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关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职业教育联盟,促进广州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的建议 | ||
提案者 | 民盟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职业教育做为中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优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优化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广州职业教育投入大,发展较早较快,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转型,出现了发展瓶颈,体现在: 一、多头管理,机制创新不足。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分别管理,融合困难;鼓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金融资本等主体深度融合的多元参与机制尚未形成,导致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职业教育必须的优质资源无法共享共用。 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程度不足,政府投入严重浪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公共实训设备投入,规划、使用机制不健全,重复投入严重,难以发挥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无法保证实训基地与教育培训需求配合,设备更新与产业发展配合,维护、使用、实训师资与市场技能人才需求配合。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资源共享水平低。缺乏市场化运营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教育生态圈的各种资源要素缺乏融合共享动力,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人才和骨干教师不足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广州各类职业院校基本建立了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但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各个职业院校重复开发建设,资源仅面向本校使用,共享水平低。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缺乏标准,制作水平不高。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缺乏盈利机制,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
||
具体建议 |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推动广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建议: 一、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广州市职业教育联盟。 首先,打破多头管理现状,充分下放职业教育办学自主权,建立职教开放生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金融资本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府购买优质服务,实现协同育人体制创新。通过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投入、管理、收益,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政府逐步改变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模式,变直接投入向购买服务转变。其次,创建“广州市职业教育联盟”。通过联盟,各级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广州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融合,提升政府已投入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组建广州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 研究院为非盈利社会组织,以民间智库形式服务于广州职业教育,政府、院校、企业购买服务。重点研究解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产教深度融合和职教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等重大战略问题,实现职教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贯通,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信息平台,提升职教资源共享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 政府主导,职业教育联盟推进,引入市场机制,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参与,利用“互联网+”,打造服务广州,辐射华南地区的“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学、就业、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实训、人才交流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包括: 1、促进教学共享、实训教学人才交流服务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多层次、多方位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师研修服务平台;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引入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研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面向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高端研发人才、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 2、促进“学校教学”+“企业实训”的新型校企合作服务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信息与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对接,积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投入建立实训中心,形成技术、设备投入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和企业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3、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实训”的运营服务 将同质化的通识课程网络化,统筹规划优秀教师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制定收费标准,推动课程学分互认,鼓励网络优质课程开发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广州市职业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公立与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均衡。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整合广州地区现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科研院所与企业单位的实验室资源,建立面向社会的可购买的实训服务机制。 |