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环卫作业车辆工作时间的提案
 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优化环卫作业车辆工作时间的提案
提案者 张三宝
情况分析

  理由: 

  一、近年广州交通状况持续恶化,上下班高峰,特别是晚高峰堵车已成为“常态”,市民苦不堪言。政府虽有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但近年网约车、专车等行业兴起,以及限牌后大量外地车涌入,道路上实际运行车辆有增无减,使得交通拥堵加剧,市民已有很大不满。 

  二、环卫作业车辆于道路上慢行作业,甚至临时停靠作业,对日渐脆弱的广州交通网络运行,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环卫车辆作业时间临近上下班高峰,一但作业延误,高峰时段仍在作业情况就会发生,为道路“添堵”。同时亦会大大增加车辆剐蹭等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加剧拥堵。 

  现状: 

  一、根据2016年11月,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 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权威数据机构合作发布发布的《2016 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数据,广州位列“中国十大堵城”第八位,比过去虽排位下降了,但只是其他城市拥堵程度上升更快,广州的拥堵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一天之中广州有6个小时居全国最堵,分别是15、16、18、19、21、22等6个时段。 

  二、根据广州市交委网站公布的交通数据,以2016年11月为例(图一),广州工作日拥堵指数变化情况大致是:7时前处于低水平(接近于0),自7时起拥堵指数急剧上升, 8时左右达到高峰后(峰值约5.5)有回落,9时过后至11时基本平稳在3至4之间,11时左右开始再回落,至13时(谷值约1)左右回升,15时升至4之后升幅放缓,至17时(约5)后升幅加快,18时峰值突破8(达到严重拥堵)后开始回落,17时至19时处于较高水平基本达到到中度拥堵。20时(约3)至22时缓慢回落(约2至3之间),22时后逐步回落至较低水平。对比2016年其他月份的工作日变化时序情况与11月的情况没有太大的差别。 

  图一: 

  PS:交通拥堵指数采用0-10的评分机制评价区域道路交通状态,其中0表示畅通,10表示严重拥堵,并以2个数为一等级将交通状态划分为“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5个等级,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 

  0~2,畅通:交通运行状况良好,基本没有路段拥堵。 

  2~4,基本畅通:交通运行状况较好,有少量路段拥堵。 

  4~6,轻度拥堵:交通运行状况较差,路网中主要道路部分路段拥堵。 

  6~8,中度拥堵:交通运行状况差,路网中主要道路大部分路段拥堵。 

  8~10,严重拥堵:交通运行状况很差,全市大部分路段拥堵 

  三、据相关报道,广州市城管委2016年8月份出台了《广州市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规定了城区道路实施规定时间的机械清扫,包括:车行道机械清扫每天不少于2次,扫路车作业时间为4:30~7:00、12:00~15:00;道路机械冲洗,车行道夜间冲洗1次,作业时间当天23:00~次日5:00;人行道清洗,每月不少于1次。如是重要区域道路,还要增加洗扫车作业,时间是4:30~7:00、12:00~15:00。 

  但实际上,7:00过后不时可见环卫车辆依旧慢行作业,甚至停靠(加水等),对早高峰道路拥堵的影响较大。另外,12:00~15:00时段,虽然从市交委公布数据看是拥堵低谷时段,但大部分时间拥堵指数仍在2~4之间,实际上市区中心区域部分路段仍处在拥堵慢行中(时段内平均车速未见较大提速)。   

具体建议

  一、应用科学手段 

  应用科学技术手续,分析具体时段路况规律,科学安排机械清扫时间,尽量避免高峰时段作业。同时加强环卫车辆定位管理,对相应车辆超时后仍然作业的情况要作出合理应对,包括及时召回或者在停车场临时停靠。 

  二、分区分时作业 

  广州市区路况复杂,重点路段的保洁和保证通行之间,实际上存在矛盾。因而要根据不同道路的通行情况制定合理的清扫时段,分区间分时段进行清扫作业,不能全市“一刀切”,特别是12:00~15:00建议适当调整,避开拥堵路段。同时建议合理增加安排夜间车流量少的时间进行作业,日间主要进行巡行保洁,只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重点清扫,同时尽量缩短作业时间。 

  三、加强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一)交通管理部门有道路实时监控系统,随时可清楚各处路况。故环卫部门和交通部门可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一是交通部门对超时作业环卫车辆需通报环卫部门及时召回,二是环卫部门派出作业车辆前可及时路况,灵活调整作业区域。 

  (二)制定合理的清扫时段亦需交通部门配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建立科学、灵活的环卫车辆派出清扫的机制。 

  四、制定环卫工人合理的工作和作息制度 

  环卫工人工作辛苦、工资亦不高,环卫车辆作业时间调整后,可能会加大了夜间工作的工时,要因应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和作息制度,合理增加夜间作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