低,导致部分航空货源被深圳、香港夺走,部分货源转向上海机场通关。四是机场交通组织差,机场接送客位与停车场设置不协调,旅客疏散等候时间长,特别是夜间交通十分不便。

  三、促进广州航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若干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制约,未来,我市航空产业在发展思路上应采取“扬长避短、民用为主、跨界优先、军民融合”的策略,具体建议如下:

  1.强化顶层规划统筹,成立“广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目前,我市空港委仅仅是负责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的管理机构,作为引领全市航空产业发展的行政机构,其管理权限和统筹力有限。为此,建议我市仿照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广州市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航空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审定全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重大航空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力引导支持航空产业的研发、生产以及相关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下设广州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具体执行机构,该办公室行使对全市航空产业的规划、管理、协调、审批、投资服务等职能。

  2.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精心培育八大航空细分业态

  航空产业是国家垄断的战略性产业,广州属国家非重点布局地区,因此航空产业发展绝不能全面开花,而应聚焦重点,精心选择几个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的品种加以突破。重点产业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不能与国家战略规划和布局相冲突,如航空发动机、关键大部件、特种航材制造等均不适合广州参与;其次,重点聚焦非专属性的跨界产业品种,勿碰专属产品,如航空软件、机载电子等,广州原来就有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易作技术转移;三是立足广州已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四是充分利用广州的教育培训资源;五是必须能规避空域条件的限制。据此,建议在未来产业发展指南中,我市将航空物流、飞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电子及软件控制、航空测试、飞机租赁、无人机研制等列入优先产业(具体依据见下表),予以重点招商和扶持。

  3.加快航空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产业载体

  完善航空产业布局,按照上述确定的重点产业,以空港经济区为主基地,继续完善航空物流园区功能配套及基础设施,加快打造航空维修制造区、航空高端商务综合体、航空总部集聚区,新规划航空通用零部件产业园;以南沙通用航空产业园为副基地,重点打造中国公务机研制基地。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鼓励现分散各地的航空企业及新引进航空产业项目向相应园区迁移或集聚,政府在迁移补贴及土地出让上给予适当优惠。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国内外知名机构,设立一批航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航空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筹建无人机试飞研究院。

  4.强化航空产业“引擎”,全方位提升机场综合服务品质

  在缺乏航空制造龙头情况下,广州只有走依托国际枢纽机场带动航空产业发展之路,针对白云机场综合服务“短板”影响、制约客货运量增长的状况,建议:一是积极与机场集团协商,采取“机场让利、政府补贴、商户配合”的方案,全面降低商铺租金水平,切实解决机场购物消费价格畸高难题;二是增加机场服务品种,强化游娱功能,规划适当区域进一步引进健身房、电影院、中国茶艺、中医按摩、艺术博物馆等设施;三是深入研究机场交通难题,完善机场交通标志指引系统,优化机场捷运系统,延长夜间地铁运营,合理组织交通接驳等;四是复制推广上海、南沙自贸区改革成果,推行货物通关“三个一”、“三个互”机制,大幅提升机场通关效率。

  5.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品牌活动的引领带动

  一是策划举办“中国(广州)国际无人机”和“中国通用飞机飞行大赛”,由市政府大力支持并拨出引导资金,电子五所等机构承办,按市场化方式打造与“广交会”齐名的另一个城市名片。依照“民用性、消费级、贸易型”定位,除整机性能比赛外,可进一步设置无人机电池比赛、无人机材料比赛、雨林实验比赛等子项,通过举办这两个品牌大赛,促进业内交流,拉动控制软件,创新能源模式,改进飞机材料,完善行业标准,打造无人机、通用飞机的测试平台,吸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制造商、供应商来广州发展。二是探索“民参军”模式,借鉴杭州西子集团的经验,积极争取飞机零部件供应商资质认证,推动更多民营航空制造企业作为供应商进入空军采购体系中。三是积极推动跨区产业协作,发挥广州在航空检测、飞机维修、航空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为省内其他区域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特色服务;同时,利用周边腹地相对丰裕的空域、土地资源优势,发包部分业务,使之成为广州企业的生产、试飞等基地,由此形成航空产业区域发展合力。四是扩大国际航空产业合作,利用我市规划中的中国-以色列科技产业园、中澳新自贸合作产业园等平台,开展对发达国家航空产业届的招商,引入部分有资质的专业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