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关于推动我市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创新发展,强化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的建议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有相同的三个节点:出生,自呱呱坠地起开始人生;结婚,成家立业;死亡,生命于此终结。在这三个人生节点中,结婚意味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婚姻乃人生大事,结婚登记则是大事之始,是迈向人生新阶段的法定起点。但长期以来因“重婚宴轻登记”等观念的影响,结婚登记不似出生、死亡这两大节点一样受到关注和重视,往往被简单地与办证划上等号,使结婚登记缺乏相应的庄重神圣的仪式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人们对结婚登记服务个性化、人性化需求日益增强。 目前,我市共有婚姻登记机关22个,其中市级1个,区级11个,镇级10个。近年来,我市根据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加大力度开展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婚姻登记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同时,还从便民、惠民的角度,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如推出重要节假日延长增加办公服务时间,免收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全面提供结婚登记免费颁证仪式服务,不断拓宽预约办理渠道等。但是,目前我市婚姻登记的服务发展情况与先进城市相比,与群众对于个性化、人性化婚姻登记服务的需求相比仍存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各区发展现状不均衡,部分区国家等级创建工作推进缓慢。一是部分区未实现集中办理婚姻登记。尽量以市、区为单位集中办理,可以强化婚姻登记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是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要求。目前,白云区、从化区和增城区分别有4个、5个和1个镇级婚姻登记处,不同程度存在场地偏小、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办公时间不保等问题;且较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早已撤销镇级婚姻登记处、实现集中在区县级办理的做法有较大差距。二是国家等级创建工作力度有待加大。截至2015年11月,我省共有24家婚姻登记机关获得国家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其中国家5A级1家,国家4A级2家,国家3A级21家。而我市仅有荔湾区、黄埔区于2013年被授予3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番禺区于2015年11月获评“3A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等级创建工作的力度显然有待加大。三是不少区的场地面积不够。我市共有6个区婚姻登记处按等级评定标准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其余均因场地面积不够而未设置,部分区国家等级创建工作推进缓慢。 (二)人员配置不足,与业务发展及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据统计,我市在岗婚姻登记员约90人,近三年年均婚姻登记数量为11.6万对,补领婚姻登记证1.2万宗;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2.7万宗。以越秀区、天河区为例,2014年婚姻登记(含结婚登记、离婚登记)数量分别为1.7万、1.49万,而登记处在编工作人员分别为5人、6人。我市婚姻登记机关的机构人员编制数量与民政部的等级评定标准要求差距较大,部分区婚姻登记机关队伍素质不均衡,少数登记员执法主体资格存在瑕疵,勉强满足于完成一般性任务,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精细水平的潜能十分有限,给婚姻登记工作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可能影响婚姻登记质量和政府部门形象。 (三)颁证服务仍较简单,个性化、人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各区均可向新人提供免费的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按规定须由登记员主持颁证,一般流程是:依法询问当事人结婚意愿,引导宣读结婚誓词,新人互戴婚戒(交换信物),宣布结婚合法有效,颁发结婚证书。相比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婚姻登记处推出的“婚礼式颁证”服务,能够提供结婚登记与婚礼仪式合二为一的颁证仪式,我市婚姻登记机关提供的颁证服务存在形式刻板、内容简单、服务时间短等情况。在一些区尤其是中心区的婚姻登记处,因受场地规模限制,大多只有一个颁证厅,新人们不得不排队轮候等待接受颁证服务。遇到登记高峰时,业务量骤增,甚至会出现颁证厅前人流拥挤的情况,如越秀区的户外颁证场地备受群众欢迎,但场地较小,去年国庆节当天,有150多对新人到越秀区婚姻登记处登记,等待颁证的新人及他们的亲友挤满现场。此外,受制于人员缺口大,部分区婚姻登记处一般都只能安排1名登记员提供颁证服务。为服务更多新人,只能将颁证服务控制在3—5分钟内。 |
||
具体建议 |
为此提出商圈行动建议如下: 1.积极进行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造。在政府支持下以商圈为平台大力引进和举办文化活动,尤其是艺术性活动,重点关注岭南悠久历史文化和现当代设计、时尚潮流文化,争取创造相关活动品牌,提升城市商业文化软实力。 2.积极建设商圈文旅休闲设施。吸收商圈内现有正佳演艺剧院和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建设的经验,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携手,积极推动更多场内新的设施以及改建设施的规范化和规模化。 3.积极提升购物旅游环境的培育与优化。重点:一是深化国际化的支付服务,二是实施无差异化的旅游购物体验,包括购物体验便捷性、中英文导购、机场直通巴士、游客投诉求助配套、多语种标识等,不断优化各大购物中心的环境。 4.积极推动购物与旅游景点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天河飘绢、环球魔幻世界、正佳演艺剧院、正佳海洋极地世界、花城广场、广州大剧院、省博物馆、海心沙、广州塔等旅游资源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发商圈内旅游一日游的旅游产品。 5.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努力借鉴国际大都市和知名商圈经验。借助购物节平台,继续扩展与广州友好城市的商圈、商会的合作,积极提升商业合作的规模与档次。 为此,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一是建议设立商圈的专门统计体系,方便开展大数据运营;二是建议放开商圈广告审批和适当放松对商圈载体的活动场地审批;三是加强商圈的商业体规划,鼓励和支持商圈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