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全面放开二孩后,制定教育、医疗、用工等配套政策的建议 | ||
提案者 | 曹志伟 | ||
情况分析 |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即“全面二孩”政策。然而,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放开二孩以来,教育、医疗和政策配套没有跟上二孩的步伐,问题便接踵而至,甚至女性们出现了“想生不敢生”的忧虑。要想让人口红利再次释放,就必须摆脱生育的后顾之忧。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研究并推出相关政策,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全面放开二孩的社会问题。 一、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现的问题 (一)医护人员紧缺,配套设施准备不足 我国各省市对全面放开二孩准备不足,相关配套建设还处于规划中,如新增婴儿潮的来临,各种资源都超负荷运转,床位告急、医护人员紧缺。据市卫计委介绍,截止2016年2月广州儿科医生2000多人,实际开放儿科床位数4700多张,每千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53人。按照国际儿科医师配比标准0.85-1.3的最低值测算,广州市至少需要增加1200名儿科医师。但目前每年儿科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再加上儿科医师流失严重,人员缺口相当大。而目前广州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床位为1.93张,距离国家卫计委2020年每千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2.2张存在约400-1800张的差距。正是由于这样的紧缺,今年的广州甚至出现5000元“炒床位”的现象。 (二)教育资源紧张且分散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不少重点小学都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学位房价位飙升但仍非常火爆。一方面,重点学校为此进行多校区扩建以缓解学位压力,如东风路小学除主校区东风东校区外,在2000年至2010年共新建锦城花园校区、东风广场校区、天伦校区等3个校区,校区的扩建更加凸显出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紧缺,虽然一校四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但却不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增加了学校配套设施和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目前我市教育设施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与住宅配建相结合的模式,《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中规定,到2018年,全市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其中政府主导投资、独立选址的公办学校88所,共设3476班,新增约10万个学位;政府委托建设的住宅配套公办学校41所,共设1248班,新增约6万个学位。但由于开发周期和各种人为因素,开发商配建学校往往迟于政府规划时间,给投入使用时间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三)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更加严重 女性由于生理及家庭角色等因素,在职场上向来处于劣势地位,高学历的女研究生不少企业更是想招却不敢招。《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64%,较2010年的70.3%有所下降。《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为鼓励女性生育,广东省2016年发布实施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广东省实施办法》都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奖励假由30日增加至80日,这对于女职工和女职工家属都是好事;但这于企业而言却是负担,加重了企业用女工的成本,使生育对妇女劳动参与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 有些用人单位为避免孕产期用工成本增加,在招聘时“限男性”或“男性优先”,有些单位甚至不愿意招聘已婚未育、可能生育两孩的求职妇女。有些单位在妇女怀孕、生育时,减少其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限制其职业发展;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迫使怀孕女性辞职。此外,对于部分因生育中断工作时间较长的妇女,其职业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返回劳动力市场时难以再就业。 (四)二孩妈妈心理问题,将成为社会问题 “全面二孩”放开,新生儿增加,有的医院二胎产妇已经超过一胎,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教育成本高,二孩妈妈面临工作、夫妻、长辈、大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广州的各大医院:广医三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等医院心理科都表示,二孩妈妈抑郁或焦虑的病例一年来有增多趋势。 虽然全面二孩才放开一年,临床上没有这么快有表现和数据,但未来五年内,二孩妈妈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或将成为社会问题。 |
||
具体建议 |
(一)抓紧配备儿科医护人员及床位 针对我市现有儿科医护人员及儿科床位未能达到国家标准的问题,建议加快落实2013年印发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规划的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病床数控制在6.0张左右”以及“总床位数约6.9万张”;同时,制定十三五期间儿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将配齐建齐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加强疫苗生产、冷链等方面管理。 (二)教育配套统一规划,政府统筹建设 针对开发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周期难以预估,进而影响学龄儿童入学的问题,建议政府能统一规划教育配套用地,由政府投资筹建教育基础设施;至于资金来源,可全部打入卖地成本和采取开发商全额缴纳市政配套设施费的形式筹建,以使片区内适龄儿童按时获得入学学位。 (三)加强对企业政策支持,彻底解决女性就业难题 由于全面放开二孩后女性的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加剧了女性就业歧视,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女工。一是可按照雇佣女工达到一定比例,给予该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如采取女工怀孕、哺乳期间企业由政府补贴“五险一金”的方式,以鼓励企业雇佣女工,降低企业额外成本。二是可借鉴美国、澳洲、日本等国家的福利制度,由政府承担孕、产女工在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开支。 (四)全社会从家庭到单位,都要重视二孩妈妈的心理健康问题。 医保买单,每年至少为二孩妈妈提供一次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 二孩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政策调整,也是重新释放人口红利的必然决择。二孩政策不应只是生育层面的调整,必须从医疗、教育及企业税负等方面统筹规划,全面施策,以切实保障女性权益,真正保证全面二孩政策有益于女性、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