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呼吁我市佛寺道观推广免收门票做法的建议 | ||
提案者 | 骆美全 | ||
情况分析 |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园、博物馆已不收或逐渐不收门票,这是我国公益事业及公共福利的一大进步;广州城区32个由政府管辖的城市公园或森林公园,以及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目前已实行免收门票,这些惠民政策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宗教场所是不收门票的;在我国,基督教与天主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也不收门票。我市佛教华林寺、大佛寺、海幢寺、华严寺以及道教仁威祖庙等著名道场,都可以免费进入;但还有一些佛教寺院与道教宫观(以下简称“佛寺道观”)在收取门票。 一、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从历史与功能上考量,应该免费向群众开放。其一,佛教主张慈悲济世、普渡众生,道教主张行道立德、济世利人。寺院作为佛教的载体,宫观作为道教的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作用在于净化人心、导人向善,在于回馈社会、利益大众。免收门票,方便普罗大众包括困难群体进入佛寺道观,是符合佛道宗旨、更好回应社会大众需求的举措。其二,佛寺道观在历史上一直由政府扶持、社会各界捐建,是开放的、服务于百姓宗教信仰和文化需求的非营利性场所,各个朝代皆无收取门票之事,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更没有向群众收费的道理。其三,绝大多数佛寺道观是历史文化遗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不是哪个团体或个人私有,民众有权利去领略感受、去栖息游玩。 二、各界有识之士对宗教场所门票问题关注多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生前就极力主张佛教寺院不收门票,免费对社会大众开放。佛教界、道教界近年来也屡屡提出取消寺观门票的呼吁。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等,都在多个场合呼吁全国宗教场所免收门票向公众开放,让宗教活动场所走出“门票经济”的怪圈,逐步“去商业化”。释永信等全国人大代表、张晓梅等全国政协委员写过相关建议或提案。他们都认为,佛寺道观免费开放可以让更多人自然了解传统文化与宗教价值,更好地弘扬佛教道教理念,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人安顿身心、和睦处世。享誉国际的佛学大师星云法师曾表示,最遗憾的事情是大陆很多宗教场所都收门票,“这些本来都是人民大众的,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出家人只讲生产、服务、贡献。”蒋孝严回家乡省亲时对大陆寺庙收费觉得很不合理。 三、国内许多著名佛寺道观不收费,令大众敬仰。2013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长沙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率湖南29所寺院住持共同发愿,自即日起主动取消寺院门票。此外,全国佛教寺院中,重庆慈云寺,福建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四川昭觉寺、文殊院,浙江天童寺、阿育王寺,北京龙泉寺、广化寺,陕西西安兴教寺,江西庐山东林寺,广东广州华林寺、海幢寺、大佛寺与深圳弘法寺……上百所知名道场都已免除门票,前来参拜的游客和信众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以前不少因门票而被拒之门外的群众受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
||
具体建议 |
一、推广免受门票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人情味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拓务实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应该更进一步,鼓励全市所有宗教场所向华林寺、大佛寺、海幢寺、仁威祖庙等寺观学习,降低门槛,免费向民众开放,以利于社会和谐与宗教事业的长远发展,发挥良好引领导向作用。 二、加强调研与统筹。由市民族宗教局牵头,会同财政、旅游等部门,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以及相关佛寺、道观,研究商讨宗教场所取消门票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个别寺观确实需要继续收取门票的,可以分步实施,先减收门票,若干年后再实现免票。 三、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发动企业家以及各方面社会力量,支持帮助宗教团体发展,使免收门票的相关寺观在场所维护修葺与宗教活动开展时不受影响,共同服务社群、推进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