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我市行政审批改革要达到全过程总体手续简单、审批时间缩短的效果的建议 | ||
提案者 |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广州市自2014年起率先试行“一窗式”集成服务模式改革,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文件,在全市四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向“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转变,大大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 一、存在问题: (一)办理流程节点多,办理时间没有明显缩短。 调研组在走访办事窗口和登记大厅中发现,办事流程更加合理先进,许多办事群众都很满意。但有部分老商户反映办理时间与以往比较并没有缩短,甚至还慢了。据政务中心的同志介绍,这情况的确存在,主要是网约的时间较长。而且如今办事流程全部规范化、标准化,原本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项全部要按规范执行,因此办事时间也有所延长。这属于改革的“阵痛期”,待改革完成后应该有明显改善。 (二)存在“假网办”的情况 在调研中发现,个别部门虽然开通了网上办理,但网上办的事,网下不认可,结果办事的市民在网上提交了材料,到窗口又要重新填表和提供书面材料,甚至让办事人回去准备书面材料再来。这些假网办只是应付《网上办事管理办法》而弄出来,不但没有加快,反而拖慢了时间。 (三)部门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情况依然存在 由于一些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是中央垂直式或者保密需要,因此不允许政务中心或其他部门的接入他们的系统。导致了市民办理一些跨部门的事务时,需要跑好几个地方。 (四)放管不到位。 广州市推进行政审批“条块结合、四级联动、以区为主、重心下移”改革,其中的四级包括市、区、街(镇)、社区(村),但是改革中没有做到人随事走、钱随事走,导致一些事务下放后,街镇没有相关人员负责。导致区、街道一些部门有事没人做,省市一些部门有人没事做。 (五)中介组织缺乏政府部门管理。 中介组织门类众多,归属也不明朗,由于其业务范围跨行业、跨领域,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归类管理。以前一些中介组织直属于某些政府部门,现在政府部门与下属的中介组织脱钩后,这些中介组织反而成为了“无王管”。 (六)电子证件信息难以共享。 电子证件,尤其是身份证、户口本,涉及到很多的流程,但是由于属于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涉密,给电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 |
||
具体建议 |
1、清理“假网办”,整合网上资源统一办理。 建议将各区、各部门的网上预约、受理业务全部统一到广州市政务网。由政务中心对各部门的网上办理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对存在“假网办”的情况进行规范和清理。 2、立法促进部门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建议法制办起草《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条例》,对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进行分类规范,对哪些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予公开或者可以部分公开、打码后公开,都进行统一规定。 3、简政放权要做到“人随事走”“钱随事走”。 政府部门将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或者下放到区,必须将工作人员、编制以及经费同步移交、下放。建议成立转移机制,由编办、财政对转移的机构进行核实,同步开展人员和经费的转移。 4、将中介机构归口到政务中心统一管理,建立中介信息平台。 明确中介职责,对我市中介机构进行分类,统一归口到政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部门之间的扯皮。建立中介信息公开网,把全市收费中介机构的基本信息、业务范围、收费明细,通通放在网上公开,让市民自主选择。同时让市民对中介机构进行打分评价,开展星级评定。对工作比较好的许可单位和中介机构,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推广。 5、进一步利用科技创新,更方便市民办理业务。 建议引入如云端机等新技术来缩短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可以将政务中心的云端机布置在街道办事处或者小区内,民众想办理一个事项时,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审批指南和表格,填好后由云端机扫描传输给政务中心进行办理。受理完成后可以打印受理回执和办理结果。使群众可以随时在家附近就办理,无需亲自到政务中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