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必须擦亮广州门面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上要求,要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广州享有祖国的“南大门”、“千年商都”、“花城”等美誉,城市的网络枢纽和集聚扩散功能十分突出。空港、海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以及汇聚地标建筑、被誉为“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等,是展现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主要门面。经过广州市政协文化艺术界、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等集体调研,我们归纳出: 一、城市出入口形象塑造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各大出入口环境整体精耕细作不足 研究表明,国内外旅客从享受交通工具的环境开始,进入目的地城市,“落地”第一感官非常重要,如何在城市出入口展现大城市风范,广州必须精耕细作。目前,广州的各大出入口环境五花八门,缺乏高水平的形象策划,旅客一进站,首先充斥眼球的是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牌,让人感觉不到城市的品位。如“广州欢迎您”以及城市推广的介绍,表达方式过于单薄,未能有效地利用出入口,很好地展现城市形象。又如广州“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商业广告虽然不多,但整体环境策划包装还不够,对花城广场及小蛮腰的推介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各大出入口综合交通无缝衔接不够 出入口畅达的交通衔接、方便的交通转换是城市出入口“门面”的重要体现。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例,201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521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达1136万人次,占20.5%。但引人诟病的是机场的交通疏导和转换问题不少,比较突出的是旅客出站后步行时间太长,出站口与停车场通道设计不合理;接机行车道过长、过窄,造成拥堵;车辆乱停、乱鸣笛现象严重等。 再如广州高铁南站,目前日均到发旅客13万人次,这两年不断有媒体曝光南站的问题,常被诟病“换乘难”、“指引不清”、“黑车横行”等等,让城市门面蒙上了灰土,城市美誉度大打折扣。又如想去花城广场,相信大家认为最好是坐地铁,如果开车或乘坐公交车,可能大多数人会感觉不是很方便。 (三)各大出入口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不到位 出入口设施人性化设计与精细化服务,能让旅客感受到一个城市释放出来的友善,是赢得城市美誉度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广州各大出入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比如白云机场指示标识不清,咨询服务站布点稀疏,各种功能性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差,飞机到达口到出站口路途太远等。有一位外国友人第一次出差广州,抵达白云国际机场的A3区出口,掏出手机联系合作方的司机,然而兜兜转转半个小时,始终找不到拟定集合地点“南停车场”,只好又回到原点A3区出口处打电话请司机再绕过来接他。诸如此类的事情天天都有发生。 又如番禺南站同样存在标识不全,从地铁出来到进站过道太长,人流及行李上下不便捷、安检通道太少、人流疏导服务严重不足等问题。再如天河东站电梯运行量不足、候车大厅拥挤,灯光偏暗,噪音过大;火车站出口拥挤,广场空间挤逼,人流车流密度太大等。 (四)弘扬主人精神,讲好广州故事的意识不够强 城市门面的塑造,是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广州一直强调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主人意识,但如何在城市门面朔造上落实和彰显这些精神和意识仍存在不足,志愿者服务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城市形象推介做得还不够,市民的参与和服务意识还有待提升。
|
||
具体建议 |
(一)由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从战略的高度擦亮广州门面。 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共同擦亮城市门面。广州各大出入口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分属中央、省和市的有关部门,因此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十分重要。建议在全市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口岸办、市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市住建委、交委、市文广新局等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协调机场、铁路、航运等各方管理机构,共同擦亮广州门面。建议建立和完善各大出入口考评制度,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及市民代表的定期考察和评议,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打造地标经济,朔造城市品牌形象。依托花城广场、广州塔为核心的城市新中轴线,策划包装一系列景观:广州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东西双塔及广州塔旁的广州国际媒体港、琶洲古塔、赤岗古塔等,充分展现中轴线和“一江两岸”的美景;联动传统羊城景观:中山纪念堂、五层楼、荔枝湾等,展现实力广州、活力广州、魅力广州、幸福广州。 (二)提高城市精细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努力建设“精品城市”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注重品质和人文精神的“精品时代”正如春雨润物般无声而来,广州要按照“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要求,努力建设精品城市。 各大出入口的基础设施必须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比如白云国际机场可规划建设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将停车场等功能区域与出站大厅相连接,形成立体空间分流。重新设计接送机行车通道,可将大巴的停靠点移到最外线,社会车辆停靠点移至内线,增加内凹式车辆停靠点。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置高效便捷的通道,缩短旅客行走路线。改进高铁南站进站与出站平台车辆行驶指示引导,增设安检设施和服务人员。更新广州东站的指示牌,增加照明,增设座椅设施等。 建议对城市门面精耕细作。结合各出入口特质量身定制高水平的包装方案,针对网络型枢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专人设计制作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蓝图。比如结合城市地标、岭南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宣传作品,在显眼位置搭配“广州欢迎您”多语种的设置,让旅客在排队等候入关、过安检、行李提取时可以触及到这座城市的形象。有些正在施工建设中的设施,在建设期内,需要有一套过度管理办法和临时应急措施,适时出示一些温馨、和谐、友好的安民告示,继续加强工地的文明施工管理,以体现城市的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增强主人翁精神,共同擦亮广州门面 “广州是我家”、“微笑在广州”、“友爱在车厢”等等,这些都是广州当年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做法和经验,擦亮广州门面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建议继续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好有关活动。比如,在出入口及城市“客厅”配置常年志愿者队伍。重点针对接机、接车轮候的秩序维护,有效辅助执法队伍维持交通秩序。 发挥媒体优势,擦亮“广州门面”、“城市客厅”品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都需要主动积极地为这座城市摇旗呐喊,主动发掘喜闻乐见的新亮点,贴民心,宏正气。透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培育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当每个广州人都以城市主人自居,整座城市自然充满热度,美誉度也就提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