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练好‘请进来’真功 提升广州旅游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练好‘请进来’真功 提升广州旅游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提案者 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情况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旅游理事会指出,综合旅游收入每:增加1美元,可带动第三产业相应增加10.7美元。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可明显带动直接和间接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产生相互拉动作用。当前,国内各大旅游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城市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广州毗邻港澳,面向海外,具有较好的旅游国际化区位优势。当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好广州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广州旅游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历史文化悠久,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综合实力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但是,与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桂林、张家界等旅游城市相比,广州不是国内旅游目的地。据市旅游局介绍,2014年游客(含旅游观光、商务、探亲等)在我市平均停留时间仅为2.3天/人,其中,商务会展人数约占游客总数的60%,说明广州主要是商务客过境城市。我市旅游业发展主要存在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旅游业运营机制和营销理念滞后,具体反映在旅游管理机制不顺畅、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低、旅游景点缺乏统筹运营等问题。 

具体建议

  (一)制定广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健全完善广州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建议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市旅游、宣传、文化、经贸、交通等各职能部门及各区政府共同参与编制“广州市2016--2020旅游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健全完善广州旅游业发展机制。借鉴北京、上海、杭州等旅游城市经验,成立广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产业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保障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市、区两级政府按照旅游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旅游业发展基金。也可整合社会力量,设立专项旅游宣传基金,逐步加大旅游宣传经费的投入,保证旅游宣传推广需要。 

  (二)以“文商”点亮广州旅游特色,打造岭南旅游品牌体系。一是重点打造一批广州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将旅游与岭南美食融合,擦亮“食在广州”金字招牌。三是将全市岭南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整体包装推广。四是繁荣粤剧为代表特色的岭南文化剧场。对广州粤剧博物馆、珠江“红船”项目重点扶持宣传。 

  (三)塑造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拓展渠道加强广州旅游宣传推广。建议广州市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尽快确定旅游业重点发展方向。全市开展城市形象标识设计和旅游宣传口号的征集活动,精选出市民心中最能代表广州的城市形象标识和最具感染力的旅游宣传口号作为广州旅游宣传的名片,同时通过全市大规模的征集活动,提高全市市民对我市发展旅游业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建立全市协调统一的旅游宣传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外宣、外经、文化、体育、广电、外事、侨务、台办等部门作用,利用各自优势和渠道参与到旅游宣传工作中。广州旅游部门应与市涉外侨部门联手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友城、侨领资源,在全球选点设立广州旅游宣传推广处。国际友城旅游宣传推广处可采取授牌形式,将旅游宣传推广处设在华人华侨团体,利用华侨资源,宣传广州旅游。市政府对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有成效的华人团体给予表彰奖励。其次要对市民进行旅游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让市民熟悉了解广州旅游,成为广州旅游的义务宣传者和推广者。另外与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合作,对旅游景区进行包装推广。 

  (四)立足于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加强穗港澳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一是积极利用港澳旅游平台提高广州国际旅游的宣传效应。建议广州在港澳的机场、港口码头、广九直通车、红磡车站月台投放广州旅游公益广告。积极参与港澳地区国际旅游合作的推广活动,在港澳目标客源市场的主要旅游展会中设置联合展台、“一程多站”推介会及局部业界洽谈等,与港澳合作联合推介广州,将广州作为到香港、澳门入境旅行的延伸目的地。二是积极利用南沙通往港澳陆路、水路的便利性,积极吸引港澳企业到南沙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国际邮轮码头。三是广州要充分利用“72小时过境免签”、 “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与香港、澳门旅游部门开展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穗港澳联线旅游,为外籍游客提供5-7天的精品旅游线路,将港澳地区外籍客源引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