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 ——关于促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 ——关于促进我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 许若宁
情况分析

  理由: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制造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近年,我市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初具规模,建立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至2016年6月产业规模近400亿元。但由于我市智能制造业总体上尚处发展初期,发展中受到如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示范推广力度不大、智能制造集聚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足,创新开发人才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达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的“到2020年,使广州成为全省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行区、以及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之一”的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具体建议

  建议: 

  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议选择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一、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将南沙自贸区庆盛区块打造成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集群示范区。发展智能制造创新集群是提高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和必然选择。南沙自贸区庆盛区块具备建设智能制造创新集群所应有的政策、产业、交通、土地、人才和创业优势等各项有利条件,适合我市发展智能制造创新集群。 

  二、加大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攻关与供给力度,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共性技术的攻关需要政府引导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通用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改造成本。积极引导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位的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做好智能制造的宣传推介、技术咨询、系统管理等技术服务。 

  三、大力引进智能制造高端及紧缺人才,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提供保障。制定、实施人才强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在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方面,除学习借鉴如苏州工业园区外,还需要在政策措施方面大胆探索,鼓励企业吸收智能制造专业科技研发人才,建议给予用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用人单位研发科技人员工资直接纳入增值进项抵扣或抵减企业所得税。 

  四、营造自主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营造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体制内人士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议一是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对自创办企业的科研人员提供创业资金支持,降低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门槛”;二是对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自离岗之日起5年内保留公职,免除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