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增城新塘至广州中心区新增临江通道的提案 | ||
提案者 | 邓毛颖 | ||
情况分析 |
一、现状情况 目前增城新塘及南部区域至广州中心区的道路通道主要有广深高速、广惠高速、广园快速、广深公路-黄埔大道四条。 2015年广州市东部几条走廊白天12小时进出核心区约37.4万标准车,与上年相比增加6.8%,其中客货车比例79:21。因穿行黄埔中心城区,部分通道运作趋近饱和,车速较低,部分通道绕行较远,服务不便。 (一)广园快速路通道 广园快速路为广州东部走廊中流量最大的道路,白天12小时约11.9万标准车,交通压力较大。另外,广州东部走廊整体的货车比重较大,约20%,客货混行对现状道路通道影响较大。 (二)广深高速 广深高速是广深联系最主要通道,也是新塘至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快速通道,目前,广深高速白天12小时断面流量达到9.9万标准车,增幅达6.7%。 (三)广惠高速通道 广惠高速规划通过广惠连接线接华南快速,可通过华南快速、机场高速进入天河区和内环,但存在新塘片区与广惠高速衔接不便、同时绕行距离较远等问题。 (四)广深公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 现状G107国道是新塘往广州市中心城区不收费联系通道,货车比例较大。且目前黄埔东路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堵塞严重。中山大道白天12小时断面流量达到4.9万标准车,增幅达5.7%;黄埔大道白天12小时断面流量达到6.3万标准车,增幅达11%。 综上,增城新塘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联系通道运作已趋近饱和。 二、提案提出的原因 (一)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区域道路网络的需要。新塘作为广州东进战略的核心,将继续引领广州市东部新城区的发展,目前新塘以建设东部交通枢纽为契机打造广州东部门户,支撑广州市构建枢纽性网络城市。除轨道交通外,应进一步完善区域道路网络,新增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联系通道。 (二)融入广州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增城的发展,大力实施广州“东进”战略,增城的定位由仅仅只是广州的卫星城发展到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发展目标不断升级、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区域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撤市设区,增城融入广州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加快,亟需更完善道路交通的支撑,缓解现状东西向交通压力。 (三)支撑“一江两岸三带”战略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前瞻性提出“一江两岸三带”,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塘位于珠江和东江交汇,可纳入“一江两岸三带”战略统筹考虑。宜尽快完善规划,谋定而动,充分发挥新塘港优势,借力广州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塘河海航运。 (四)经济引领带动的需要。规划建设新塘至广州市中心城区临江通道,将能够使新塘与广州开发区、黄埔临港商务区、金融城、珠江新城、琶洲电商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免除目前相互之间繁杂的交通路线转换,有利于新塘的产业、服务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
具体建议 |
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进临江大道东延线的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车陂路至深涌段方案已稳定,计划明年开工,深涌以东段至东二环高速已结合黄埔临港商务区城市设计基本稳定线位方案。 初步设想将临江大道进一步向东延伸,东西向穿过广州开发区,利用原规划开发区东出口通道,沿江向东衔接新塘规划路网,继续通过荔新快速至荔城、向北通过新新快速连接新塘枢纽。打造该东西向临江通道有如下优点: (1)新增新塘至广州市中心城区东西向联系通道,缓解区域东西向交通压力; (2)将新塘与广州开发区、黄埔临港商务区、金融城、珠江新城、琶洲西区等重点发展平台和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加快新塘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通过打通黄埔港疏港大道(东江大道)连接到开创大道(广深沿海高速),同时往东延伸至新塘港口,实现两个港口联运。 (4)充分支撑“一江两岸三带、多点布局”发展战略,构建枢纽性网络城市。临江大道一路沿江,自东向西,串联重大枢纽和功能片区,遍览珠江美景,引领广州一路向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