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的建议
 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标 题 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的建议
提案者 熊文辉 等11人
情况分析

  2015130日,广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即“三中心一体系”)的战略部署。今年116日,广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又作出了“推进国际航运枢纽等三大战略枢纽建设”的战略部署。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经阶段,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在战略上的延续和精准发力,将为强化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供强大支撑。

   南沙是广州港的核心港区,拥有丰富的国际航运资源,再叠加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已成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在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明确,要“立足南沙新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这是市委交予南沙的重要任务,同时又必将有力推进南沙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南沙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

   过去一年中,南沙已经在航运领域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硬件方面,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完成水工主体建设、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可行性研究获批、南沙港区四期及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等一批港口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软件方面,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质量溯源查询平台,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航运要素资源集聚方面,广州国际航运仲裁院于去年底挂牌成立,广州航交所主持编制的珠江航运运价指数已正式对外试运行,去年有超过1000家航运物流企业和80多家融资租赁企业落户,航运领域高端要素与资源正加快在南沙集聚。截至去年底,南沙港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81亿吨,集装箱1177 TEU,全年共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5条,在国内其他港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各项指标的较快增长,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这些建设成果为南沙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建议

   要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必须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按照《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通关环境、拓展航运交易等具体项目的实施。同时,建设国际航运枢纽不仅仅是南沙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事情,也不是几个部门就能促成落实的简单工作,而是必须举全市之力来共同推进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国际航运枢纽首先必然是交通枢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必须先行。建议:一是完善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疏港铁路、江海联运码头、邮轮母港等项目建设,构筑南沙连接周边城市的疏港高快速路网,推进与广州市中心的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南沙与广州市区、周边地区的联系,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二是实现南沙区内交通互联互通,着力完善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促进“港”“城”融合发展。

   二、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加快打造专业化冷链配送基地、汽车物流服务枢纽、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等物流平台,为构筑便捷物流通道夯实硬件基础。二是做好物流项目靶向招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联系,积极争取这些企业落户南沙物流产业园区,推动南沙港口物流产业发展。三是借鉴上海洋山港对负责营运任务的集装箱车免收通行费的做法,实施途经南沙港快速路进出南沙港区的运输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三、强化区域合作。建议:一是深化穗港澳航运业合作,依托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吸引港澳投资者在南沙开展货代、内外贸物流、海运服务以及相关物流信息处理和航运咨询服务,重点推动在航运金融、人才教育培训、邮轮游艇滨海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携手港澳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广州航运国际竞争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话语权。二是努力增开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以建立国际港口城市联盟为抓手,加强与国际大港口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对国际知名班轮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对国际航线的奖励扶持政策,吸引航运企业和机构落户南沙,努力做大做强欧美和非洲航线,增开和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带动航运业务加快集聚和港航产业链加快形成。

   四、着力优化航运发展软环境。建议:一是优化政策和法治环境,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梳理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核心区相关的已有配套政策,加大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力度,努力争取政策落地,构建与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核心区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体系。同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在政策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带动创新的积极性。二是营造适合航运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把握“互联网+航运”发展趋势,健全口岸、支付、融资、信用评估等配套服务,鼓励全国性船舶交易、邮轮票务、游艇租赁、物料供应、船舶修造、空运物流等性质的电商平台发展,有效对接跨境贸易和跨境物流发展。三是营造利于引进航运人才的居住创业环境,结合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实际,修订完善我市航运人才引进政策,在税收、住房、人才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实际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航运人才培训机构的合作,在南沙打造航运人才培训基地,以政策和项目吸引国内外航运人才到南沙集聚创业。

   五、大力培育航运文化。建议:一是支持在南沙选址建设航海博物馆、国际航运科普馆等主题建筑群,以及在市政路命名当中引入航运元素,为弘扬航运文化提供硬件支撑。二是利用市级媒体精心策划,运用多种资源广泛开展航运文化宣传,培育和打造航运文化品牌和精品,充分展现广州及南沙特色航运文化,提升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