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片区规划,提升城市更新质量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优化片区规划,提升城市更新质量
提案者 吴炜
情况分析

  《海珠区广纸片区规划深化与控规修编》已颁布实施。最新的控规重新构建了片区的路网,基本没有与现有市政路网重叠,新的规划单元也基本没有体现保留现有地块功能及建构筑物,可以说片区开发是全部推倒重来。尤其是原广纸生活区全部重建,该规划值得商榷。 

  一、历史文化印记无法保留。广纸集团是有80年历史的老企业,经历过陈济棠时期建设、抗日战争被劫掠、战后复建,建国后发展壮大,党和国家两代领导人亲临视察。广纸海珠厂区与生活区均蕴藏了较为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保有了一批上世纪不同年代有一定代表性建筑物,如仿苏居住建筑群、工人俱乐部等,反映了不同时期产业工人的生活风貌。其历史文化线索与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应该通过优化规划、细化设计方案加以落实。 

  二、广纸片区全部重建可操作性较差。其一、按照目前情况估量,拆迁是一个较长的周期,拆迁周期内,该区域交通情况堪忧。广纸生活区面积约239635平方米,目前人流车流主要依靠广纸路(双向两车道),以及狭窄的广纸北一路、南边路通行,并依此连接棣园、南箕、邓岗等村社。随着星汇海珠湾等项目建成、该区域居住人口激增,在广纸生活区完成拆迁征收,新的路网建成前,该区域交通状况预计持续恶化。其二,逐块拆迁,容易产生社会矛盾。按常规思路,拆迁先从产权相对单一、邻近已交储地块的区域着手进,以求形成完整的规划单元从而具备土地出让条件。就广纸生活区而言,必然先行收储广纸原有福利性的文体、休闲以及道路等公建配套设施,大大压缩了以广纸基层离退老职工为主的居民的活动空间,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起居,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具体建议

  一、调整片区开发大拆大建的思路。一是围绕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落实海珠文化名区建设,提升城区软实力,进一步甄选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构筑物(如以反映产业工人生活为主题)纳入保护名录,并原地融入到控规及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中,切实做好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 

  二、广纸片区旧厂旧村旧区俱全,应考虑在海珠湾滨水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等产业”的规划原则下,通过优化调整控规,促进片区更新、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可否将广纸生活区(包括老厂区部分已交储未出让地块)与其他企业、村社地块整体考虑,以连片开发与局部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区域实现功能业态更新,延续广纸片区居住和商业商贸的主导功能。 

  三、将现有部分道路如广纸路、南箕路等保留纳入新规并升级改造,加强新旧区域的融合过渡及外联交通的衔接。 

  四、建议采取企业自主改造的方式,易于化解矛盾,兼顾各方,加快片区更新改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